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活風格與文學風格的精神痕跡

2010-01-01 00:00:00徐肖楠
南方文壇 2010年5期

中國當代社會與文學的最后遺跡

文學風格與生活風格具有一致性,1990年代前后文學風格的變化與生活風格的變化有著直接的聯系。1990年代前后不同的中國文學風格有對應于不同年代生活風格的一致性,還有對應于歷史過程的一致性。這種文學風格與生活風格的相互纏繞,使人們相信文學記憶不僅在文學中,更在現實中。

1990年代的文學是一個重要的記憶焦點,它膠著了中國現代文學過程中的各種可能與風格,也產生了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內容與方向,成為一個前后交錯重疊的變幻影像。20世紀初開始確立的中國現代文學的價值、主題、形式,從1990年代起發生重大變化,此前的文學風格被逐漸淡化以至遮蔽,此后的文學風格開始向與中國現代文學傳統相反的方向轉移,其中主要的傾向是從非宏大化、非崇高化到弱化精神性和審美性,而這一切文學演變的發生,都與生活風格的急轉直下相關。

中國當代文學1990年代前后不同的記憶,由其所在年代的生活風格形成了不同的差異,這種差異形成了我們感受到的不同的精神風格。文學記憶是精神痕跡,也是文學風格是生活風格,是某種生活風格的發現和體驗,也是具體文學風格的表現和創造。1990年代前后的不同生活決定了不同的文學記憶,從1950年代起,大約每十年是一個階段性年代,每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特殊文學記憶,生活風格不一樣,文學風格也不一樣,所留下的精神痕跡也不一樣。

1990年代后的中國文學似乎包含了飽滿的對未來的暗示,人們更愿意去忽視其中的隱晦混亂;而1990 年代前的中國文學似乎是單調無趣的,容易被看作一個與今天沒有多少關系的、逝去的遙遠記憶。

但實際上,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中極有代表性,一方面,它們具有非同尋常的、不可重復的階段性特征;另一方面,它們是當代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學最后的精神遺跡,這最終體現了那一階段的生活是有明確主題方向的、絕無僅有的歷史片斷,這樣的判斷是對比于1990年代以后文學的模糊的主題方向而進行關注的。

從前一方面說,1990年代前的中國文學交織密集著多種生活意識、文學意識和政治意識,除了中國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西方文學、蘇聯文學的影響,還有革命情緒、國家情結、政治理想的影響,它們恰好可以說明古典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理想與欲望雜居的中國現代生活和文學的過渡性地帶,這階段文學是中國意識和世界意識、國家意識和個人意識共同生活的記憶。

從后一方面說,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國家生活和革命意識成為文學的主導精神和寫作立場,這使這段文學成為最后的國家與革命籠罩下的日常生活文學表現,也成為最后的集體主義和理想主義引導下的個人生活回憶,而這種回憶再也不會在歷史中重現。

這樣的記憶1990年代后在很大程度上被淡漠、忘卻甚至壓制和敵視,但真實的情景也許是這些生活和文學風格中的某些品質不該被涂抹在一片灰暗中。

這樣的記憶的起點是1950年代,那是頌歌年代,生活與文學都具有明快熱烈的風格,對共產黨、毛澤東、新中國的贊頌之情占據了生活與文學的重要位置。那時的生活與文學都充滿了對從未有過的新生活的喜悅之情,祥和蓬勃的民間生活情景出現在宏大的時代背景與主題中;喜慶氣氛與歡樂情調為以后的生活主題和文學主題的滄桑變化開辟了一個毫不隱晦的開端,而現實的幸福與理想的憧憬是文學的主要表現方向;單純的人物、民間的生活、日常的情趣、普通的事物與時代的巨變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文學單純而明朗的風格。

1950年代末期,隨著生活主題和風格的嚴峻變化,這種單純而明朗的文學風格也開始變得嚴整樸素。1960年代轉化為新風尚年代,這個年代的生活與文學共同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相互一致的社會主義新生活尺度與框架,描寫社會主義的破舊立新——樹立社會主義的新人、新事、新風尚是文學的主要內容,這種內容包含著生活現實中對內階級斗爭和對外自力更生的雙重主題;這使1960年代的文學風格嚴謹規整,有明確而一致的現實秩序和寫作秩序,共同遵守著嚴格的制度化美學趣味,人物、情節、結構、語言都嚴格圍繞相似或者相近的主題而形成;而主題基調大多是嚴峻的,大致排除了有力度的浪漫和幻想,革命浪漫主義只能在革命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形成,這進一步形成了寫作立場嚴正、生存態度樸素、美學趣味單一、文體語言規整的寫實風格。

