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網絡監督發展最好最快的一年,傳統媒體中少有話語權的普通網友,在以開放性、虛擬性和快捷性為特征的互聯網上,找到了發表自己言論的空間,實現了他們言論自由和輿論監督的便利。但是,網絡監督只有在健康的網絡環境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而健康的網絡環境必須要有網絡監管來實現。因此,網絡監督需要網絡管理保駕護航。
網絡監督已經成為國家反腐的重要途徑
“躲貓貓”“70碼”“天價煙”等事件,最初只是一個個簡單的事件,但經過網民的自發參與,積極監督,最終演變成一場場聲勢浩大的網絡反腐斗爭。一個個社會“蛀蟲”在網民的監督下暴露出來,受到查處法律的制裁。一個個勝利的果實更是激起了廣大網民自發參與網絡監督的激情,一時間,網絡監督如熊熊烈火,點燃了整個網絡。
網絡由于匿名性、隱蔽性的特性,增強了網民參與反腐的勇氣,網絡由于信息傳播方便快捷、覆蓋面廣的特性,增強了網絡對不法份子的威懾力,在無形中擴大了教育范圍,增強了警示教育效果。“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網絡監督似乎已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成為一張看不見的“天羅地網”。
網絡監督作為一種自發性的行為,能夠得到網民的熱情參與和積極響應,完全是民心所向,表達了網民對腐敗的痛恨和對公正的渴望。網絡監督作為“反腐利器”初試鋒芒,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現在,幾乎沒有官員敢忽視網絡的力量,很多官員已經開始主動與網民交流,問政于民。每年兩會前的“網友獻計總理”已經成為一個保留節目,得到網友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
無原則的網絡監督破壞網絡公信力
網絡監督從問世之日起,就極大地調動了網民網上反腐的熱情,表現出特有的新鮮活力和巨大威力。但網絡監督作為公民參與社會管理和監督的一種有效形式,尚處于起步階段,網民的行為尚處于自發且無序的狀態。由于缺少有效的監管機制,監督過程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網民信馬由韁、無拘無束,隨意發表各人的觀點,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份子打著網絡監督監督和網絡反腐的旗號,故意夸大、歪曲事實,甚至對當事人進行誹謗謾罵和人身攻擊。這種不負責任的監督,不僅增加了紀檢部門核實情況的難度,也破壞了網絡的公信力,背離了網絡監督的正確軌道。
網絡監督具有雙重性,用之得法,可以維護公平、伸張正義,促進社會的公開透明;用之不得法,就會傳播謠言、顛倒黑白,侵害他人的權利,造成社會的危害。人們在享受網絡監督的快樂時,決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一定用公正的心,依法監督,確保網絡監督的客觀公正。
網絡監督需要網絡監管保駕護航
網絡監督只有健康的網絡環境中、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網民在行使表達權的時候,必須遵守相關法律和社會規范,否則就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因此,網絡監督必須要由網絡監管來保駕護航,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
提起網絡監管,很多人會以為是限制網絡自由,是“為虎作倀”,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網絡監管主要是對網絡安全環境的維護,針對的主要是網絡的建設者和管理者,以及一些利用網絡進行非法活動的人,目的是讓更多遵紀守法的網民能夠安全地使用網絡。
網絡監管不是中國特色,包括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同樣需要網絡監管,色情、暴力、泄露他人隱私、惡意攻擊、詐騙等各種各樣的違法違紀行為,被任何國家所禁止。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虛擬的網絡世界也是如此。
建立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維護合法網民的利益,保證網絡健康發展是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中國的網絡監管已在探索中起步,網絡管理部門先后做出了多種嘗試,包括 “網絡掃黃”專項行動,推行綠壩軟件等。但網絡監管目前還處在不斷摸索與完善的階段。監管過嚴,網民表達權將不復存在;監管過寬,易造成對他人的損害。兩者之間如何協調,才能有助于網絡健康發展,才能凈化網絡環境,是網絡監管需要尋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