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清代廣西的文學,在詞的創作上,桂派或臨桂詞派素來為研究者所熟知,而詩歌創作上的廣西詩派,就很少有人作整體的研究了。
詩歌創作上的廣西派并非杜撰,我國近代文學研究的大家錢仲聯先生早就有過這樣的說法。他在《道咸詩壇點將錄》一文中說清代廣西著名的詩人龍啟瑞:“詩不拘一格,寄托遙深,與同鄉朱琦、王拯鼎峙,對廣西詩派起深遠影響?!雹?可見,廣西詩派的說法是有根據的。既然有此說法,那么,廣西詩派的特點是什么,是怎樣形成的,有何特殊的意義?諸如此類的問題,錢仲聯先生及后來的研究者都未作深入的探討。本文試作一點嘗試。
一
廣西的詩歌創作不僅起步晚,發展也比較慢,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一個高僧兩名士,二千年內見三人”② 。“一個高僧”指的是北宋的詩僧契嵩,“兩名士”指的是唐代詩人曹鄴、曹唐。這一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大體符合事實。兩千年里只有這三位詩人,可見廣西的詩壇是多么寂寞。這種情況到了明代至清代前期,情況稍有好轉,但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只有到了清代中后期,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批具有較高成就的詩人出現以后,廣西詩派的出現才成為可能。
一個詩派的形成,最起碼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有一批有影響的詩人,二是要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以此為標準,從現存的詩歌史料來看,廣西詩派的形成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乾隆、嘉慶時期的雛型期,道光、咸豐、同治時的形成期,光緒、宣統時的延續期。
乾隆(1737年)以前,廣西的詩人已開始不斷增加,并且有了李杉、謝良琦、石濤、陳宏謀等著名的詩人。這些詩人或為明朝遺民,或為朝廷重臣,或為僧人,受時代的影響,從個體來說,這些詩人的成就應當說是比較高的,例如謝良琦,當時就有“海內詞壇領袖”之譽,但這些詩人之間并沒有形成一些共同的特色,最起碼是相似性太少,因此就無法形成詩派。乾隆、嘉慶時期(1737—1820),隨著廣西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中科舉的人數大量增加,廣西詩人的數量也急劇增加。于是就涌現了劉定逌、胡德琳、龍獻圖、劉映棻、馮敏昌、楊廷理、朱依魯、黎建三、鄧建英、朱依真、李秉禮等比較著名的詩人。在這些詩人之外,還有一個相當大的詩人群體。這些詩人的詩歌創作成就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詩歌已表現出了一些共同的特點,例如對現實社會和政治的關注,對廣西地方風物的興趣,喜歡長篇古體等。這些特點,對于日后廣西詩派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啟發作用。但是,由于這一時期的詩人基本上還是局限在廣西或某一區域內,還不具備產生全國性影響的實力,缺乏標志性的領軍人物,因此,作為一個詩派來說,只能說是初具規模。例如朱依真,在這一時期的成就應當說是比較高的,但在袁枚看來,也只是“粵西詩人之冠”。鄧建英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但也最多也是“粵西奇士”。馮敏昌被列入《清史稿·文苑傳》,這說明他是具有相當實力和影響的詩人,然而,“自辟面目,開闔動蕩,不名一體,巋然為嶺南一大家”(《欽州縣志》),影響還是區域性的。此外,除少數詩人外,這一時期的詩人普遍還缺乏鮮明的個性,很少有詩人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一定規模的詩人群體。