1960年代的嚴正文學風格成為1970年代的樣板文學風格的轉折期。1970年代是儀式化年代,生活與文學都變成了儀式,以不同樣式確立的同一本質的樣板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簡單一致的生活模式也是文學模式,生活與文學都按照唯一的精神樣板去實施。在同一個樣板和框架內完成同一儀式只有有限差別,這種差別的具體性已經基本排除了日常生活的豐盈和生活權利的彈性,也排除了理想生活高于現實生活的可能。沒有了理想與現實的差別,文學也相應沒有了超越現實的理想表現;生活沒有了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文學也就變得可以用一種現成固定的樣板來設定和規范。這樣的作品缺乏具體的生活趣味和美學差別,共同顯示了在同一樣板下的簡單樸拙、抽象刻板,文學不但形成的是同一程式,更重要的,是表達了同一生活主題的精神儀式,生活中普遍存在著一種人們語言和行為的形式,它變成公認的日常習慣,并且含有重大革命意義,文學是這種儀式的具體集中表現。

1970年代不斷復制的儀式化生活使文學也不斷復制生活,理想主義激情被完全壓制在現實中,于是理想生活被抽象為現成概念,同時又變得面目不清,到1980年代,生活中被壓抑的精神追求與生活希望開始爆發出來,使1980年代成為激情化年代:一方面,仍然保持著崇高向往與理想主義,但對歷史的宏大追求改變了方向;另一方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社會目標把物質和精神同時從禁欲主義中解放出來。1970年代的儀式化生活所壓抑的自由激情瞬間爆發出來,人們重新激發了對宏大生活和烏托邦國家的熱情,在放棄儀式化生活的同時,生活的豐富性和細致性悄然呈現,在去除偶像崇拜的同時,解放了人的本質和主體,在對美好與富裕共同肯定的同時,確立了人的世俗生活權利,由此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文學精神和生活精神的巨變。文學被宏大理想所提升,產生了激情的向往、突出的主題、明晰的視點、昂揚的情調和思考的活力,這其實完全與當時的生活風格相對應。

在精神的黃昏和欲望的早晨中迷茫

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中國文學的記憶就是那種典型的、不可重復的歷史記憶,因為那種革命理想、國家生活與個人在一起的獨特時光再也不會重返,文學與宏大歷史和日常生活同時交錯,就把文學變成了類似上海的石庫門那樣能分割出七十二間房卻在同一建筑內的情景。這段文學不僅是當年他們的生活,也是今天我們的生活;不但是過去,也是未來,它們所提供的記憶空間已經不可磨滅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今天人們對那些年代文學的印象像對那些年代的生活印象一樣:簡樸貧困,卻沒有改變的希望和空間,但這種缺乏欲望的生活風格也孕育了質樸單純的文學風格。當新時代像潘多拉的匣子一樣打開時,過多涌來的生活可能性讓很多人認為:終于回歸到了人的本質性生活。

但是,似乎只有今天才可能意識到:我們在擁有今天更多的本質性生活時,也失去了1990年代前那一部分的本質性生活:欲望的解放和自由的模仿可能以犧牲生命的靈魂感覺為代價,還可能犧牲掉文學的單純、樸素、平靜,還可能犧牲掉與貧富無間、欲望淡泊相關的激情和理想主義。

這里包含著一個更深入的話題: 1990年代前文學能夠包含不同的生活記憶和風格性特點,是因為那些年代的文學都具有某種精神立場,而且幾乎毫無欲望立場,因為那時人們的生活幾乎沒有什么差別。雖然這些精神立場因年代而各有不同,但總體上是在某種精神引導下確立了一些相應的主題和形式。

由此可以發現,1990年代前后中國文學的重要差異在于精神方向與精神立場的差異。文學對某個時代生活風格的記憶,也就是文學風格確立的過程,而精神立場是生活風格和文學風格的核心。文學風格也就是一個時代生活的精神風格,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生活風格和文學風格,因為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精神感受和精神經驗,這種生活風格與文學風格一致所包含的精神立場,標志出不同年代的文學記憶的精神差異,也標志出文學的價值和意義。

