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0期“東魁楊梅優質豐產種植管理經驗”一文后,作者接到多位讀者的來電,詢問老樹改造和其他情況,現回答如下:
1 楊梅老樹更新
(1)楊梅樹壽命較長,
一般肥水、農藥、生長素、營養素配比平衡、修剪到位,可有80~100年壽命,如管理不良或自然災害影響、蟲害病害。不加強管理,20年左右就會出現衰老。
(2)楊梅樹如不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長,隨著樹冠的擴大,樹枝延長,結果部位不斷外移,到了盛果期樹冠不再擴大,造成頂部樹枝密集,而下部和內膛光禿空虛,于枝連片衰老,結果產量低,同時也給采果。噴藥,噴肥帶來不便。
(3)如樹冠高大而衰弱,楊梅樹葉片稀少,而枯枝增多,要分別進行局部更新,補足缺少的營養素、生長素。
(4)老樹樹冠高要局部更新,主枝,副主枝分2~3年進行短截。留強健枝,促使新梢萌發。
(5)老樹更新主枝在2米5下分2年時間鋸去,在下部抽出新枝梢。選留強健主枝與分枝,抹去過多無用枝梢,可以減少養分消耗,
(6)老樹更新一般需要2-3年能恢復樹形,但需要營養素調節素配比平衡,以促使樹枝萌芽和根系生長,每年進行修剪,培養新的樹冠。
2 楊梅苗管理
(1)楊梅苗要加強防治病蟲害管理,嫁接時,接穗要用無病枝,最好是用15年以上樹的強健枝條嫁接。
(2)樹苗不能干旱或灌水過多。否則會使根部造成嚴重傷害,容易爛根,不能吸收營養。造成生長不良。
(3)楊梅種植要控制好株行距,一般為4米×4米,如種植過密使楊梅直長,沒有冠形,樹苗如枝梢過長,可用生長調節素控制樹冠,看樹用量。
(4)加強樹苗管理,對帶病的苗木作嚴格處理,培養無病苗木,防止病苗木帶進楊梅園林,楊梅苗主要病害有癌腫病(楊梅瘡)和小葉病等。
(5)楊梅苗根系在一年中有3次生長高峰,第1次在3~4月份,第2次在7月份,第3次在9~10月份。如干旱或水分過多,早春萌芽容易延遲,在關鍵時期要加強肥水管理與病蟲害管理。
3 保花保果管理
(1)加強樹體營養管理。采果后及時施肥,噴施殺蟲、病害農藥恢復樹勢。在萌芽時,葉面噴施果樹缺少的營養素與生長素。促進花芽發育,增加花芽養分,提高下年產量。
(2)多用有機肥,少用氮肥,氮肥過多。徒長枝增加,對下年產量和質量不利。
(3)控制結果量。結果過多,會造成當年楊梅果小,色淺,味酸,質差,果硬,成熟延遲。結果過多會使枝條不充實。使下年花芽發育不良。發芽較少,影響產量,并造成樹勢衰弱,因此,必須進行結果量的控制。
(4)要加強修剪管理,修剪時剪去長枝,萌芽后,應抹去無用芽、背上芽,要保留長果枝,中果枝。培養適當更新枝。保持樹體生長勢。促進生長與結果平衡。
(5)營養元素作用,元素養分對花芽生長及結果非常重要,要施足有機肥,主要看樹施肥并調整土壤的酸堿度,發芽后及時噴少量生長索。營養素,促進花粉生長,以便授粉授精,使楊梅正常結果。
(6)在盛花期,病蟲發生嚴重時,需要噴農藥。可在盛花末噴農藥。可以減少畸形果發生,病蟲如不嚴重最好在盛花期不要噴農藥。
(7)坐果后,根據楊梅樹葉面觀察,調配噴施缺少的生長索,營養素要達到平衡。
(8)楊梅樹要雄雌搭配,才能完成授粉受精,東魁楊梅授粉能力差,每6公頃楊梅園必須配植1~2株雄楊梅樹。
4 落花落果原因
(1)主要天氣條件影響,開花期低溫多雨,影響花粉受精,陰雨過多,陽光不足,使楊梅樹體營養不足,容易造成落花落果。花期過分干旱高溫,對花粉受精危害性很大,造成花芽干枯,果形畸形,引起落花落果。
(2)花芽養分不足,由于上年超產。病蟲害嚴重,引起花芽營養不充足,加上次年新梢生長過多,樹體營養不充足,容易落花落果,尤其是新梢生長旺盛,使落花落果更為嚴重。
(3)施氮肥過量,造成樹勢徒長,樹梢過旺,新梢與花芽爭奪養分,使花芽營養不足,造成嚴重落花落果。
(4)修剪差錯,留強壯枝作結果枝或采取修剪長果枝和中果枝,造成萌芽后新梢徒長,加速落花落果。
(5)楊梅樹缺少生長素,營養素,引起花芽干枯,花果帶帽現象,果實畸形,發育不良而落果。
盛花期噴藥,會引起農藥藥害,容易落花落果或畸形果。
(作者聯系電話:13094664699
150578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