道光、咸豐、同治三朝(1821—1874),這可以說是廣西詩派的正式形成期,也是整個廣西詩歌創作走向成熟的時期。作為形成和成熟的標志之一,這一時期的詩人不僅數量多,而且清代廣西詩壇上最有代表性的詩人幾乎都集中生活在這一時期。曾任廣西左江道、廣西巡撫的張凱嵩在《杉湖十子詩鈔序》中曾說:“余宦粵久,知粵為悉,于粵士夫相知亦夥。嘗嘆粵中近數十年人文之盛,而詩其尤著也……方乾嘉間,海內人文極盛之秋,最后袁、趙以詩鳴,一時風靡。子才初起自桂林,老復來游,時臨川李松甫(李秉禮)郎中,僑家于此,門第頗盛。子才來實主之。然松甫為詩,宗陶、韋,又時有桂林朱小岑、高密李少鶴兩君子與松甫師友,風尚頗遒?;浫私灾?、李詩法之高,于子才來初,不甚尚之也。朱、李既往,粵之詩人益多輩出,尤莫盛于道光之初。余來雖已不及其盛,然猶得與朱伯韓侍御、龍翰臣學士游,兩君故時健者。松甫之客,零落久矣,然如陳君心薌,老猶健,在官學博。楊君柳塘,年更老于心薌,時亦尚存。而汪劍峰、曾芷潭、彭蘭畹數君者,又各以其孤杰雄奡之才,兀律自起于粵詩人盛衰絕續之交。松甫之子小韋能讀父書,為詩乃不相襲,于伯韓、心薌、劍峰、蘭畹,故皆往來倡和。至黃香甫、趙淡仙者,又小韋客之尤者也?!雹?這里,張凱嵩一方面指出了廣西詩人最多的時候是在道光初,在道光、咸豐、同治間,“粵中近數十年人文之盛,而詩其尤著也”,另一方面,又開出了一個活動在廣西當時的首府桂林周圍,有一定知名度的詩人名單。在這個名單中,既有一批不太為人所熟知的詩人,又有一些為研究者熟知的著名詩人,如朱琦、龍啟瑞等。除朱琦、龍啟瑞之外,還有王拯、彭昱堯、鄭獻甫、陳繼昌、蘇時學、況澄、張鵬展、蘇宗經、王維新、廖鼎聲、唐景濤、周必超等等知名的詩人。這些詩人中,朱琦、龍啟瑞、王拯、鄭獻甫最為著名,可以稱之為當時詩歌創作上的“廣西四大家”。就詩歌創作所能達到的高度和產生的影響來說,這四大家可以毫無愧色地進入當時全國一流詩人的行列,所以在過去和現在有關清代詩歌的選集和論著中,一般是少不了這四大家的身影的。同時,也正是由于這四大家的存在,廣西詩歌創作終于有了旗幟性的領袖人物。又由于這四大家或居高位,或為著名書院主講,因此,在他們的周圍形成了一些詩人群體。
盡管由于個性、經歷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這一時期詩人創作各有不同,但以“廣西四大家”為首的廣西詩人,在詩歌內容和藝術風格上呈現出許多相似的特點,例如對民生和社會的關注,對廣西特有山水自然的表現,對鄉情的描寫等。這些特點在以前的廣西詩人作品也有所表現,但遠不如這一時期的詩人作品表現得那樣突出。
光緒、宣統時期(1875—1911),廣西詩派的創作相比前期有了一定的回落,其主要的標志是缺乏具有全國性影響的詩人,但詩人的數量仍然十分可觀,主要有黃煥中、黃國儒、王學成、唐國珍、曾鴻燊(文鴻)、于式枚、黃穆清、韋豐華、封祝唐、韋孟繡、趙炳麟、王國梁、蘇煜坡、唐景崧、岑春煊等。從我們開出的這個詩人名單來看,除了少數詩人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外,大多數詩人都不太為人所知或者成就不高,這就說明廣西詩派在這一時期已走向式微。但是,由于這些詩人往往是前期廣西一些著名詩人的學生或家庭成員中的晚輩,因此他們的作品繼承了前期廣西詩派詩歌的主要特點,因而是前期廣西詩派的延續。在這一時期,唐景崧、岑春煊是兩位政治地位最高的廣西詩人,按理應當說有較大影響,但從現存的史料來看,唐景崧嚴肅的詩太少,游戲之作太多;岑春煊有優秀之作,但數量太少,難成氣候。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影響。唐景崧、岑春煊兩人的情況,實際上也說明了廣西詩派在這一時期的表現。
二
由上可見,清代的廣西詩派歷經了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存在的時間也有一百余年。那么,它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了哪些共同的特點呢?
