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治誤區
1 見燒就退且長時間使用退燒藥,人為造成機體白細胞數量急劇減少,自身免疫力下降,最后衰竭而死,、
2 大劑量濫用抗生素,尤其是磺胺類藥,造成藥物蓄積中毒,引起肝腎中毒壞死,以致把豬活活治死。
3 藥物配伍不合理。相同成分、性質或功能的藥物重復使用,不注意聯合用藥,使并發癥難以治愈。
4 不按療程用藥。一些養殖戶甚至一些獸醫工作者認為,癥狀嚴重時用藥劑量大,癥狀輕時用藥劑量就小,用藥后癥狀消失,認為病已治愈,就停止用藥。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治療不徹底,引起復發或二次感染,疾病更難治愈。
5 盲目長時間注射給藥而忽略口服給藥,造成應激持續性存在,注射部位腫脹壞死,藥物不能正常吸收,這樣既造成了浪費,又耽誤了治療。
6 預防時不能選用有效的免疫增強劑(如純中藥制劑),盲目使用一些所謂的生物免疫增強劑,它們多是蛋白質或小肽,口服一般無效,況且這些產品成本比較高,造成既增加了成本,又耽誤了保健的后果、
7 預防時選用高敏治療藥物(如磺胺六甲、泰妙菌素、氟苯尼考等),造成一旦發病就無藥可治。
二、對策
1 查明原因再用藥。引起豬發熱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病原性因素(感染病毒、細菌或原蟲、寄生蟲等),應激因素(免疫接種、配種、分娩、胃腸炎、轉群、感冒、肺炎等),外傷,皮炎等。豬只出現發熱癥狀,初期不要急著退燒,應根據情況先觀察一至兩天,根據體溫及熱型,查明病因再用藥。
2 規范治療用藥,選用提高免疫力的純中藥制劑,減少注射用藥次數,豬采食后最好停止注射給藥,改為口服給藥,不要長期大劑量使用退燒藥及磺胺藥;用葡萄糖、小蘇打飲水,避免酸中毒。
3 合理配伍。同時使用幾種藥物應考慮它們的協同與拮抗作用。另外還要考慮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療效好但副作用大的藥物謹慎使用,嚴禁使用過期變質獸藥,,
4 豬群一旦發病,應按療程用藥。急性病療程一般為3~5天,慢性病或預防用藥一般7天為一療程。病情嚴重時可用藥幾個療程,但每個療程應間隔3~5天,并且要幾種藥交替使用。
5 給豬群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注意冬季保暖,防止溫差過大,解決好保溫與通風的矛盾,保持合適的濕度,飼養密度合理,搞好環境衛生,飼養管理規范化、規律化,減少應激。同時,飼喂營養充足、平衡、無霉菌污染的飼料。
6 規范防疫程序及消毒制度。制定防疫程序要結合本場實際及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合理安排免疫時間及種類,不要盲目防疫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定期進行環境消毒與帶豬消毒,強化生物安全措施,
7 定期進行藥物保健。平時堅持規范保健,豬很少得病,即使得病也很好治療。保健藥一要選擇以提高免疫力為主的純中藥制劑,二要規避治療時的高敏藥物,以免得病后無藥可治,
476100河南省商丘市畜牧局
4761 OO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畜牧局
476700河南省寧陵縣畜牧局
低溫季節豬腹瀉病的防治
張 是 謝 剛
低溫季節,空氣陰冷潮濕,氣溫變化無常,晝夜溫差較大,豬舍通風不良。糞尿滯留不能及時排除,是豬的腹瀉性疾病的高發期。,腹瀉一旦發生傳播迅速,感染率和死亡率較高,因此低溫季節養豬要重視對豬的腹瀉病的防治。
一、主動免疫后備母豬在配種前應注射豬流行性腹瀉滅活疫苗,使之產生足夠的主動免疫;懷孕母豬在產前3~4周注射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二聯疫苗、豬流行性腹瀉疫苗,仔豬在獲得母源抗體被動免疫的同時,在8~10日齡口服0.3~O.5頭份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二聯弱毒疫苗,20~22日齡再注射豬流行性腹瀉滅活疫苗,使之產生較高的主動免疫水平,減少發病死亡。
二、防疫消毒豬群中有病毒性腹瀉發生時,應迅速采取防疫措施,加強消毒工作。對嘔吐物和腹瀉物應先噴灑消毒劑,如消毒威、2.8消毒劑等,半小時后再沖洗。被污染的用具也應消毒。給病豬喂易消化的飼料,多飲清水。為防止繼發感染,對1周齡以下的仔豬可適當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物。
三、有效控制
對正在發病的豬群用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疫苗、流行性腹瀉疫苗,在母豬產前5~6周和2~3周接種2次或1次,可以有效控制暴發,縮短暴發期,明顯減少或終止初生仔豬發病死亡。
四、飼養管理晚上要注意保暖,關好門面,白天通風。做好牧場清潔衛生,定時消毒,喂給清潔飲水,并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豬只的抵抗力。腹瀉癥狀減輕后應由少到多逐漸恢復供料。
224500江蘇省濱海市東坎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