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年底,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36個國家的500多名留學生齊聚杭城,在浙江大學永謙劇場內陣陣“洋腔洋調”的精彩表演中,揭開了“夢行浙江”全省第三屆外國留學生系列活動的序幕。
“五湖四海”展才藝
溫州醫學院的阿拉伯學生一身“白羊肚毛巾紅腰帶”的農民裝束,鏗鏘有力地唱起了陜北民歌。接著,22所高校的逾百位留學生紛紛獻上他們精心準備的節目:喀麥隆、烏克蘭、韓國、吉爾吉斯斯坦學生的舞獅表演,雖然練了才十天,但是,伴隨著鑼鼓的歡快節奏,學生們跑跳縱躍的動作,渲染出一幅金獅報春的熱烈氣氛;寧波大學的各國學生合作編排了具有傳統藝術特色的武術《精忠報國》,一板一眼間透露出他們對武術、對歷史的理解;韓國、法國、黎巴嫩、澳大利亞等國學生別出心裁地以咸亨酒店為背景,編制了反映紹興文化特色的舞臺劇《孔乙己》,糅合了古代、現代多種人物與元素,使觀眾領略了江南水鄉的民間風情;而墨西哥學生的《墨西哥風情》、剛果(金)學生的《非洲風情——忠貞不渝的愛》等節目充滿著本國民族特色的異域風情。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盡管來自異國他鄉,沒有刻意的安排,沒有嚴格的訓練,沒有專業的指導,藍眼睛、高鼻梁的姑娘唱起了悠揚的江南小調,黑皮膚、卷頭發的小伙揮舞起了雙截棍。絲竹聲聲,水袖飄舞,唱著中文歌,跳著民族舞,借助一個個自然而精彩紛呈的節目,外國留學生們盡情展示著他們的青春風采,用他們的理解和方式演繹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他們對中國的熱愛、詮釋著他們對浙江的深情。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非洲留學生唱響的“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把演出推向了終點,表達了全體留學生和浙江人民的共同心聲。 “為夢想、千里行”的他們無論以后天各一方還是留在中國,都要與中國人民“心連心,永遠一家人”。
“洋腔洋調” 浙江行
冬日的杭城寒風瑟瑟,卻擋不住留學生的高昂興致。100多位獲得首屆浙江省優秀外國留學生的代表分乘三輛大巴,駛上了浙江之旅。一路上,留學生們歡聲笑語,英語、俄語、阿拉伯語、日語此起彼伏,夾雜著或熟練或生澀的中文乃至浙江方言,交流著各自的學習心得、生活感受。興奮激動之情自然地流露著,飄蕩在車廂里,蕩漾在浙江的大地上。萬里學院的韓國學生情不自禁地拿出吉他和貝司,一路彈起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校園歌曲。
外國留學生洋溢的喜悅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浙江人民,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歡迎的熱潮。剛剛跨進良渚博物館的大門,一群正在參觀的小學生們紛紛圍了上來和他們合影留念。活潑的留學生們擠在小朋友中間,做出各種俏皮、古怪和可愛的姿態,引得小學生們開懷大笑。雖然是周末,留學生們的到來吸引了余姚中學學生的強烈好奇。在老師的組織下,高一年級的學生主動地擔當起外國留學生的導游,一對一地領著留學生參觀教室、寢室和運動場,在食堂里共同用餐。學生們用并不流利的英語和手勢與外國留學生進行零距離的交流,使留學生感受到中國學生的友善與才氣。互動對話交流了感情、交換了思想。
外國留學生們參觀了浙江文明的發祥地河姆渡遺址,耐心地傾聽講解員的講解,細致地觀看每一件歷史遺存,真切了解了浙江的文明歷程。在繁忙的寧波北侖港,他們親眼目睹海輪靠港后的機械化作業,感受到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化浙江。這種深入的行走,帶給外國留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認識了深層的浙江社會,正如阿馬爾所感嘆的:我來到中國十年,切實理解了孔子所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含義,我不僅是來中國學習醫學知識的,更是來中國學習文化與歷史的,這是我喜歡中國、熱愛中國、留在中國的真正動力。
“攜手共進”中華情
教育國際化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浙江省充滿活力的對外交往格局使外國留學生數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名學生在浙江各類高校就學。“夢行浙江”是浙江省教育、外事、宣傳等部門精心策劃組織的對外文化交流品牌。三年時間,“夢行浙江”活動吸引了全省數千名留學生的積極參與,成為全省外國留學生共同期盼的年度盛會,成為展示浙江改革開放和國際教育事業的重要舞臺。許多留學生還用攝影、美術、DV等作品描述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感悟,表達他們感受到中外文化間的區別和交融,呈現他們體驗到的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生活。
打開一扇心靈之窗,就是打開一個世界。“夢行浙江”把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匯聚在一起,就是把精彩紛呈的異域世界與浙江聯系在一起。浙江工商大學的突尼斯留學生麗姆拿起話筒第一句話就是:“我從小就有一個夢——站在中國的長城上。”他希望自己能夠經常來杭州,來浙江,來到這片山水秀美、人文薈萃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