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企業群體特殊的一部分,其健康快速的發展不僅有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提高,更有利于多余勞動力的吸納和技術創新的進步與發展。在完善我國產業結構和推進城鎮化進程方面,中小企業發揮著其特殊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其融資難題的能否解決,不僅影響著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也影響著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金融危機 中小企業 融資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總數已達4200多萬戶,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50%,吸納了75%左右的城鎮人口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對稅收的貢獻率超過50%,創新環節中有65%的專利、80%的產品開發來自中小企業。作為最富活力的經濟群體,中小企業以旺盛的生命力牢牢占據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與困難,嚴重影響和阻礙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壯大。當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表現為融資困難,資金鏈緊張現象嚴重,大多數中小企業在資本融資上表現為規模偏小且無穩定的資金市場配合。
1. 資金短缺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際金融市場凍結,中小企業國際融資困難,資金短缺大概在30%左右,而且資金鏈斷裂呈現蔓延趨勢。造成這種資金鏈的緊張狀況主要是由前階段央行的信貸緊縮政策造成的,對企業造成的壓力非常大。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對中小企業擴大信貸的政策,但是由于銀行本身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房價下滑,房地產按揭貸款的壞賬大幅提高,銀行從控制自身風險角度出發,即使有額度也不敢放貸,使得銀行貸款也變得更加謹慎,因此,實際執行力度也是有限的。這樣,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短期仍然難以解決。
2. 出口貿易下滑
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全球的經濟走向衰退,需求大幅下降,造成中小企業的出口貿易下降。目前,歐洲、美國和日本這世界三大經濟體幾乎同時進入衰退。,這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國中小企業在過去幾年中對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2007年,我國的出口占GDP的37%,貿易部門對GDP的貢獻已經高達9%。出口會立即受到外部需求疲軟的影響,例如,我國對美出口的實際增長率,扣除物價因素,從2008年初開始下降。2008年底廣東、江蘇、浙江這些我國經濟增長火車頭的省份都出現了問題,大量的外向型中小企業減產、裁員,甚至關門倒閉。
3. 人工成本上升
自從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中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大幅提高,這直接縮小了企業利潤空間,造成企業生存困難。據調查,新《勞動合同法》出臺以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長了19.5%,重慶市增長了20%;另外,據浙江省調查數據顯示,企業財務費用上漲了40.5%。這些成本的上升,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出現下降的可能,使企業長期處在一個高成本的狀態,企業生存的難度加大。
4. 原材料成本上升
2006年以來資源價格大幅上升,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有色金屬的價格飛漲,進而傳導到其他領域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造成企業直接材料成本上升。據調查,原材料成本方面,浙江省增長了12.8%,重慶市增長14%;而在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直接反映的就是中小企業出口產品價格的高昂,造成出口貿易下降。企業要想擴大貿易,唯一的途徑就是降低出口產品的價格,這樣直接導致企業的利潤下降,長期下去就會迫使企業減產,甚至面臨生存困難。
二、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擔保難問題顯得異常突出,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困境。,充分認識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有利于更好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1. 間接融資現狀
由于金融危機的襲來加之長期以來不完善、不成熟的我國資本市場和中小企業經營規模的限制,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過分依賴于銀行貸款。然而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的主體,它們的服務對象傾向于國有企業,所以從銀行取得貸款對于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具有相當大的困難。如何有效地進入間接融資市場,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首要問題。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主要面臨以下三方面問題:
(1) 間接融資方式單一,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并不單純指銀行貸款,其還應包括票據貼現、融資租賃等。。
(2)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極不平衡,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性(東部較發達,中西部發展較為落后)。這種差異性的存在促使了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情況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其中銀行愿意向東部較為發達,經營質量較好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而中西部發展緩慢、質量較低的中小企業,要獲得銀行貸款成為難題。
(3) 通過銀行進行間接融資難,獲得間接融資的量很小由于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導致了銀行不愿意將大額的貸款帶給中小企業。
2. 直接融資現狀
(1) 創業板市場
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中小企業的影響最大,大批企業倒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融資難,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產業鏈太低。企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進行產業升級,產品需更新換代。可企業往往因為缺乏資金而無法創新。有一部分專家認為創業板就是支持這些企業,支持他們搞技術更新、產品創新,支持這些中小企業轉型,同時創業板的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方式。
(2) 債券融資現狀
企業債券是公司或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在公司(企業) 發行債券時一般要受到嚴格的限制,例如抵押或擔保等。債券融資是中小企業向社會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它不等同于高息儲蓄,同時其債息的取得也沒有股票的預期風險。債券融資是一種信用工具,企業債券市場的融資水平和交易規模由其種類與數量及內部的結構狀況決定。影響企業債券發行的重要因素債券有本息支付能力、支付程度、支付時效。由于種種原因使中小企業無法進行抵押擔保,所以該融資方式并未被大多數中小企業采用。
(3) 集資現狀
集資即社會資金的集中或聯合。對于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而言,由于在間接融資市場上融資困難重重,集資則成為中小企業主要的資金融通來源之一。企業開辦資金往往來源于合伙人個體資金的集中或聯合。從某種程度上說,集資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更多的機會,然而集資若使用不當即非法集資,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危害性極大。所以在中小企業集資時,對去加強法律監管是避免發生非法集資的重要方式。
(4) 民間融資現狀
民間融資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的融資,如親戚朋友之間的借貸、個人財產抵押借款、捐贈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甚至“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等原因,在某些地區民間融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而民間集資的融資方式在金融危機的經濟形式下由于銀行惜貸而表現的更為顯著。民間借貸的興起,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結果。而由于該種融資方式的社會經濟負面影響和危害性大,風險和融資成本高的特性,對其引導向正確方向發展的同時,還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加以限制。
參考文獻:
[1]楊啟智 孔喜梅:股權融資與創新型中小龍頭企業的成長[J],農場經濟管理,2004,(06)
[2]李薇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專利權入股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精選,2007,(05):68~69
[3]朱和平: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及評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