我們認為,首先,廣西詩派最突出的特點是對國家、社會和民生的高度關注。廣西詩派形成于清代中后期,這正是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彌留之際。這時候,社會各種矛盾層出不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西方帝國主義正通過各種方式侵略中國,國內由于制度腐敗引發的各種矛盾不斷爆發出來。廣西作為南方省份,與其他省份相比,各種社會矛盾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由于大大小小的農民造反起義,官府不斷征兵圍剿,社會治安陷入空前的混亂狀態,人民的生活降到了歷史的低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就發生于這時的廣西,它不僅加速了清朝的滅亡,讓廣大士人真切地看到了清朝滅亡前的種種癥狀,而且也給廣西人民和詩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讓人們飽嘗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顛沛流離的滋味?!翱転囊驯榛浳鞯兀瑪蛋倌陙頍o此事。羽檄曾徴四省兵,近者雖來遠未至。東征西怨各懸望,人心惶惶如水沸。南陵窮小守兵稀,寒夜憂懷每不寐?!?蘇宗經《中夜起坐讀陸放翁詩有感》)在這種背景下,生活于這一時代的廣西詩人,紛紛拿起筆來,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對社會黑暗動亂的痛恨,對人民和自身不幸遭遇的慨嘆。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平天國起義和其他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對廣西詩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正因為如此,所以,杜甫就成了廣西詩派詩人主要的學習模仿對象。
彭昱堯曾經說過:“伯韓(朱琦)詩學杜子美。”(《送子實南歸》)這就明確地提出了朱琦詩的主要取向。朱琦《怡志堂詩集》中的一些作品,如《紀聞》八首、《狼兵收寧波失利書憤》、《朱副將戰歿他鎮兵遂潰詩以哀之》、《吳淞老將歌》、《鎮江小吏》、《全州書事》、《題金陵被難記抒憤》、《道經河北客問當時守濬事為述其略》、《漯安河》等,既有對鴉片戰爭的表現,又有對太平天國和其他農民起義所造成的嚴重后果的描寫,因而其詩被當時的人視為與杜詩同類的“詩史” ④ 。龍啟瑞雖然沒有像朱琦那樣明確地表示要向杜詩學習,但在實際的創作中,仍然有對國家、社會和民生的熱切關注和深深憂慮,如《十月十一日自桂林北上》、《傷亂》等。王拯的作品也具有濃厚的杜詩色彩,感時憂世,低回婉轉,令人動容。如《聞浙江大水四疊前韻奉答琴西》、《擬古》、《寓齋雜詩》等作品,完全是杜詩的同調。鄭獻甫的詩更是如此,在“廣西四大家”中,他在表現對國家、社會和民生的關注上,與朱琦是最為突出的兩家。他的詩如《嶺南感事》八首、《雜感》四首、《辛亥書事》八首、《壬子書事》八首、《書所見》二首、《感事》十首、《避盜歷數村戲作》、《故鄉以人代牛耕感賦》,表現了人民在動亂歲月里的艱難生活和對當時各種動亂、黑暗現象的深沉感嘆。此外如況澄、李宗瀛等也都是如此。連石達開這樣的太平天國將領,都有《亂離復亂離》這樣的作品,可見廣西詩派在表現亂離方面的普遍性。而趙炳麟等詩人則對西方列強的入侵和清朝的滅亡表現出特別的關注和感慨,寫下許多相關的作品,如《瀛臺恨》、《海疆恨》、《即墨恨》、《聞德人據膠州》、《閔厄吟》等。
