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長春起義”是解放戰爭中我軍第一次爭取國民黨整軍起義的光輝戰例,對瓦解國民黨軍、奪取遼沈戰役的全面勝利具有重大意義。雖然據此事件拍攝的兩部影視作品《兵臨城下》、《長夜春曉》曾紅遍全國,但起義的聯絡過程卻一直鮮為人知。為此,筆者采訪了長春起義的“信使”李崢先先生。他向我們詳細披露了起義過程。
策反成功
國民黨第60軍原是滇系將軍龍云、盧漢長期控制的一支部隊。1945年秋,蔣介石為打擊龍、盧集團,進一步控制云南,在派滇軍去越南接受日軍投降的同時,強行改組國民黨云南省政府,奪了龍云的軍政大權。1946年,蔣介石又將該軍海運赴東北參加內戰,在遼南、吉林地區幾次遭到我東北野戰軍的重創,于1948年3月8日潰退長春。駐守長春期間,第60軍(下轄第182師、暫編第21師和暫編52師,軍長曾澤生)和蔣的嫡系新7軍統歸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鄭洞國指揮。
為保護長春,減少戰斗損失,我東北野戰軍遵照毛澤東主席的戰略部署,采取“軍事圍困、經濟封鎖、政治瓦解”三位一體的戰略方針,對長春國民黨守軍久困重圍,斷其供給,展開強大的政治攻勢。東北國民黨部隊陷入極端困境之中,打不贏,走不了,守不住。有的官兵想突圍逃命,有的想負隅頑抗,有的想棄暗投明。
李崢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了歷史大舞臺。
李崢先,云南白族人,1910年出生,抗戰時投筆從戎報效祖國,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以軍功晉升為上尉連長。日本投降后,他以國民黨第60軍184師參謀、少校團副身份隨軍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國民黨184師原屬60軍,1946年5月30日在師長潘朔瑞率領下在海城起義)。后在國民黨第60軍182師544團任副團長、營長,1947年在吉林南部雙陽地區與解放軍東北野戰軍交戰中負傷被俘。被俘后,解放軍為他治好傷,送到哈爾濱解放團學習8個月,他的思想覺悟逐漸提高,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人民的救星,而蔣介石政權與人民為敵,是腐敗和沒落的。此時,解放軍圍困長春已達半年之久。為了長春早日解放,1948年4月,解放軍東北軍區決定派李崢先和原國民黨第60軍184師551團團長、被俘后參加革命的張秉昌等人,以遣返戰俘的方式回到國民黨軍中做策反工作。
進入長春后,李崢先、張秉昌二人首先在中下層軍官中進行策反,大家最終達成共識:60軍除了起義,別無出路。此后,李崢先、張秉昌又尋找各種借口接近軍、師級長官,對其“旁敲側擊”,并把下層軍官的共識巧妙地“泄露”給他們。曾澤生對60軍面臨的困境十分清楚,正在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得知大批下級軍官都希望起義后,逐漸產生了投誠的念頭。
1948年10月10日凌晨5時許,國民黨60軍暫編21師師長隴耀專門派人把李崢先和張秉昌叫到師部,鄭重地說:“你們重回60軍的任務,軍部早已知曉。這次請你們來,有個重要事情想和你們商量。曾軍長、白師長(白肇學,時任60軍第182師師長)和我已決定率部起義,并正式派你們作為60軍的全權代表,出城與解放軍接洽起義事項。”隴耀看了看兩人,接著又說:“我們這次起義的目的,是為了拯救云南3萬健兒的性命。蔣介石剛剛下令,要我們迅速突圍,向沈陽靠攏。我們幾次突圍都未成功,也不可能沖出去。在這生死關頭,我們不得不以起義方式向解放軍投誠。”
李崢先點點頭,謹慎地問:“去解放軍那里還有什么要求和條件嗎?”隴耀想了想,說:“這是參加革命,沒有什么條件!但要協商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明確部隊起義的時間,行進的方向、路線和到達的地點;二、為了避免兩軍誤會,雙方應規定好通信聯絡的方式和口令信號;三、解決好起義部隊的服裝、糧秣給養等問題;四、起義后不要把部隊分散打亂編制。”