到2009年,1990年代前那些年代的生活與文學據有精神立場的努力不再出現,沒有精神立場就難以建立精神方向。生活及文學的精神方向漸漸退場時,未來的幸福及眼前的精神方向就再也無法在文學中濃烈充沛地展示出來,這可能是1990年代以后中國文學的致命缺陷。沒有方向,就沒有記憶,沒有方向的生活和文學,無法讓記憶產生精神光芒,也難以在記憶中產生生活與文學的希望。

1980年代的黃昏和1990年代的早晨送給中國的是欲望化年代的開始。1990年代在解放人的權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鼓舞了人的欲望和利己主義,在不斷推動的個人幸福傾向的影響下,1990年代文學開始顛覆1980年代的宏大意識和烏托邦訴求,并以回到人的本來生活和本來權利為由,倡導平庸化、欲望化,媚俗成為合法的、主流的文學趣味,這些趣味被從審美上冠以不同命名,但其共同根基在于躲避崇高、躲避理想主義、躲避精神立場,進而抑制普遍的價值判斷,文學趨向于不追問正邪善惡美丑,以圍繞成功和占有而發生的事件為主要描述內容,并將其廣泛推行于文學和生活中。

對欲望的早已垂涎三尺、久已覬覦在心,使文學對欲望格外垂青、熱切復制。平庸化、個人化、日常化、身體、偶像等寫作傾向事實上都以個人欲望為核心動機(最終的結果常常是作家個人的成功遠勝于作品的價值),它們都成為欲望化文學風格的不同標志。對利己主義生活的普遍肯定以及對奢華生活深入骨髓的艷羨,使現實意識和文學人物都熱衷于現實獲取而寧肯卑瑣渺小,普遍的欲望放縱在反對質樸與鄙棄窮困的同時,顛覆了1980年代的崇高、激情和理想主義。

但僅依賴這種顛覆而獲得支撐,就可能僅僅是一種顛覆行為,破而不立——難以以這種顛覆而立起自身的主題意義和形式特質,比如“個人化寫作”這樣的命名就不一定能給具體作品直接賦予美學價值,在缺乏獨立主題與形式的共同審美空間時,命名本身不一定能讓作品具有主題和形式的獨立生命力。1990年代文學的美學趣味、修辭手段今天已捉襟見肘,見出缺乏持久性美學品質,時過境遷、過眼煙云成為1990年代大多作品的共同命運。

1990年代開始的占有欲望與利己主義的自由延伸和發展,直接控制了2000年代的文學風格,并且,這種風格以假面舞會的形式魅惑人心,其中混雜著各種時尚的技術和文化因素,因此,2000年代的文學風格是一種混亂迷茫的風格。

2000年代是迷失的年代,生活價值模糊,文學價值也模糊,生活和文學都失去了方向。欲望放縱、利己主義、個人幸福、自我表現的相互混雜,使文學與生活同時模糊了價值判斷,也模糊了文學與生活的界限,生活與文學同時開始失去相對確定的精神方向,技術社會的興起更加推波助瀾,使文學迅速失去傳統意義上的價值和界限。

2000年代各種寫作對生活的平面化復制以及文學寫作相互的復制,表明文學已失去1980年代深入生活提問的意識和能力,文學的經典價值被輕薄以至輕蔑、審美情趣被隨意調笑以至玩弄,寫作日益失去清晰的方向和獨立的形式,任何寫作都可能、也可以被承認是文學作品,它們甚至可以改寫或者取代文學中的經典意義,廣泛流動的、沒有界限的自由寫作沖擊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傳統寫作和主流意識,也影響了新的文學思考和文學表現。

問題在于,所有的去文學化寫作都要借文學之名來立身,而真正的以及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寫作夾雜其中,這樣的魚龍混雜、不辨真偽使人們無所適從,文學愈來愈陷入迷失狀態:該讓文學去獨立創造還是尾隨生活?該讓文學去審視人們的精神生存還是依附于現實利益?便利生活、虛擬人際、瞬時情感、泛濫欲望、抵制思考等都使生活與文學不需要個性與創造,而只需隨波逐流,面目模糊。

