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女記者和江西青年救人被撞身亡”的消息近日引起廣泛關注。北京市民政局相關部門也關注到了曾慶香和劉薇救人被撞身亡的事件,其工作人員表示,二人的行為可以申請“見義勇為”稱號。
很多人為央視女記者劉薇和江西青年曾慶香的義舉感動并悲慟,但我仔細看了媒體關于車禍的現場報道,感覺當時的情形簡直像是驚心動魄的恐怖片。建議有關部門全面徹查該起連環車禍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告慰往生、保護生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3月17日《新京報》是這樣報道當時連環車禍的情景的:
“曾慶香的妹夫劉弟元是這場車禍的親歷者。他回憶稱,3月9日晚10時許,他駕車帶妻子和哥哥曾慶香回家。車輛行駛到北六環路小湯山西橋附近時,一輛甲殼蟲轎車從快車道駛過,在前方大約200余米處失控四腳朝天。
“該車是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女記者劉薇駕駛的。曾慶香幫著劉薇把車門打開,將她從車內救了出來。劉薇從車里出來時,沒有明顯的外傷,還向曾慶香借電話,給家人報平安。
“這時,他們發現是一輛由對面方向行駛的運煤卡車側翻,壓斷并越過護欄,煤渣散落一地。劉薇的轎車駛到‘煤渣路面’失控。
“看到這種情況,劉弟元撥打120求助。此時,一輛夏利車行駛到‘煤渣路面’也發生側翻,劉薇和曾慶香立即上前去救人。劉弟元稱,他倆還沒到夏利車車門處,一輛面包車又駛入了‘煤渣路面’后失控,撞在了夏利車上,將曾慶香和劉薇二人撞倒在地。”
也就是說,在這起不幸事故中,前后一共發生了五起車禍:劉薇的車失控,運煤大卡車失控。這兩次失控都是在快車道上發生,彼此之間似乎沒有因果關系。
大卡車失控導致的“煤渣路面”又引發劉薇的車二次失控(也許也不完全是“煤渣路面”惹的禍);緊接著還有夏利車側翻、面包車失控撞在夏利車上。正是這最后一次車禍直接導致了兩青年的死亡。
在同一路面短時間內發生那么多起車禍,有關部門應該徹底調查一下,車禍的發生跟道路的設計、施工是否有什么關聯?除了現場調查、全面分析當時的車禍原因,還應該全面調查該路段以往的交通行車安全記錄。
聯想到不久前媒體報道重慶4大“魔鬼彎道”車禍頻發、轉彎需360度的新聞,還有更早前北京八達嶺高速某路段成為司機聞者色變的“死亡之谷”的消息,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徹查央視女記者車禍原因,并非無的放矢。以“死亡之谷”為例,據媒體報道,當年八達嶺高速公路進京方向55#12316;50公里路段,自1998年11月開通至2003年8月14日,共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32起,造成62人受傷,49人死亡。這一路段因此被過往司機稱為“死亡之谷”,也被公安部列入“事故黑點”名單。
不可否認,中國在收費公路里程和收費價格世界第一的同時,并沒有給消費者提供世界第一的公路質量服務,一些公路立交橋一味追求主政者個人趣味中的“美觀”,甚至是為了偷工減料而不惜犧牲公路消費者的便捷與安全。我們是否應該建立起公路質量安全的責任體系,讓路段交通事故與公路質量安全責任直接掛鉤?!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我們的一些公路設計和施工、建設單位,就像少數行政機構一樣只管收費不辦好事,路段車禍頻發、死傷無數,也沒有任何責任。這公平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