李崢先聽后,再次提問:“假若解放軍要我們出示全軍準備起義的憑證怎么辦?”隴耀隨手從內衣里取出一封信,鄭重地交給李崢先,說:“這是曾軍長、白師長和我三人親自簽寫的起義聲明,請你帶過去呈交解放軍負責人。如果我們失信,可將此信公之于世。”
雙方談判
當天上午9時,李崢先、張秉昌出城趕往東北解放軍駐地。10月12日一早,東北解放軍圍城兵團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陳光和中共東北局滇軍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劉浩等接見了他們。李崢先、張秉昌把曾澤生等人寫的投誠信交給唐天際。
唐天際對60軍起義深表歡迎,高度贊揚曾澤生、隴耀、白肇學投靠光明的義舉,并問:“曾軍長、隴師長還有別的打算嗎?能不能在部隊起義時把鄭洞國的兵團部和新7軍一齊干掉,作為部隊投向人民的第一功啊?”李崢先回答說:“隴師長沒講這個。”唐天際又問:“提出什么條件沒有?”李崢先就把隴耀說的“參加革命沒有什么條件”和那四點要求作了匯報。唐天際聽完后,微笑著說:“參加革命沒有條件,很好、很對。”
13日早飯后,唐天際等人繼續和李崢先、張秉昌談話,唐天際說:“我們歡迎60軍起義,隴師長提的那幾條要求和雙方需要協調的一些具體問題都好解決,請曾軍長、隴師長放心!但還有些問題,比如昨天說的消滅鄭洞國兵團部和新7軍的問題,如果你們不打他們,他們反過來要打你們怎么辦?部隊要出城起義,長春市內的治安誰來維持?長春市幾十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何保障?許多公私物資、門市、建筑及軍政軍需物資倉庫怎樣保護?”李崢先只好如實回答:“首長問的這些,我們來時隴師長都沒說。”
唐天際頓了一下,又接著說:“看來還得麻煩你們兩位再跑一趟,請曾軍長、隴師長考慮一下上述問題,提出一個具體方案,另派正式代表出來談判。”李崢先心想,如果回去另派正式代表來會談,部隊起義的時間就還得推遲。隴耀限他們13日就要回去匯報談判情況,李崢先擔心完不成任務,著急地對唐主任說:“解放軍既然歡迎60軍起義,干脆就命令他們在約定時間把部隊拉出城,帶到指定地點集合不就完了嗎?”唐天際說:“剛才說的幾個問題都很重要,需要雙方認真商量,否則會出問題。另外,請告訴曾軍長,就說你們二位是我們釋放回去的,當全權代表不合適,請他另派正式代表。”接著,大家又研究了一下60軍中誰擔任正式談判代表最合適。曾軍長和隴、白兩位師長都是主角,不能離開部隊,副軍長楊炳靈還在云南沒回來,參謀長徐樹民是蔣介石的忠實門生,肯定不能擔當此任。暫52師是東北剿總副司令杜聿明派來監視60軍的,師長李嵩也不能擔任此職。數來數去,認為182師副師長李佐、暫編21師副師長任孝宗最合適。
13日黃昏時分,李崢先、張秉昌再次潛入長春,向曾澤生、隴耀詳細匯報了談判情況。曾澤生聽后,批評二人說:“派你們兩人當全權代表就行了嘛,還派什么正式談判代表呀?時間這么緊,萬一蔣介石親自來要求我們突圍,事情不就麻煩了嗎?”李崢先忙把唐天際提出的幾個問題的重要性說了一遍。曾澤生說:“解放軍提的第一條就不大好辦,鄭洞國是個老好先生,李鴻(新7軍軍長)又在重病中,我們在一塊兒相處這么長時間了,怎么忍心下手呢?其余幾條我們照辦就是了。派你二人去不行,派誰去才行呢?”李崢先說:“正式代表的人選在那邊已經商量過了,認為李佐、任孝宗兩位副師長隨便選一位去都行。”
此時已經是13日深夜,曾澤生還猶豫不定。李崢先急切地說:“軍長,不能再猶豫了,我聽說14日四野就要對錦州發動總攻擊,我們再不起義就遲了。”曾澤生聽后,立即命令李佐、任孝宗兩位副師長火速趕到軍部,要他們作為正式代表出城與解放軍接洽起義之事,對相關事項作了簡要說明。仍由李崢先陪同前往,并把蔣介石要60軍立即突圍向沈陽靠攏的手令也交給3人帶去,以表誠意。
14日凌晨兩點,李崢先和李佐、任孝宗3人悄悄出城。拂曉時,他們見到了唐天際等幾位首長。早飯后休息了一會兒,雙方就開始了正式會談。