生活記憶與文學記憶是一體的,生活風格迷失會帶來文學風格迷失,并且文學的迷失會反過來推動生活的迷失。文學記憶不同于其他生活記憶的,是文學記憶具有風格性、是文學記憶的特殊精神方式和美學方式。1990年代的各種文學寫作是寫作自由以及個人自由的表現,但這些風格中也混雜了濫施自由和過度自由的生存態度以及寫作態度。自由并不等于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而更多的人恰恰不愿意受到限制,更喜歡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這樣,當生命自由和寫作自由迷失的時候,不論個人化還是平庸化,或者身體寫作還是底層寫作,不論以什么風格命名,都可能迷失在以自由生活為名的任何作品中,而文學記憶由于生活和寫作的過度自由,也可能就此迷失,那么,文學記憶的風格怎么能有把握不迷失?

鑒別生活風格與文學風格的幸福追求

無論從生活風格還是從文學風格本身出發,如果仔細觀察,都會發現,1950年代以來中國生活風格和文學風格的變遷與人們對生活中的幸福追求密切相連,這些生活與文學關切的焦點都是人們是否幸福和怎樣幸福。生活風格和文學風格其實總是與人們對幸福的追求相關,任何時代的生活都在追求一種幸福,不管是天國幸福還是世俗幸福、是身體幸福還是靈魂幸福,歷史的過程和方向就是人類追求幸福的過程和方向,這也成為1990年代前后中國文學始終面臨的核心主題和區別。

1990年代以后的中國文學變化雖然眼花繚亂,但更多關注的是人們的幸福,大量作品都圍繞著人們對幸福的感受而發生,各種不同寫作的區別常常在于怎么去看幸福和描寫幸福。這些年的文學風格與生活風格相連,而生活風格與人們對幸福的追求相連,從1990年代起,很多的文學記憶都與如何獲得個人幸福有關,從城市到鄉村的文學記憶大都看到追求幸福的敘述蹤跡:有小資的、有底層的;有主流的、有平民的;有身體的、有頭腦的。

在1990年代后,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生活風格和精神感受都似乎越來越遠離我們,似乎它們可以被從今天的生活中推出去而作為一個觀察目標來看待,這可能出于1990年代前的幸福觀與1990年代后不一致。現在文學對生活的感受往往集中在時尚的幸福追求上,生活風格與文學風格相一致,幸福實際上是這些年生活與文學的一個核心主題,并且深入到了文學風格中,怎么看幸福常常和怎么寫幸福一體化。所以,1990年代的文學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年代的幸福風格。

然而,1990年代后的文學風格所包含的幸福感受是真實的嗎?或者說,與這樣的幸福風格搭配出來的文學風格能有效提供一種詩性精神和追求嗎?人類的幸福追求除了富裕與安全,就是快樂與自由,不論什么樣的幸福,最終的感受是精神的和心靈的。文學本來就是心靈性和精神性的,而幸福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心靈性和精神性的,不具有一定的精神立場,文學怎么去感受幸福?如果不具備某種精神立場,人們可以任意由現在的幸福去認定過去的不幸福。但實際上,過去的不幸福有可能是幸福的,今天的幸福有可能是不幸福的。

不論幸福與不幸福,當時文學的幸福記憶是否真實有效?由于生活風格與文學風格的一致,生活的幸福與文學記憶的幸福也是一致的。由此可以追問: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人們沒有今天這樣富裕悠閑,也沒有今天這樣奢華,但他們是否就一定是沉重、壓抑、苦悶的?是否就一定是不幸福的?那樣的幸福記憶來源于一種精神立場,它的發生對今天的幸福記憶有什么意義?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寫實風格顯示的,其實就是一種幸福風格。半個世紀的天災人禍之后,獲得幸福的感受遍布于1950年代的日常生活中,在1950年代中期以后陸續發生的政治運動和文藝運動中,雖然這種民間生活與時代巨變交織產生的生活幸福被分解了,文學中單純明朗的生活幸福感也被瓦解了,逐漸形成以政治概念影響生活與文學的風格和形式,但那種單純明朗的幸福追求的尾聲仍然延續在1960年代的生活和文學中。

