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蘋果樹腐爛病發生規律及特點
蘋果腐爛病,俗稱爛皮病,臭皮病、串皮濕。主要危害蘋果、海棠等。病原屬弱寄生真菌是蘋果黑腐皮殼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秋季形成子囊殼,子囊孢子無色,單胞,于樹皮下形成分生孢子座(小黑粒點),產生多個分生孢子器。主要危害枝于,也危害果實。癥狀有潰瘍、枝枯和表面潰病3種類型。潰瘍型在早春樹干、枝樹皮上出現紅褐色、水漬狀、微隆起、圓至長圓形病斑。質地松軟,易撕裂,手壓凹陷。流出黃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干縮,邊緣有裂縫,病皮長出小黑點。潮濕時小黑點噴出金黃色的卷須狀物,即行分散。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現病斑,邊緣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漬狀。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點。表面潰瘍型在夏秋落皮層上出現稍帶紅褐色、稍濕潤的小潰瘍斑。邊緣不整齊,一般2~3厘米深,指甲大小至幾十厘米,腐爛。后干縮呈餅狀,晚秋以后形成潰瘍斑。
蘋果腐爛病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分子孢子角在樹皮上越冬,也能以菌絲形態在病疤木質部內越冬。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萌發適溫25~30℃,早春產生分生孢子,遇雨由分生孢子器擠出孢子角,分生孢子隨風周年飛散在果園上空,萌發后從皮孔、果柄痕、葉痕及各種傷口侵入樹體,使樹體普遍帶病菌。6~8月樹皮形成落皮層時,孢子侵入并在死組織上生長,后向健康組織發展,孢子靠雨水飛濺傳播,從樹皮傷口侵入也可從枝干的皮孔和芽眼等處侵入危害,有些昆蟲,特別是蛀莖害蟲和桑天牛的危害也能傳播病菌,病菌侵入后可能長時間潛伏,只有在侵染周圍的樹皮衰弱、垂死、抗病力下降時才能擴展。并侵害活組織,而致樹皮腐爛。有兩個靜止期和兩個發病高峰期:一是早春2月下旬至3月份,蘋果樹發芽前后果園出現的新病斑數多,病斑的擴展速度快,占到全年總量的70%左右,稱為“春季高峰期”,也是全年危害最嚴重的時期。5月份以后蘋果樹進人生長期,夏季是果樹活躍生長期,不利于病菌擴展致??;新病斑很少出現,舊病斑干縮、下陷、邊緣開裂,停止擴展,稱為該病的“夏季相對靜止期”。秋季10~11月份當樹體進入休眠期后。生活能力下降,發病加快,又有新病斑出現,舊病斑又變軟擴大。出現1次小發病高峰,癥狀明顯,但擴展緩慢,此期的發病量只占全年總量的20%左右。出現第2個高峰期,稱為“秋季高峰期”。11月份后到次年2月。天氣漸冷。病菌雖在樹皮下擴展,但速度較慢。該病又進入一個“冬季相對靜止期”。
蘋果腐爛病菌因是弱寄生菌,凡是能夠導致樹勢變弱的因素都能誘發蘋果腐爛病。
2 腐爛病綜合防治技術
2.1 健壯樹勢,提高防病能力
2.1.1 改善立地條件,創造良好環境地力條件是蘋果生長好壞的“最根本”的條件,新建園要全園深翻80厘米以上,增加根系的活動范圍,已建園要在行間深翻或在冬季爆破松土。同時對黏土摻砂,砂土摻黏,改善土地理化性狀,使根系在土中縱橫伸張,廣吸肥水。
2.1.2 加大,吧水投入,壯樹壯根肥水是壯樹提高抗病能力的“最重要”的條件。據調查凡是生長健壯的果園。腐爛病發病率低,病株率在5%以下。生產上大部分園片肥力不足,果樹處于“饑餓狀態”,因此。必須高投人、合理投入,采取增施有機肥、加大化肥投入、配方施肥。有機肥包括動物的糞便、秸稈雜革、庫塘灣中的淤泥等,動物糞便結果前667平方米施2500千克,結果后5000千克或千克果2~3千克,在此基礎上100千克果施純氮、磷、鉀分別為1、0.7、1.1千克。旱能澆,澇能排,要求結果前延長枝年抽長1~1.5米。結果后抽長40厘米,中短枝占70%,枝粗花芽飽滿,葉大葉厚。濃綠有光。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
2.1.3 合理負載,防止衰弱生產中80%的園片存在大小年結果現象,且多數果園留果量大,“果多樹累”,樹體沒有充足的貯藏營養,腐爛病纏身。因此,要減少留果量,富士園一般要求每隔20~25厘米留一個單果。30~40片大葉留一個果,樹勢弱的要50片葉留一個果,以便集中營養長大果,剩余的養分壯樹勢。
