[摘 要]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方法,本文選取了金融工具、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五個具有代表性的會計準則來分析公允價值在具體準則中的應用給股東、債權人、管理者和政府的影響。
[關鍵詞]公允價值 利益相關者 會計準則
2006年2月,財政部發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準則的一大亮點為在已有的歷史成本、市價、可變現凈值和現值計量屬性上,增加并強調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由于我國目前缺少活躍的資產交換二級市場,而公允價值評估中有太多人為估計和假設,這就為調節利潤提供了條件,進而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產生不同的影響。
一、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對股東的影響
1. 引入公允價值通過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股東的影響
由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將對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者期初留存收益產生巨大影響,而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的提升有助于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使企業的業績飛漲,會引起股價的上漲;期初留存收益的增加可以充實股東權益,提升企業償債能力,故而通常企業的股東對采用公允價值持積極態度。
房地產公司的大股東,出于長期戰略的經營策略考慮,一般會考慮比較穩定的股利政策,而穩定的股利政策與穩定的利潤增長是分不開的,鑒于我國房地產業正處于比較景氣的市場環境里,投資性房地產有持續穩定的增長潛力,因此大股東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持支持態度;而相對于大多數股東包括一些機構投資者更多是考慮股價所帶來的收益,而利潤是左右決定股價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對于這樣類型的投資人更為關心企業的利潤的增長情況,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帶來的增值正符合他們的要求,所以大多數的股東也希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因此,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可能增加企業的利潤時,房地產公司尤其是房地產開發公司經營業務中擁有大量儲備的物業資產,對于房地產企業業績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2. 股東利用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操縱企業會計信息
股東出于自利的目的通常會利用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中不可避免的會計估計和假設來操縱資產的計價,或者利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中換入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自身價值不直接相關的特點,操縱企業會計信息,這里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為例探討股東如何利用公允價值操縱企業會計信息。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有助于交易雙方合理、真實的確認入賬資產價值,避免過去在成本模式下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基礎帶來的資產被低估或高估的現象,但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和經營者在公司出現虧損或面臨“ST”的情況下,或者出于維持公司業績或配股的需要,通過以優質資產換劣質資產的非貨幣性交易來改變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例如,甲公司以一批存貨向乙公司換入一臺設備,存貨的賬面價值為200萬元,市場價值為220萬元,增值稅率為17%,除增值稅外沒有發生其他的相關稅費和補價,則換入固定資產的成本為257.4萬元(市場價值220萬元+增值稅37.4萬元),本次交換,甲公司取得的收益為20萬元(220萬元-200萬元),應計入當期損益。并且,大股東與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優質資產換劣質資產的方式進行資產重組,不斷向上市公司輸送收益。
3. 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通過影響股價對股東的影響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要求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部分計入當期損益,這必將對公司的經營成果產生不小的影響,并由此導致上市公司的股價的波動,直接影響到股東的利益。這里以債務重組準則為例,闡述公允價值的運用通過影響股價對股東的影響。
債務重組準則最大的特點是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價,這能使公司的凈資產更能反映公司的價值,從而使會計信息更加可靠,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透明度。同時,債務重組準則將債務人的豁免收益作為當期損益,債務人的債務重組利得列為營業外收入,這將對投資者產生重大影響。2007年4月27日在《證券時報》上一篇題為“乍驚還喜:隱性資產遭遇新會計準則”中讓我們深刻的看到債務重組計量方面的變革對投資者的重大影響,該文章向我們透露,由于新會計準則對債務重組計量的變化,讓已經被ST掉的長控在2007年一季度以超過8倍的股價增長,其每股收益達到4元多。ST長控巨額賬面利潤,正是產生于公司與相關債權方達成的債務和解帶來的賬面收益。一些不明就里的中小股東在跟風買入后,造成巨大損失。
二、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對債權人的影響
1. 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真實的反映了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及時充分的反映了金融工具隱含的風險,下面以債務重組準則為例,說明公允價值運用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問題。
債務重組準則中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可以還原非現金資產的真實價值,使債權人資產更具相關性。與2001年的會計準則債權人將受讓的非現金資產或股權按債權的賬面價值入賬相比而言,新準則對接受的非現金資產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接受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損益,這樣避免了以往成本法下以賬面價值調整資產和損益偏離了交易的真實經濟實質和價值,對債權人來說符合謹慎性原則。另外,如果債務人破產,債權人通常得到的分配比在債務重組中得到的償還少得多,所以,與債務人和解進行債務重組,對債權人來說是無奈又是明智的選擇。