1960年代的現實和理想、日常生活與宏大主題仍然相互配合,并且具體化為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的結合,但現實與理想已經不像1950年代那樣自然貼合。1960年代的現實開始綁架理想、生活開始抽象革命,讓人們以為正在發生的現實就是已經實現的理想,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是生活的普遍內容,已經沒有必要再去追尋一個高高在上的理想幸福。1960年代的幸福不同于后來1970年代的是:理想還高高照耀在1960年代的生活和文學中,只是這個理想不斷在現實中呈現。

1970年代的儀式化文學顯示的,是按同一樣板復制的儀式化生活,這種生活神圣化了一種幸福,理想被消解于現實中,正在發生的現實就是理想的復制,人們活于現實就置身于理想,那就是人們的幸福。這種儀式化生活的重要特點是生活與儀式的一致性,以及在這種生活和精神中的無差別性,其目的是把不斷延伸的生活過程塑造成一種不斷重復的精神儀式過程,樹立真理性生存的革命感、權威感和神圣感,而在這種儀式下的真理性生存,就是人們的幸福。

1980年代的生活打破了1970年代那種近似古老農耕生活的平靜秩序,不斷激發出生命活力和生活變化,生活與文學都充滿希望和憧憬,文學風格和生活風格都不斷萌動著變化和挑戰。1970年代不斷復制的儀式化生活延續的,是1950年代以后沒有什么本質性變化的生活和文學,但這樣被不斷復制的現成生活和文學中仍然無法排除簡樸有序、平靜單純的幸福感。1980年代產生的是一種激情和希望的幸福感,美好與富裕獲得同等地位和權利之后,與之伴隨的創造意識被激發,創造與開拓的激情成為1980年代生活與文學的共同標志,也成為生活與文學的共同幸福感受。

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生活不論有什么區別,幾個年代生活的一致性在于其真誠、單純、明朗和幸福的有限性,沒有今天這樣多的豐富性幸福感受,也沒有這樣多的虛偽狡詐和陰暗多變,而那些年代人們的幸福感和文學中幸福感的記憶也在于這種真誠、單純和明朗和有限性。雖然這樣的幸福感受和文學感受是有限的,但無限的幸福主題并不能與無限的欲望主題相對應,然而,與今天相比,我們卻試圖靠發動普遍的、全民的欲望主題來描寫、塑造、完成幸福主題。

從不同年代的幸福追求與文學風格的關系講,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中國生活和文學有與1990年代后的共同之處,也有與1990年代后的不同之處,這在很大程度上鑒別了文學風格的精神和審美特質。每個時代不同的幸福追求是生活與文學的主要感受,這種幸福感受成為1950年代至1980年代文學風格的一種核心感受和核心視點,這種追求和感受幸福的風格,直接影響1950年代至1980年代單純、明朗的生活風格與文學風格。

1990年代以前生活的簡樸和1990年代以后生活的奢華并不能決定人們的幸福,但卻決定了文學對幸福的記憶。從精神立場變化的幸福去思考,今天的欲望是幸福的核心動機,滿足欲望就是幸福。那么,這樣的普遍幸福可能是不幸福的,過去被認為不幸福的倒可能是幸福的。

因此,以往那些文學記憶中的幸福感受不能斷然被遺棄,不但意味著那些生活風格中的美好不能被遺棄,也意味著那些文學風格中的美好不能被遺棄。既然幸福是精神性、心靈性、歷史性的,我們就無法驗證1990年代以前的生活不幸福,無法證明那些對幸福的文學記憶是虛假的。1950年代的單純、1960年代的樸素、1970年代的無欲、1980年代的激情,不能代表整個年代的品質,但的確是那些年代中的某種品質,它們都曾包含在那些年代的生活中,也是貫穿于當年生活的一種幸福感受,人們懷戀當年生活和文學中的某種情景,常常是因為這樣的幸福感受在1990年代后的生活與文學中不再重現。

(徐肖楠,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亚洲精品第一| 国产99精品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少妇精品在线| 亚洲最新地址| 四虎综合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77777|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毛片不卡|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色香蕉影院| 亚洲人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国产自在线播放|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综合香蕉| 欧美成人aⅴ|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啪啪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激情影院| 99精品国产电影|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欧美精品v|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影院|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1024国产在线|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