李崢先首先代曾澤生答復了唐天際前面提到的幾個問題。當談到60軍不愿向鄭洞國和李鴻開槍時,唐天際表示理解。唐天際又問:“60軍準備采取什么方法、分哪幾個步驟撤出長春?”李佐、任孝宗兩位副師長都答不上來。唐天際便說:“60軍起義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對面還有鄭洞國兵團司令部和戰斗力很強的新7軍這樣的敵人,如果不事先進行周密部署,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慘案。”停頓片刻,唐天際再次強調:“起義過程中出現一點問題我們并不怕,但一定要事先考慮周全,盡量不出問題或少出問題。”
談了一天,結果并不理想。唐天際說:“我們的意思,還要請兩位副師長回城和曾軍長研究一下,提出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案。”
10月15日,東北軍區派劉浩與任、李兩位副師長一同返回長春,連夜架通了兩軍的電話線,曾澤生直接和唐天際取得了聯系。
兵不血刃
10月16日,曾澤生親自出城和唐天際面談,最后商定60軍于當天夜里正式起義,采取與解放軍交接防務的辦法行動。黃昏時分,李崢先隨曾澤生和劉浩一同乘車返回長春城。曾澤生立即向部隊下達了全軍出城起義和馬上向解放軍交接防務等一系列命令,并安排副官處處長張維鵬成功誘捕暫52師師長李嵩和該師的3個團長。不久,便不斷有師團來電話,報告與解放軍交接防務的情況。深夜12點,通信營來電話報告說,除留下一條連通第1兵團司令的線路外,60軍所屬各部隊的電話線已全部撤收。
待所有部隊與解放軍交接完畢,并脫離駐防地出城集合后,曾澤生命令接通兵團司令部電話,親自對鄭洞國說:“60軍已經起義,這是全軍官兵的一致要求,部隊除此一條出路外,別無選擇,請司令官諒解。請問司令官是否也能同我們一起行動?”
李崢先聽不清鄭洞國講了些什么,只聽曾澤生回答:“不要再說什么蔣總統過去對我們如何好的話了。蔣總統對我們滇軍究竟怎樣,大家心里都是明白的。我們也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了。現在有一位解放軍代表在我這里,您愿意和他講講嗎?”
曾澤生隨即把話筒遞給劉浩,劉浩先向鄭洞國問好,接著說:“現在長春的形勢你是知道的。我們的政策是,放下武器就可以保證你方安全。60軍曾軍長現在已經率部起義,是一個走向光明道路的義舉,司令官是不是能像剛才曾軍長所言,和他們一塊兒行動?希望三思,千萬不要再作不必要的犧牲!”對方怎么回答,李崢先也不知道,只聽劉浩又說:“那就這樣吧,來日方長,后會有期!”
10月17日凌晨,曾澤生和劉浩、李崢先、張秉昌等人離開長春城到了郊外,起義部隊按規定的行軍路線開往長春東北方向的九臺縣。解放區軍民沿途組織了歡迎隊伍,并出動許多車輛幫助60軍運送物資和掉隊官兵。國民黨軍派出3架飛機盲目地投下幾顆炸彈就飛走了。60軍起義之后,留守長春的就只有鄭洞國的第1兵團司令部和新7軍了。
17日天一亮,國民黨新7軍駐長春中山路以東的士兵,見沿中山路西面駐防的60軍官兵一夜間全部變成了戴大皮帽子的解放軍,立即把槍丟了,說:“60軍都變了,我們還干啥?”解放軍乘勢向國民黨官兵喊話動員,號召新7軍放下武器投誠,否則將立即發動攻擊,將其全部殲滅。
受60軍戰地起義的影響,鄭洞國兵團部和新7軍也決定放下武器投誠。長春市就這樣沒傷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解放了。
1949年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布命令,將長春起義的原國民黨第60軍及所轄3個師,成建制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及步兵第148師、第149師、第150師,任命曾澤生為第50軍軍長,白肇學為第148師師長,隴耀為第149師師長,李佐為第150師師長。
(壓題圖:曾澤生在歡迎解放軍進入長春的大會上講話。)
(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