2. 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對債權人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公允價值的引入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也順應了國際會計的潮流,但商譽的確定依賴被購買方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因此容易成為利潤操縱的對象,進而影響到債權人的利益,故而這里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為例分析公允價值的運用對債權人可能的負面影響。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準則中以公允價值計量被購買方凈資產,購買價和凈資產的差額作為商譽,因此商譽的確定帶有很大的主觀估計,而巨額商譽一旦發生大幅度減值,將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使企業的償債比率發生變化,直接影響到債權人的利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準則規定購買方按照公允價值對被購買方的資產、負債和凈資產重新進行計量,凈資產的價值變動以及商譽必須在購買方的單獨報表或合并報表予以反映。從債務契約的角度來看,企業管理層基于降低違反債務契約風險選擇購買法,雖然降低了負債率,但并沒有實質上改變企業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因此,購買法往往高估了企業的實際償債能力,并有可能導致債權人對企業償債能力的誤判。購買法能夠對財務狀況的改善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高度舉債的企業,其管理層偏好于選擇購買法,而這對于債權人而言顯然有嚴重的經濟后果。另外,新準則規定商譽無需攤銷,而是進行減值測試,如果測試未發現減值,則公司凈收益實際上增加了。如果擁有巨額商譽的企業發生了重大減值,而且不是在采用該項準則的年度或過渡期,減值損失將直接影響稅后利潤。
三、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對管理者的影響
由于公允價值的運用通常能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同時也提升了管理者的薪酬和紅利,這樣,管理者為了得到高額的薪酬和分紅就存在進行利潤操縱或者盈余管理的動機,而公允價值計量中不可避免的人為估計和假設給管理者提供了一種手段。
1. 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通過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管理者的影響
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其每一會計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須計入當期損益,這將引起企業業績的波動,并直接影響到管理者的報酬、業績計劃,這里以金融工具準則為例,闡述公允價值運用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對管理者產生的影響。
從已經公布的2007年年報上看,金融工具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是影響企業利潤和管理者報酬主要因素之一,按公允價值計量的股票投資,是“投資收益”飆升的直接推手。統計顯示,截至到2008年3月,在已經披露的157份年報合并“大利潤”表中,投資收益總額同比增長了18.24億元,甚至有8家公司業績完全由投資收益支撐。按照新準則規定,凡交易性證券的投資必須在期末按交易所公布的市價計算價值,變動部分計入損益。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即使沒有轉讓或出售,也應以公允價值來計量,并將結果確認為當期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巨大影響。
2. 管理者利用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進行盈余管理和利潤操縱
公允價值的市價法確定中參照目標的選擇容易被管理者作為盈余管理手段,因為不同的參照目標就確定不同的資產價值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中存貨和商譽的公允價值確定結果不同也能產生不同的會計后果,這里以債務重組準則為例,分析管理者如何利用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操縱利潤和進行盈余管理。
在債務人用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時,債權人需將應收債權與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故而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越高,債權人的損失也就越小;從債務人的角度來看,用于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并不影響損益,在債務人用存貨等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時,公允價值越高,其營業利潤就越大,企業的營運能力也就越好。這樣一來,在債務重組這一債權人與債務人相互博弈的過程中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共同利益——提高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以減少債權人的損失、美化債務人的營運能力。這對于債務人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可以最大可能的美化經營業績,提高職業聲譽;對于債權人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開脫責任,所以對于管理層來說,何樂而不為呢?債務人和債權人的管理者站在各自立場考慮,都會利用公允價值來達到美化經營業績、開脫責任的目的,公允價值的不公允成為債權債務雙方管理者謀取私利而操縱會計信息的工具。
四、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對政府的影響
對于企業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金融工具等17項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準則實施引起的增值或貶值,只要依法納稅,經濟行為符合市場規則,政府一般不會采取干預措施的。但是由于公允價值的運用,企業利潤的變化將不同以往,因此,其對納稅的影響也不同了,作為稅收主體的政府自然受其影響。譬如,投資性房地產如果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鑒于目前我國房地產業比較景氣,房地產賬面價值普遍低于公允價值,則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巨大的差額將被記入當期損益,從而大幅提高其利潤,雖然目前國家尚未規定對其是否征稅,但是如果投資性房地產賣出的話,將給國家帶來巨額稅收。又如,企業進行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過程中都將產生損益記入利潤,引起當期利潤的增長,當然同時還有稅負的增長。
參考文獻:
[1] 王建成, 胡振國. 公允價值會計與利益相關者行為[J]. 管理世界,2006,4:153
[2] 易廣輝. 試析新會計準則對企業及其利益攸關者的影響[J]. 魅力中國,2007,3: 116-117
[3] 王懷棟, 錢蒙嬌. 新會計準則實施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J]. 財會月刊,2007,30:76-77
[4] 胡國強, 楊婷. 論公允價值和計量屬性的關系[J]. 山東經濟, 2001,6:63
[5] 施穎. 投資性房地產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應用及影響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