具體說來,廣西詩派的詩人在表現對國家、社會和民生的關注和自身命運的憂慮時,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太平天國和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所造成的危害。許多詩人常常通過長篇巨制來描寫太平天國在廣西或其他地方攻城掠地的情況,如朱琦的《題金陵被難記抒憤》等。二是詩人自身在動亂中的遭遇和命運,這是最為普遍的內容。三是農民生活的困苦及社會的黑暗腐敗。四是外國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軍民的抗擊。這些部分內容有的是廣西詩派詩人特有的,例如黃煥中《秋興八首用杜詩原韻》、《奉令巡邊有感》等表現抗法戰爭等。由于普遍存在這四方面的內容,廣西詩派的作品往往顯得沉重沉痛,大有杜詩“沉郁頓挫”的余韻。
其次,廣西詩派比較集中地描寫了廣西特有的風俗民情、自然風光和物產等,特別是對桂林山水和詩人家鄉的優美景色,因而使廣西詩派的詩歌具有濃厚的廣西風味。
由于廣西詩派的許多詩人生活或出生于桂林,有的雖然不生活也不出生在桂林,但是因為桂林是那時廣西的首府,因此,這些詩人或因科舉,或因謀生,往往要往桂林,而漓江又是詩人們前往桂林的必由之路,正如詩人謝蘭所說的那樣,“圣代于今文事重,吾儒肯負桂林游?”(《粵西懷古》之十)桂林和漓江的景象往往讓這些詩人大開眼界:“廿年夢想見名峰,今日登臨望眼窮。粵嶺四圍低貼地,漓江一去遠浮空。青嵐突起撐南斗,丹桂香時在上風。幸我此行真不負,飽餐秀色入胸中?!?蒙泉鏡《登獨秀峰》)在這種情況下,桂林秀甲天下的山水自然就成了廣西詩派詩人們的筆下經常表現的內容。我們翻開任何一部現存這一時期廣西詩人的詩集,都會發現大量這方面的作品。且不說“廣西四大家”,就是其他詩人也是如此。例如蘇時學,這位藤縣著名的學者、詩人,在他的《寶墨樓詩冊》中,我們就可以找到諸如《漓江雜興》五首、《螺髻山》、《漓江舟行見岸上竹林人家欣然有作》、《陽朔舟夜》、《過畫山作》、《漓江舟次》、《閏八月重泝漓江口占述懷》等作品,這些作品對漓江和桂林的風景作了非常生動的描寫,是桂林山水的生動再現。
與此同時,詩人們還普遍對自己的家鄉和廣西境內其他的風景作了細致的描寫,寫得較多的是桂江、都嶠山、西山、潯江、勾漏洞等。例如,在容縣詩人李守仁的詩集《碧蘭軒詩存》中,就有《桂江轉棹》、《游葛仙巖》、《都嶠洞天歌》、《筆架山頭玩月》等等作品。此外,何光斗有《蒼梧八景》、蒙泉鏡有《百色八景》等。這些作品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個新奇的風景世界,帶著濃厚的廣西特色。
而在廣西詩派詩人的筆下,帶著濃厚廣西特色的風土人情、器物、植物的描寫,更是強烈地凸顯了廣西詩派的特色。例如銅鼓,這是嶺南地區特有的文物,在廣西詩派的詩人作品中,就經常有對它的描寫。桂平詩人黃體正就有《銅鼓歌》、永福詩人呂璜有《銅鼓歌次和梁中丞》、容縣詩人李守仁有《銅鼓》、灌陽詩人鄧錫俊有《諸葛銅鼓》等。同時,廣西詩派的詩人常常用詩歌來吟詠廣西風土人情,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況澄就有《桂林竹枝詞》十六首描寫桂林的各種現象,又有《河池雜詠答愉卿書》十四首描寫河池的風土人情?!逗映仉s詠答愉卿書》中有一首寫道:“獅吼河東肯暫停,惡聲詬誶不堪聽。明珰翠羽婆神廟,香火家家愿乞靈?!弊髡咦宰?“婦女悍妒?!笨梢?,這首詩表現的是清代河池地區的婦女普遍比較兇悍妒忌的性格。雖然說法有失偏頗,但也可見一時一地之風氣,更可見在封建社會里,婦女并非全都是逆來順受之人。蘇宗經有《風俗吟》三首寫當時廣西人的穿著打扮,頗似風俗畫。第一首《尖頂帽》云:“人心日好奇,冠帽形可愕。昔日名瓜皮,今日如竹籜。逢人號筆頭,到處見峰崿。作禮相打恭,無風還自落。新樣何時起,道光中年作。君子畏帽妖,未肯為所惑。”寫的是當時人們戴尖頂帽的情況,蘇宗經的態度未必可取,但可見當時的穿著風尚。在廣西詩派的詩歌中,廣西的一些特有的水果,如荔枝、龍眼、芭蕉等,也常常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它們與其他題材一起,形成了詩歌創作的廣西風味。
