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198戶人家的棗樹村坐落在川北層巒疊嶂的大山之間,距離青川縣城10公里。棗樹村因以前生長著兩棵百年棗樹(毀于大煉鋼鐵時期)而聞名,相傳明清年間,這里出了黃杰、雍志卓兩名武狀元,一時威風八面,當地人引以為榮。誰也沒有想到,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這個偏僻村落又出了個響當當的人物。他就是被網民譽為“地震災區最動人標語”的原創者、感動溫家寶總理的獨臂農民石光武。
為了成家,一顆誠心感動岳父
夏雨瀝瀝,霧靄茫茫。進入青川縣境內,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險,陡峭的懸崖張牙舞爪,好像隨時要撲過來一樣。透過車窗,隨處可見數百噸重的地震落石躺在路旁,浙江援建的車輛滿載建設物資緩緩馳過,遠處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木架房。
經過3個多小時的顛簸,山勢逐漸平緩,但見路邊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書“棗樹村”三個蒼勁大字。
石光武和他家人早已等候在棗樹村的路口。
石光武今年45歲,中等身材,樸實憨厚,穿著紅色T恤衫和深灰色褲子,卷起半截袖子的右臂缺了手掌,末端露出粉紅色的新肉。盡管只有一只手,他掏煙、打火、泡茶的動作卻很麻利。石光武在九兄妹中排行老八,兩歲喪母。小時候家境貧寒,石光武讀到小學五年級就輟學回家務農了。他14歲學會了耕田耙地,當時和全勞力干一樣的活兒,一天掙7個工分。
1980年6月,石光武幫家里打麥子時,右手被高速運轉的脫粒機卷了進去,右胳膊肘以下部位瞬間被絞碎。這一年,他剛滿16歲,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倔強的石光武在經歷失去右手的痛苦后,又振作起來繼續樂觀地生活。
我們在石光武家里和他拉著家常,他的妻子張正芳則忙著張羅午飯。一會兒工夫,張正芳便端上來一大桌菜。“我老婆能干著哩。”說起妻子,石光武一臉幸福。
張正芳是石光武年輕時好不容易才娶到的媳婦。他20歲那年,家里開始著急他的婚姻大事,因為按照當地風俗,男孩子過了20歲,就不好說親事了。石光武在父親撮合下,談了兩個對象,都黃了,一個嫌他是“廢人”,另一個女方父母堅決反對。這下,石光武本人也著急了,他不想打一輩子光棍,更不愿別人把他看扁了。
不久,與石光武同村的赤腳醫生張志安給他介紹了張正芳。
張正芳模樣俊俏,心地善良、實在,扎鞋墊織毛衣都是一把好手,做家務干農活也很利索,只可惜小時候打青霉素致殘,成了聾啞人。石光武并不在意,見到張正芳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她。
張正芳也被石光武的相貌、談吐、舉止打動了,兩個年輕人可謂一見鐘情。
后來,經過幾次偷偷接觸,張正芳發現石光武很能干,雖然沒有右手,可他把鐮刀綁在右臂上,割麥子比正常人還快。栽秧時,他把秧苗放在右膝蓋上,用右臂末端抵住,左手分秧、插秧,頂得上一個全勞力。張正芳雖然無法開口表達自己的意愿,卻在心里認定石光武是可以托付終身的人。
當兩個年輕人情投意合時,張正芳的父親卻死活不同意。他的理由是,女兒是聾啞人,再找個殘疾人,生活會更苦,他不能把女兒往火炕里推。他放出狠話,如果女兒不聽他的話,他以后啥都不管了。
石光武并不氣餒,決心將愛情進行到底。他隔三岔五往張家跑,首先打動了岳母,并一口一個“爸爸”地喊張正芳的父親。無奈張正芳的父親根本不認他這個女婿,石光武每次一進門,他就把臉拉得老長,還不允許女兒與他來往。
石光武堅信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花。逢年過節,他都前去探望張正芳的父母。張正芳的父親病了,他跑前跑后地伺候;張家的勞力活兒,他幾乎全包了。張正芳的父親平時愛喝酒,石光武就時不時給他買幾瓶酒。慢慢地,張正芳父親的態度也平和多了。
