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離開中國有以下四大原因:
谷歌中國在李開復宣布離職后暫缺合適的領軍人,很難把握中國政策變化,“著作權門”的糾紛至今仍未解決;
中美政策和法規的不同讓谷歌無法適應,畢竟互聯網不是賣技術和產品,而是賣本土化和用戶習慣——卓越亞馬遜無法對抗淘寶,twitter、facebook在中國沒戲,反而QQ和新浪微博大行其道,這就是本土化的力量;
被央視曝光涉黃、谷歌圖書館計劃遭遇起訴、政府公開指責、大中華區總裁離職等,令谷歌總部很頭痛,反映出美國人的沖動——如同微軟在歐盟蒙羞之后,直接將Windows內置瀏覽器刪掉一樣,最后讓歐盟無所適從;
中國本土網站迅速崛起造成了市場擠出效應,谷歌曾多次外派人員前赴百度,希望通過高價收購的形式來招安這家競爭對手,但百度始終控制著中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搜狗、SOSO、有道等搜索引擎網站同時也在蠶食該市場。
谷歌離開中國會造成以下四大后果:
即使遭到攻擊,但百度股價仍會上漲,投資者和業界對谷歌離開中國的擔憂還是很大。騰訊搜搜、搜狐搜狗、網易有道將迎來機會;
廣告主顯然不滿意,而站長們更會坐立不安。百度一家獨大將造成壟斷,至少關鍵字購買鐵定提價;網站流量卻可能急劇下降,站長們的營收也大受打擊;
預計超過5萬名廣告代理及SEO人員將失業、20萬個人站長失去盈利渠道、100萬以上的企業網絡推廣受影響、1億以上的網民將無法正常搜索信息。盡管這些代價是政府可以接受的,但受到影響的人群將發泄他們的不滿,制造一系列不可揣測的事端;
中國可能受到國際社會的抨擊,中國地區的Gmail、Google Calendar等谷歌用戶利益受損,百度將成為這一游戲背后的最大贏家,而谷歌未來在中國的前途則會越來越糟糕。很多美國公司都在中國市場有同樣的遭遇,最典型的例證就是,蘋果公司在中國地區的營收占其全球份額的比例較低,雖然本地關閉對整體短期運營影響不大,但中國作為一個不斷成長的新興市場,關系斷裂后的修復難度是難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