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園
柿幼樹能不能早期豐產,建園是關鍵。建園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柿樹的成活及成活后早期營養的供應。要做到高標準建園,使根系和苗木能夠快速生產,緩苗快,童期縮短,為早期豐產打下可靠的基礎。
1.1 栽植時期
北方地區柿樹栽檀一般是春植,3月上中旬土壤化凍后立即進行。也可秋植,秋植一般以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為好。此時栽植,傷口愈合快,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能夠提早產生新根。但要注意防寒。
1.2 栽植密度
柿樹喜光,壽命長,冠幅大,栽植密度一般可采用4米×5米或5米×6米的株行距。若考慮間作農作物,可適當加大株行距。若想提高早期產量,早期采用3米×4米的株行距,后期改為4米×6米或6米×8米的株行距。一般來講,大果型品種樹勢較強,擴展快,株行距可適當大些:反之,小果型品種可適當小些。
1.3挖穴施肥
按已確定的株行距,定點挖穴,約l米見方。注意表土和底土分開,每坑施植物秸稈100千克,草木灰10千克,氮磷鉀復合肥5千克,柿樹根系滲透壓較低,施肥濃度不要過高。回填時,大部分肥料施在距坑底60厘米范圍內。可采用一層肥一層土的方法,先在坑底填一層植物秸稈。用腳踩實,再填一層土;然后,填一層草木灰,填一層土;再填一層復合肥,填一層土。再填秸稈,如此循環。為避免燒傷根系,距地面40厘米范圍內只填土,不填肥。邊填邊踏,填滿后澆透水沉實待栽。
1.4 苗木處理
柿樹根系含單寧較多,受傷后難愈合。發根也較難,因此,起苗時盡量少傷根系。柿樹根系極易失水且不抗寒,苗木在運輸中必須保護好根系。不使干燥或凍傷。要選擇嫁接的二年生苗,要求健壯一致、無病蟲害、根系發達。栽植前要剪除過長根、損傷根,苗木主干可保持在1.2~1.5米,剪截后的苗木用動物油捋一遍,封閉皮孔,保持樹體水分,可顯著提高栽植成活率。苗木要隨起隨栽。對長途運輸的苗木,除做必須的保護工作外。最好在打油后,根部再浸水半天,以補充水分。
1.5 定植覆腱
定植時,在沉實的定植穴中央挖一小坑,將苗木放入坑中,注意讓根系舒展。根頸與地面平栽后(或比原深度深2~3厘米)要及時澆透水。為提高地溫,保持水分,促進根系活動,要及時覆蓋地膜,其邊緣應大于樹穴,地膜周圍及苗木中心干處要用土壓實。
2 栽植后的管理
2.1 第1年管理
栽植后第1年,成活是關鍵,柿樹是喜濕樹種,濕度要注意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80%,每次澆水要澆透,雨季之前,沒有地膜覆蓋的,每隔10~20天澆1次透水。第1年一般不追肥。栽植第1年重點培養骨干枝:萌芽后,選留位置適宜的3~5個芽,即按樹形結構選好未來的主枝,其它位置過低或過密的芽疏除。選留的枝只要不過長,主枝不超過中心干延長枝可放任生長。冬季注意樹體防寒,用草把或塑料薄膜把中心干纏嚴。
2.2 第2年的管理
柿樹栽植第2年開始開花,一般坐不住果,如有坐果應疏除,不留果,以免影響樹體生長。幼樹生長旺,頂芽生長力強,有明顯的層性,分枝角度一般偏小,主要任務是拉枝、搭好骨架,培養樹形,并及時摘心,促生結果母枝。要少疏多截,增加枝量。旺枝生長到60厘米時摘心,促生二次枝。增加枝的級次,盡量輕剪。注意枝組的培養。
3 進入結果后的管理
3.1 整形修剪
柿樹栽植后第3年開始少量坐果,此期主要控制幼樹各主枝間的勢力均衡和從屬關系及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柿樹整形一般采用主干疏層形,有明顯的中心干,主枝分布有明顯的層次。干高1米左右,主枝在中心干上分3~4層。第1層有主枝3~4個,第2層有主枝2~3個,第3層有主枝1~2個。樹干4米左右,主枝層內距30厘米左右,層間距為60厘米左右,各主枝上分布側枝,側枝上再著生枝組,樹冠呈圓錐形。
春季對萌芽的新梢長到60厘米時摘心,促發二次枝,二次枝長到30~40厘米時再進行摘心:6月上旬對直立枝進行拉枝,對長勢旺的新梢進行拿枝,以形成合理的樹體結構。通過修剪保證冠內通風透光,對過密枝條適當疏間,對內膛徒長枝,只要有空間就保留,經過連續摘心后可培養成結果枝組。對于較弱的一年生枝和結果母枝采用緩放的方法。
3.2 土肥水管理
基肥于果實采收前(10月中下旬)施入,一般柿樹栽植后第4年(結果期)開始施基肥,以廄肥、人糞尿、堆肥為主,混施速效氮素化肥,幼樹每株施25千克土雜肥,離樹干0.5米挖1锨深1锨寬的穴,施肥后再向下挖1锨和土雜肥混合。第2年3月份在樹盤內覆草。追肥于5月上旬芽長到20厘米高時開始追第1次肥。每株追50克尿素,把尿素撒到樹下,并澆水1次,到6月中旬至8月追第2次肥,追100克氮磷鉀復合肥,追肥時要離樹干基部20厘米、深10厘米,分3~5處把肥施人。追后澆水:到9月上中旬再追1次,用量為100克的氮磷鉀復合肥。生長季節還要進行葉面噴肥3次。第1次是當枝條長到20厘米時噴0~3%的尿素進行葉面追肥:第2次是與第1次相隔25天噴0.3%的磷酸二氫鉀:第3次葉面追肥是與第2次相隔25天再噴1次0.3%的磷酸二氫鉀。視降雨情況,及時澆好萌芽、花前、果實膨大及封凍等4次水。
3.3 病蟲害防治
柿樹主要病蟲害為柿毛蟲、柿蒂蟲、柿綿蚧、柿葉斑病、炭疽病。冬季修剪徹底清除病果病蒂、枯枝及落葉,剪除病枝、刮除老皮、集中燒毀,清除越冬病蟲源。柿毛蟲以卵在根莖周圍地下越冬,幼蟲有夜晚上樹、白天下樹的習性,根據這一特點,整地時搜卵塊、幼蟲。樹干涂粘蟲膠。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降低病蟲基數。4月中旬至5月中旬盛花期,噴1.8%阿維菌素3000~4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介殼蟲、柿小葉蟬等。6月上旬至8月下旬每隔15天噴2-3次多倍量式波爾多液。并交替噴施80%大生M-45、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角斑病、圓斑病、炭疽病,同時每隔15天與殺菌劑交替噴施1.8%阿維菌素3000-4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菊酯類農藥1000倍液,連續噴2~3次。防治柿蒂蟲、小葉蟬等害蟲。
3.4 提高坐果率的措施
柿樹根系忌過干或過濕,土壤濕度變化過大易引起落花或落果。因此。柿樹開花前土壤忌干旱,應澆1次透水,花后到6月落果之前,如果土壤干旱的話,澆水應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澆大水引起土壤濕度變化過大引起落花或落果。由于花期花蜜甜,易引起螞蟻上樹咬食,造成落花,可在樹上距地面30厘米左右用塑料紙捆一小裙子,阻止螞蟻上樹危害。另外,花期噴3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或0.1%的硼砂可明顯提高坐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