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監管”在過去一年里是中國社會關注的一大話題。過去的一年,中國的網絡管理部門先后做出多種嘗試,維護網絡安全、保護網絡上的公共利益,這里面既包括得到公眾廣泛支持的“網絡掃黃”專項行動,也包括推行在做法上有異議的綠壩軟件的嘗試。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嚴琦表示,將在全國兩會期間提案建議政府關閉社會網吧,引起網友廣泛討論。隨后,由嚴琦擔任董事長的陶然居餐飲集團網站遭黑客攻擊。
另一個廣受網民關注的熱點詞匯便是“網絡監督”。有調查顯示,有87.9%的網民非常關注網絡監督,當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3.3%的網民選擇網絡曝光。近日出現的“開水門”事件更是把網絡監督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從“開胸驗肺”到“飆車撞人”,從“天價煙局長”到“徐寶寶死亡”……
當“監督”遭遇“監管”,廣大網民應當怎樣更好地扮演自己“草根英雄”的角色?我們的監管部門又該采取怎樣有效的手段,既能更好地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又不扼殺互聯網的開放與自由?
我們需要怎樣的網絡世界?是需要“監管”多一些,還是需要“監督”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