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素有“蒜瘋子,姜傻子”的說法,形容蒜、姜兩種農產品價格多變,且波動劇烈。2009年的大蒜是漲瘋了,漲了近百倍,這樣的漲法歷史罕見。緣由是“大蒜能防甲流”,這一“傳說”導致山東、北京等地大蒜價格暴漲,最貴的地方賣到了12元/斤。2008年收購價是幾分錢一斤,2009年初也才一毛多點。09年春節過后,山東省金鄉縣魚山鎮5個裝卸工看到大蒜十分便宜,幾個人就合伙以O.12元/斤的價格,從外地大蒜商手里買入700多噸大蒜,8月份以2.8元/斤的價格出手,幾個裝卸工一下成了百萬富翁。
大蒜價格為何瘋漲
業內人士稱,大蒜價格大幅上漲主要原因是2008年秋播時大蒜種植面積大幅減少,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拉動價格回升。2008年山東等地的大蒜出口量大幅減少,蒜價也特別低,很多農民見收不回成本,都不種蒜了。“物以稀為貴”,2009年開春以來,大蒜價格一路看漲。
相關資料顯示,山東省金鄉縣是“買全國、賣世界”的大蒜集散地及價格形成中心,其大蒜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七成,2007年,全國雜交蒜秋播面積450萬畝,而2008年雜交蒜只有280萬畝:2009年初倒春寒,又造成大蒜減產lO%以上。金鄉及周邊縣市區種植面積減少loo多萬畝,2008年金鄉全縣大蒜種植面積只有50萬畝,較往年減少lO萬多畝。
許多新聞均提及,此輪大蒜暴漲,是因為美國媒體和衛生部門向民眾推薦的防甲流增強免疫力的食品中包括大蒜。就此問題,包括抗鐘南山在內的許多專家均出面辟謠,“吃大蒜防甲流證據不足”。不過顧名思義,證據不足既非對大蒜抗甲流功效的肯定也非否認。而在甲流肆虐之際,公眾l心態是寧可信其有。況且,在甲流來襲之前,各類書籍對食用大蒜的益處多有提及。在這種大環境下,大量社會游資的涌入,無疑成了大蒜價格瘋漲的背后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商家雖然也拿抗甲流作為促銷噱頭,但大蒜價格瘋漲的情景并沒有出現,而只是在產蒜大國的中國燃起了烽火。
今年蒜價又將如何
2009年大蒜價格如此瘋漲,造就一個又一個富翁,按理說蒜農應該賺得盆滿缽滿,但事實未必如此。種蒜的農民沒有聽說一個當上了富翁。盡管超市的大蒜賣到了8元錢一斤,但從農民手中收蒜,最高價格是每市斤1.8元。一位行內分析人士說:去年大蒜價格到了谷底,蒜農可說是血本無歸。“今年情況好些,但除掉成本蒜農每生產一斤大蒜收益也不到一元錢。按照畝產2000斤大蒜計,去除去年虧損,兩年下來,每畝大蒜也就收益l000塊錢。”價格暴漲到如此之高,農民收益仍然不高。可以這樣說,不論哪次農產品漲價,首先受益的都是經銷商。等經銷商抱了一桶金甚至多桶金后,農民才可能受益,且受益的幅度比較小。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無疑是最叫人揪心之處。
現在令人最擔心的不是大蒜價格的瘋漲,而是擔心在如此高價格大蒜的刺激下,大蒜種植面積將會大幅增長,今年對蒜農的收購價格能否保持2009年的水平,誰也難預測。但從大蒜行情每4年一個盈利周期,每個高盈利年份后面都會延續一個好行情來說,如果保持今年相同的種植面積,還可能是一個盈利年,但如果面積大幅增長,就不一定是盈利,而是壞消息的前兆。
農民何去何從
作為抗風險能力較低的農民,在政府引導尚未顯出成效,完整的產業鏈還未形成時,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首先,切忌盲目跟風。農民是最缺乏信息的群體,看到去年大蒜瘋漲了,今年馬上擴大種植面積,豈不知一哄而上,待到大蒜上市時,很可能又是一個供大于需的買方市場,蒜賤傷農的歷史又將上演。
其次,要及時掌握市場動態,提高抗風險能力。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其周期長,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頻繁,且幅度大,加之市場信息的匱乏,農民收入受到市場價格的波動影響更大。而農民自身拓展市場的能力有限,把握不了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以至于頻頻出現“蔬菜爛在地頭,生豬存在欄里”的現象,導致增產不增收。因此要從多渠道了解市場信息,規避風險,
最后,要打破老觀念,開拓創新。抱著老觀念,慣性地種養和經營會滋生出許多難以預料的風險。市場有其價值規律可循,就像果樹有大小年一樣,有經驗的果農會在大年疏花疏果,減少果樹負載量,以避免產量的忽高忽低。因此,在農產品豐年,可以冷庫貯藏,待價而沽,或者進行深加工,開發產品附加值,從而避免增產不增收的情況一再發生。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