這年,張正芳的妹妹張正娥被拐騙,兩個月音訊全無。張正芳父親托人四處尋找未果,心急火燎地找到石光武,懇請他想辦法。石光武二話沒說,騎上自行車跑了70多里路,千方百計找到知情者,又千里迢迢趕到河北任丘,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張正娥。張正芳父親十分感動,立即認可了這個女婿。
1986年,這對殘疾青年終于喜結良緣。
婚后,兩個子女相繼出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身殘志不殘,莫給政府找麻煩。”石光武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不愿靠父母,也不想找政府,承包了幾畝茶園和油菜地,遠赴湖南、重慶打工,后又開起了小賣部。
2004年,石光武用積攢下來的錢蓋起了兩層樓房,小日子越過越滋潤……
重建家園,兩條標語感動總理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然爆發,處于龍門山斷裂帶上的青川地動山搖,石光武家的兩層樓房被震垮了,所有財物全部被埋,昔日溫馨的家園一片狼藉……
張正芳急得頓足捶胸,不知所措,所幸家人都沒事。石光武連忙安慰家人:“怕啥子嘛,只要有手有腳有條命,大不了從頭再來!”
5月15日,濟南軍區猛虎師某部進駐棗樹村,幫助村民們清理廢墟,排危拆房。看到那些十七八歲的士兵頭頂烈日,沒日沒夜地干,連老百姓的水也不喝一口,石光武感動得落下眼淚,主動幫他們挑水、背柴。士兵們見石光武系褲帶不方便,就報告連長,送給他兩條軍用皮帶。石光武一直舍不得用,說要留作永久紀念。
震后一個月,村里號召大家修建永久性住房,石光武第一個站出來響應。
有人勸他:“你們兩口子都是殘疾人,就是不修房子,政府也會來幫你們噻。”也有人說他:“青川余震頻發,6級以上就有幾次,誰也搞不清還有沒有更大的地震,你急啥子嘛?”
石光武回答道:“大地要搖,人按不住它;大地不搖,人也撬不動它。你不修,他不建,就這么拖下去咋行?全村956間房受損,都要等到國家來修,那要等到什么時候?”
可要修建什么樣的房子,石光武卻疑惑起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石光武發現二姑家上百年的木架房子在地震中居然沒有倒,附近幾家木架房全都安然無恙。他找到本村一位木匠,詳細詢問木架房的結構、抗震性能和修建成本,最后果斷決定修建木架房子。他回家推倒已碼了一米高的磚墻,跑了幾十里路,花8000元買了三排木扇(木架房的主體結構),成為全縣第一個修建木架房的農民。
在石光武的帶動下,棗樹村越來越多人行動起來,修建木架房。小活自己干,大活眾人幫著干,技術活請人干。雖然當時余震不斷,村民們在解放軍官兵的支援下,抗震救災戰勝困難的信心更足了,干勁兒也更大了。
休息時,村民們在一起閑聊,有人擔心房子會被余震搖垮,石光武順口冒出一句話來:“怕啥子嘛,只要有手有腳有條命,再大的困難也無所謂。”這時,有人附和著說,我們修自己的房子,當然得自己出力。隨即又有人接過話說:“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血。”村民李玉明認為這個說法不妥,就接了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沒想到村民們閑聊時編的順口溜,不久就變成了響亮的口號。為了鼓勵村民們不等不靠,棗樹村村支書羅義碧和村主任雍明把村民們的話整理出來,用毛筆寫成“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兩條標語,分別貼在村民尚元進和李玉明家的墻上。
讓石光武沒有想到的是,8月3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青川視察,竟專門前往棗樹村看望他。
那天,石光武正在幫人干活,村干部跑來告訴他,說總理要見他。當時他不相信,回家一看,家門口站了100多人。不一會兒,總理就走下中巴車,來到他正在修建的房屋前,親切地伸出右手。石光武連忙伸出左手,總理突然意識到了什么,又伸出左手和他握手,并說:“辛苦了!”