再次,廣西詩派的詩歌在詩體上,最擅長于長篇古體,并且往往采取組詩的形式。由于廣西詩派的詩人多感嘆描寫時事之作,對歷史常常有特殊的興趣,又喜歡表現各種社會現象,因此,他們的詩往往是長篇古體或者由多首作品構成的組詩。我們閱讀現存的廣西詩派各詩人詩集,就可以發現,他們的許多受人稱道的名篇,往往是長篇古體。林昌彝《射鷹樓詩話》云:“伯韓侍御深于詩,謹于行,忠孝之氣郁于至性,其《新鐃歌》四十九章,篇什之短長,音節之高下,各自成調,不必貌似古人而可與少陵、香山比接踵。其平日立朝之節,忠愛之忱,亦于滋可見?!雹?林昌彝評論的是朱琦《新鐃歌》四十九首,由此可見這四十九首詩在當時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從詩體上說,這四十九首全為長篇古體,并且構成了一組大型組詩。朱琦的詩不僅這《新鐃歌》四十九章如此,《怡志堂詩集》中的其他詩也是這樣。他深受當時人和后人好評的幾乎全是篇幅相對較長的古體詩,如《朱副將戰歿他鎮兵遂潰詩以哀之》、《吳淞老將歌》、《鎮江小吏》、《題金陵被難記抒憤》、《道經河北客問當時守濬事為述其略》、《漯安河》等。鄭獻甫的詩歌更是如此,《平原顏魯公祠堂》、《登黃鶴樓》、《游赤壁》、《舟中志感寄實生師》、《偽漢劉冢歌》、《補學軒歌》、《觀伎人舞刀戲》、《義馬行》、《水輪》、《故鄉以人代牛耕感賦》、《辛酉六月二十六日于花航渡觀番人以鏡取影歌》、《羊城孟秋大風吹》等名篇,都是長篇古體或組詩。徐世昌《晚晴簃詩匯》中所選的廣西詩派的主要詩人作品中,馮敏昌的十六首作品中有十一首長篇古體;王拯的二十九首作品中,有十七首長篇古體;龍啟瑞的十四首作品中,有六首長篇古體;朱琦的十四首作品中,九首是長篇古體。從這些廣西詩派的代表人物作品的入選情況可以看出他們詩體上的偏重點和長處。
復次,從詩人隊伍的構成來說,少數民族,特別是壯族詩人在廣西詩派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廣西詩派發展的各個階段,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少數民族的詩人的身影。在雛型期里,就有劉定逌、黎建三等著名的壯族詩人,到了后來則有張鵬展、黃體正、韋天寶、黃體元、韋豐華、黎申產、黃煥中、韋繡孟等壯族詩人,甚至還涌現了被喻為“壯族文學史上的一顆巨星”的鄭獻甫 ⑥。這些壯族詩人在當地帶動了詩歌創作,同時自身也成為廣西詩派重要的一員。這樣一種以少數民族詩人作為詩派重要成員的現象,在全國其他詩派中是比較少見的,也是廣西詩派區別于當時其他詩派的重要特征。這些少數民族詩人雖然是以漢文創作的,但是,“作為嶺嶠壯鄉的歷史回聲和風俗畫卷,又確有其時代和地方特色”。⑦ 他們以其特有的筆觸,描繪了壯鄉的社會、文化、風物和自然風光,為廣西詩派的創作增添了光彩??梢哉f,沒有這些少數民族詩人的努力和所作的貢獻,廣西詩派的特色和成就要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廣西詩派的詩歌普遍存在著好奇和正統色彩強烈的特點。一方面,在藝術想象上“精騖八極,心游萬里”,另一方面在政治立場上又較為正統,除努力維護清朝統治外,表現烈婦貞女的作品特別多。與其他省份,特別是沿海地區開放發達省份的詩歌相比,廣西詩派表現新現象、新事物、新觀點的作品較少,因而顯得相對封閉。
三
就總體的成就而言,清代的廣西詩派的成就應當說是比較高的。它的詩歌全面表現了從乾隆至宣統清朝由盛而衰乃至滅亡的一百七十余年的歷史,特別是對廣西境內諸如太平天國之類的大大小小農民起義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在農民起義、外國侵略、封建統治者殺戮、剝削、掠奪下人民的痛苦生活作了全面而生動的反映,對在殺戮、剝削、掠奪下知識分子的心靈作了具體的表現,同時也對這一百七十余年廣西境內的風俗民情、地方風物、自然山水等也作了生動的描繪,因而在某種意義上說,清代廣西詩派的詩歌是一部《廣西近代史》。而在對廣西社會、文化和自然的描繪過程中,廣西詩派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詩派的較鮮明的特色,它的一些代表性的詩人進入到了當時全國主要詩人的行列中。道光時的著名文人楊傳第說:“近時都下之以詩名者,傳第嘗憑臆得數人焉,竊擬匯刻一編以見風雅之教之未潛,既而思篇什充斥,而吾乃謂止有此數人之詩,非世所信。