2.1.4 保好葉片,增加貯藏營養 葉片是樹體營養的“加工廠”,沒有足夠的葉片就不可能有足夠的養分。生產上多數園片套袋后不注意葉片保護,秋后大部分果園存在不同程度的落葉。要求一是在花前花后噴2次防治螨類和潛葉蛾的藥劑。7、8月份注意觀察害螨,當百葉達到3頭(特別注意觀察內膛下裙枝上的葉)以上時,,還要防治1次,有效藥劑有螨死凈、噠螨靈、阿維菌素。防治潛葉蛾有效藥劑有滅幼脲和氟幼靈等。二是注意落葉病的防治,套袋前后,結合防治爛果黑點紅點病害噴3~4次甲托、多菌靈、三唑類農藥。套袋后噴3~4次波爾多液,使秋后保葉率在90%以上,確保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太陽能。
2.1.5 減少枝量,防止過度消耗 果園郁閉內膛葉片薄甚至“餓死”,出現黃化落葉的現象,在生產中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果農“惜枝”,造成結構混亂,光照惡化。宜采取八字方針進行改造:去大、疏小、調向、甩放。去大就是用鋸去掉主枝和大側枝。采取“脫褲子、開天窗、割耳朵”的辦法,“脫褲子”就是對60厘米以下的主枝去掉,以免長果拖地。色差病多,不易管理;“開天窗”就是落頭,打開光路,對冠高3米以上的主枝去掉,以免遮光,最終全樹留5-6個主枝即可:“割耳朵”就是一要對層間重疊和過密的主枝去掉,以免主枝擁擠,影響光照。二要對主枝上基部直徑超過4厘米的大側枝毫不留情的去掉,數量太多株超過10個的可分2年去掉:疏小就是疏除部分枝組和枝條,疏除對象:一是密生枝,主枝原則上每隔25~30厘米留一個枝組。同向枝間距不小于30厘米,且大中小上下左右前后間隔排列,對所有過密的間距小于20厘米的要疏除。二是細弱枝,對連年甩放加上密植造成部分枝條變弱、有些小枝甚至細弱死亡的,要及時疏除或回縮。三是外圍枝,主枝和枝組,只許單軸延伸,一個頭前進,不許多頭并進,疏除兩叉三叉頭,絕對不要與主枝外圍和枝組領頭競爭的枝。調向就是調整角度和方向,一是對主枝整體角度小的要拉開,最好用鐵絲固定。對主枝梢部角度過大的要用木棍撐起,對兩個主枝有不同程度重疊或方向不好不能合理古據空間的,去掉后空間又過大的要向左或向右拉枝調整方向:二是對結果枝組和一年生較旺的背上枝,也可以拉到有空間的地方或兩側和下垂,以合理分布和防止背上年年疏年年冒。使主枝和枝組布局均勻合理,有效地占據空間。甩放就是甩放不剪,對占據空間合理的多年生單軸延伸的枝組可連續甩放,對一年生枝只要不過旺間距25厘米有空間的可行甩放,目的就是各占空間各司其職。修剪后667平方米枝量9萬~10萬條,夏季12萬條,生長季節樹下花影系數達到30%。
2.1.6 加強保護,防止凍害近幾年。山東地區蘋果開花期(4月23日左右),經常發生三年二凍現象,不僅影響了當年產量。對樹體也是一種傷害。因此,一要推行新植蘋果園上山,可有效地減輕凍害:二要凍害發生時,順栽植行每3行擺放帶有oy20搖臂式噴頭的錦塑管子,機械噴水,可有效的減輕凍害:三要在早春樹下覆草,厚度最小10厘米,可推遲1~2天開花,有效的躲過凍害:四是涂白,用石灰水涂主干。也有防凍作用。
2.2 清理茵源,減少侵染
腐爛病爆發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田間存在大量“腐爛病源”,首先要對腐爛病源進行刮治,用鋒利的刀刮除老翹皮,要周到細致。大樹露白、小樹露綠,不過深、不過淺。然后將病枝病皮清理到園外銷毀或深埋。
2.3 保護傷口,防止感染
腐爛病都是“從口而入”,傷口、皮孔等,特別是傷口是侵染的主要途徑。因此,要對所有的剪口、鋸口進行全面涂抹保護,有效藥劑有愈合劑,不但含殺菌成分,還能在傷口上形成保護膜。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菌入侵。
據我們試驗,凡是按上述技術要求管理。并且大小剪口、鋸口涂愈合劑的,腐爛病株發病率僅有1%,傷口愈合速度也比不涂的要快。
2.4 多法治療,保證痊愈
春天發芽前最好噴1次1000倍福星或5波美度石硫合劑全面殺菌。對病疤盡量刮成“梭形”,并要刮到健皮0.5厘米,以利愈合。最好在雨后檢查腐爛病,因為雨后,病皮吸濕,色澤變化較易發現。要常年進行,隨見隨刮,刮后涂抹2倍的腐必清或800倍的好力克等,藥液干后再涂腐迪等具有保護膜性質的藥,治愈率可達99%。對主干或主枝上較大的病疤可以在春季發芽前橋接,并用塑料膜包嚴傷口,成活后分次防風、解綁、除膜。盡快恢復樹勢,對已爛透的主枝,若有空間不舍得去掉,在橋接基礎上,可用濕泥環包病疤,再用塑料膜包扎,從而永久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