“總理辛苦!”石光武激動地回答,并自豪地告訴總理,房屋是自己設計和施工的,木質結構,不容易垮。
總理點了點頭:“這種房子好,抗震,只要地不壞,就不會倒。”
“補助糧、補助款都到位了嗎?”總理接著又問。
“到位了。”
“建房補助款到位了嗎?”
“到位了2?郾3萬元。”
隨后,總理還問了石光武家里的情況,聽完后,豎起大拇指對張正芳說:“你們是好樣的!”溫總理臨走時,揮了揮手對石家人說:“我走了哦,再見了,好好干,好好生活。”石光武至今回想起來仍感到遺憾的是,總理和他擺談了那么久,他竟忘記了給老人家讓座。
在這次視察中,石光武和李玉明原創的兩條標語感動了溫家寶總理。他對隨行的干部說,這是老百姓的話,抗震救災要靠這種精神;重建家園、恢復生產要靠這種精神;讓災區將來發展得更好,也要靠這種精神。總理鏗鏘有力的話語,迅速傳遍了災區,傳遍了全中國。
“總理所說的精神,實質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陪同視察的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囑咐隨行記者,“兩條標語樸實易懂,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
9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召開常委會,劉奇葆書記再次強調,要喊響“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兩句口號,用自己的雙手和辛勤勞動建設美好家園。
隨后,全國主流媒體、各大網站先后報道了石光武的事跡。在網絡上輸入“石光武”,可以搜索到4000多個關于他的條目。“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兩條標語被網民譽為“災區最動人標語”,迅速風靡全國,頻頻出現在領導的講話中,出現在報紙電視、公交車身,甚至大街小巷,一時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句子。2008年11月6日,青川縣政府將這兩條長約8米,已經有些褪色的標語精心收集起來,捐贈給了地震文物指定征集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該院高大倫院長說,這兩條標語是用老百姓最平實的語言,表達了災區人民最堅強的決心,是當之無愧的地震文物。
石光武第一個修建木架結構的永久性住房,為余震頻發的青川提供了災后農房重建的一種新模式,受到溫家寶總理的稱贊。2008年國慶節,石光武的新居落成,特地辦了4桌酒席慶祝。11月,石光武被評為“廣元市抗震救災重建家園模范公民”,市委書記羅強親自為他頒發了“金牌”。
2009年春節前夕,石光武等165位村民聯名給溫家寶總理寫信,信中說:
我們敬愛的好總理:
您好!您辛苦了!