又居幽處下,易以滋多口之未謗,于是中輟。所謂數人者,桂林朱伯韓先生其一也?!雹?將朱琦列為“近時都下以詩名者”的為數不多的幾位重要詩人之一。錢仲聯先生在《道咸詩壇點將錄》仿《水滸傳》一百○八將的舊例,列舉了道光、咸豐時期的全國一百○八位有代表性的詩人,其中就有比附為“天牢星病關索楊雄”的朱琦、比附為“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的王拯、比附為“地暴星喪門神鮑旭”的鄭獻甫、比附為“西山酒店地刑星菜園子張清”的龍啟瑞、比附為“地壯星母夜叉孫二娘”的沈溎五位廣西人 ⑨。在一百○八 位全國主要的詩人中,出現了五位廣西詩派的詩人,這在廣西的文學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說明廣西詩派的主要詩人的成就已進入當時全國的先進行列,得到了研究者的認可。
清代廣西詩派的出現對于廣西文學自身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此之前,廣西的詩歌創作一直處于蕭條冷落的狀態,上文所引蘇時學“一個高僧兩名士,二千年內見三人”的話頗能說明廣西詩歌創作的情況。宋元明時期,情況稍有好轉,但也未能成派。這說明廣西詩歌的整體水平長期以來沒有得較大的提升。而清代廣西詩派的出現,結束了長期以來廣西詩歌無公認的詩派的歷史⑩ ,對于廣西的詩歌創作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新現象,因而具有破天荒的意義,標志著廣西的詩歌創作在整體上走向成熟。它與全國的其他詩派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詩歌創作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繁榮景象。
盡管清代的廣西詩派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形成了較鮮明的特色,但是,總體來看,仍然存在著總體的成就不夠突出的問題,與當時全國其他詩歌創作水平較高的湖湘派、閩贛派、河北派、江左派、西蜀派等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雖然有部分廣西詩派中的詩人進入了當時全國先進的行列中,但大部分詩人的影響還只是區域性的,甚至相當多的是默默無聞的,這就極大地影響了廣西詩派的整體水平。
【注釋】
①⑨ 錢仲聯:《道咸詩壇點將錄》,載《蘇州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
② 蘇時學:《暇日偶翻兩粵前輩詩集有所得戲作論詩絕句十五首》之三,《寶墨樓詩冊》卷七,咸豐十一年刊本。
③同治壬辰張凱嵩刻本《杉湖十子詩鈔》附。
④ 朱琦:《暮秋氣漸寒作懷人詩五章寄粵中諸子》其五:“詩史辱見呼,傷亂共凄楚?!?/p>
⑤龍啟瑞:《朱伯韓先生新鐃歌題辭》亦云:“《鐃歌》五十章,偉烈陳頗多,我朝先皇茂神武,以古相較百倍過。君從圖史見舊本,私家簡牒代爬羅。蕓窗書賦日五色,云錦織字龍騰梭。鰲擲鯨呿露光怪,氣燭北斗聲流河。金石刻畫固史識,君之才識難同科……”(《浣月山房詩集內集》卷一)
⑥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第一卷第十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⑦ 曾慶全:《歷代壯族文人詩選·前言》,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⑧ 《怡志堂詩集序》,黃薊輯《嶺西五大家詩文集》附,民國十三年桂林典雅排印本。
⑩ 近年來,一些廣西的研究者在談到晚唐曹鄴、曹唐等詩人時,也有“桂林詩派”之類的說法,但未獲學術界的認可。
(王德明,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