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葉牌新型果樹葉面肥f原名新型果樹促控劑1是由江蘇省江陰市果樹促控劑研究所研制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型營養和生長調節劑,建議噴施濃度為300350倍液,但出現前期明顯抑制幼果生長和梨果變扁、使用成本高等問題。為此,在2008年試驗基礎上2009年又進行了700~1000倍的4個不同濃度的噴施試驗,效果較理想,現一并總結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樹
選設在碭山果園場科研所12~13年生喬化密植酥梨園,株行距為2米×5米,土壤為黃河故道沖積的潮土類泡沙土。pH值為7.8左右,果園管理水平中等。樹體生長良好。
1.2 供試藥劑
PBO葉面肥是由江蘇省江陰華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提供。
1.3 試驗設計和方法
依據樹冠大小、枝量和花量,選擇樹勢長相較一致的植株為試驗材料。2008年試驗處理:①300倍;②350倍;③400倍;④450倍;⑤500倍;⑥550倍;⑦600倍i⑧對照(清水)。2009年試驗處理:①700倍;②800倍;③900倍;④1000倍;⑤對照(清水)。試驗以單株為小區,3次重復,2008年試驗樹共24株,2009年試驗樹共15株。
2年使用PBO的時間,均為梨花序分離期(大鈴鐺花)時噴施,其方法是以清水為溶劑。按不同濃度對水充分攪拌,用單管噴霧器均勻細致地噴花蕾,做到既不漏噴,也不重噴。花開后行人工輔助授粉。花后,于5月上中旬,花萼脫落結束,調查試驗樹花萼脫落情況,5月中下旬,進行人工疏果2次,其它管理隨大田正常管理:8月中旬。調查試驗樹新梢生長情況:2008年9月20日采收。2009年9月16日采收,并先采摘試驗樣果。其樣果均在樹冠外圍向陽面,選采結果部位和大小較一致梨果,每個處理采樣果20個,測定果實果梗長度、果形指數、單果質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質性狀。
2 結果與分析
2.1 噴PBO對梨果脫萼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1)在同一個梨園2年對照梨果自然脫萼率差異較大,2008年高于2009年30.1個百分點,初步分析認為碭山酥梨果脫萼片率高低與開花前后的自然氣候環境條件有關,其主要影響因子有待進一步研究;(2)2年噴施不同濃度的PBO對脫萼片的效果明顯,均在97%以上。2008年噴施比對照提高脫萼率17.9%~20.3%,2009年比對照提高48%~55%,而2年不同濃度處理間脫萼果率差異并不大(0.2%~2.4%)。


2.2 對梨新梢和葉片生長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②、④新梢長度與對照基本一樣長以外,其他各處理新梢均表現出不同程的增長(1.4~18.9厘米),增粗(0.01~0.11厘米)、節間變短(0.1~0.4厘米),百葉鮮重增加(0.1~10.7克)。其中,2008年以處理⑤和2009年處理②的幾項指標與對照相比差異較明顯。其次是處理⑥和2009年處理①,其原因初步認為這與噴施濃度有關,噴施濃度大的生長前期不僅對新梢生長有抑制。而且對幼果生長也同樣有抑制,濃度越大抑制越明顯,因而適當降低PBO噴施濃度可減輕生長前期對新梢和幼果的負面影響,經觀察6月份以后幼果大小逐漸接近并漸大,表現出PBO藥劑具有前抑后促的作用。
2.3 對梨果實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1)噴不同濃度的PBO各處理對果梗生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果梗變短(2.1%~8.5%),略粗,濃度越大。果梗越短;(2)兩年不同濃度的各處理單果質量比對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重(1%~5.8%),同一年間,濃度大的處理比濃度小的單果質量增加略大些,不過從2年試驗來看,不同濃度處理各單果質量差異不太明顯:(3)2年試驗各處理的果形指數均比對照變小(2.1%~7.3%),有使梨果變扁趨勢,處理①、②更明顯一些,其它各處理隨著噴施濃度的降低,果形指數減少的程度變小,即果實變扁程度越不明顯;(4)噴施PBO后,酥梨果帶皮硬度試驗各處理均比對照增加,處理①~④硬度增加明顯些(7.3%~9.8%),其他各處理比對照略有增加(1.2%~3.7%),從而可以看出。噴施PBO濃度越高,其硬度越大些,這可能與藥劑對果皮刺激有關,藥劑濃度大,對果皮刺激重。果皮變厚,硬度增加;(5)各處理梨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均比對照提高。以處理①提高1.5%最明顯,2年濃度大的處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一些,分析原因認為由于梨樹噴施PBO后,可促使新梢和葉片生長,葉片增重、增綠,有利于光合產物的積累。
3 小結
碭山酥梨應用PBO,能夠促進新梢、葉片的生長,新梢節間變短,增粗,葉片數增加、增重,光合產物增加,促進果實增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果梗略變短,果形指數變小,脫萼果率明顯提高,“母梨”增多,梨品質提高。效益增加,
PBO在碭山酥梨上應用的最佳時期為花序分離大鈴鐺花期或人工授過粉或花末期:應用的最佳濃度為900-1000倍,這樣既可使應用PBO的成本比原來降低近2/3,又可減少PBO對梨生長前期的抑制作用,還能使酥梨果形更完美好看,效果更好,廣大果農不妨一試。
(作者聯系電話:1530557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