我們是青川縣棗樹村村民。去年,您來到我們村,一戶一戶看望我們,問我們有沒有糧食,房子建得怎么樣了。坐在院壩里和我們拉家常,我們村像過節一樣熱鬧。在您的關心下,我們村自來水通了,沼氣池開始修了,路比以前更寬了,大車也能開到各家各戶了。村子按照新的規劃建設,比以前更漂亮,設施更完善了……在大地震后的第一個冬天,我們終于能搬進新房子過年了。在此,我們代表災區老百姓給您拜年了,我們敬愛的總理,新年快樂……
2009年2月6日,溫家寶總理在百忙之中看到了這封來信,立即在國家信訪局“來信摘要”第34期上批示:請四川省委辦公廳轉告青川縣棗樹村村民,來信收讀,十分高興,祝大家新春愉快,進步。
為了興家,三次創業感動生活
“吃菌子不忘疙瘩恩。”棗樹村人樹起了“感恩碑”,將猛虎師住過的地方命名為“英雄路”,將寧波人援建的河堤命名為“愛心路”,將溫總理走過的路命名為“幸福路”。村民們還用25公斤五谷雜糧制作了《總理來到棗樹村》的巨畫,溫總理位于畫中央,兩邊是露出笑臉的村民,有的手握鐵鍬,有的提著茶壺,每個人都深懷感激之情。村民們把這幅高5?郾83米、寬3?郾05米的畫珍藏在村博物館,讓子子孫孫銘記于心,感恩社會。
如今,棗樹村已成為“精神家園建設示范村”、“精神文明教育基地”。
石光武的小賣部就在公路邊,門口一副對聯十分搶眼:一臂獨擎,天大困難能戰勝;二人連心,地動山搖何所懼。橫批:自強不息。小賣部最引人注目的是溫家寶總理和他的合影,石光武將這張照片放大到5尺掛在墻上,他說:“掛在這里,就是請總理放心,我搬進了新家,小店也升級了,今后的日子有奔頭了。”許多前來買東西的顧客都會在此留影。
小賣部見證了石光武創業興家的艱難和喜悅……
石光武第一次創業是在9年前。當時,他的兩個孩子要讀書,生活十分困窘,石光武便去山西挖礦,到縣城抬預制板,辛辛苦苦干一天僅掙20多元錢,除去生活開銷,所剩無幾。后來,他發現自家門前的公路是瓦洛、茶壩兩鄉通往青川和廣元的要道,公路沿途很長一段都沒有商店,他覺得這是一個商機,便準備開一個小賣部。說干就干,立即騰出一間住房,又借了2000元錢作為啟動資金,進了煙酒副食、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等,并選了一個吉日開張營業。
幾年來,石光武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經營上,因為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生意一直不錯。每隔幾天,他便騎著自行車,往返40多里路到縣城進貨,有時資金周轉不過來,他就從一些商家那里賒貨,賣了再付款。由于他信用好,總是按時與商家結算,一些商家干脆請他代銷商品。閑時,石光武還和兒子下河抓魚,黃臘丁、白片、鰱魚等,運氣好時一天抓的魚能賣好幾百塊錢。幾年下來,石光武的小店生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賺了5萬多元。靠這些積蓄,石光武又借了2萬多元,蓋起了一樓一底的房子,并準備大干一場。
“5·12”特大地震把這一切全毀了。望著斷壁殘垣,石光武不禁悲從中來。但生性樂觀的他很快又打起精神,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他在廢墟旁搭了個帳篷,到城里進貨,很快就恢復了小賣部的營業。附近村民、志愿者、援建者都喜歡照顧他的生意。喬遷新居后,石光武把一間20平方米的新房作為小賣部。人們都被這個不向命運低頭的殘疾人感動,紛紛向他伸出援手。
如今,石光武的“山村超市”規模比以前大了,品種比以前多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過往客人都樂意到他的小賣部歇腳或購物,許多人甚至慕名從外地趕來,在小賣部前留影,與石光武握手,分享他與溫總理握手的幸福。
2009年4月,石光武又籌款5萬多元,買了一輛客貨兩用的五菱車,開始了第三次創業。買車是因為災后重建,運輸市場升溫,村子里沒有人經營客運,他就讓兒子石長雄跑運輸。過去,村民們到縣城辦事,打“摩的”或乘車每人需要6元,石光武只收3元,大大方便了當地村民出行,同時家里每天也可多收入100多元。對于3萬多元的借款,石光武一點也不愁,他說:“小賣部可以賺錢,妻子養豬養雞,兒子跑運輸,女兒在外打工,要不了兩年就可以還清了。”
石光武說:“我孫子馬上就6個月大了。生活再惱火,只要有條命在,都要勇敢地去面對。”下一步,他準備栽300棵核桃樹,打理好幾畝茶園,發展森林跑山雞,同時兼營收發傳真、打字復印、家庭網吧、機麻棋牌等,用獨臂打拼出美好生活。
[壓題圖:溫家寶總理(右前三)到棗樹村慰問石光武(左四)一家。]
(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