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采用大棚育苗移栽技術,可使玉米根系發達,植株健壯,收獲期和上市期提前,大幅度提高了鮮果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一般667平方米產果穗1000千克左右,純利潤比普通栽培方式高出2~3倍。栽培技術如下:
一、品種選擇要選擇適應性強的雜交品種,如京科糯2000、金科糯2008、中糯1號、中糯2號、京白甜糯3號、甜單21、早香甜一號、雪糯8號等。
二、大棚育苗培育早春壯苗是奪取春糯玉米高產的關鍵措施。塑料大棚可選用5~6米跨度的竹木結構大棚,棚內再縱設2條小棚,這樣,大、小棚的薄膜和地膜,及夜間加蓋的草簾,形成“三膜一簾”的保溫防寒設施,棚內用4~5厘米見方的營養土塊或營養缽培育幼苗,其營養土配方為:肥田土800千克、腐熟有機肥400千克、過磷酸鈣10千克,混拌均勻,加適量糞水,達到手捏成團,落地即散即可。于2月上中旬播種,每塊(缽)播2粒,播后澆透水,覆土1~1.5厘米。出苗后每塊留1苗。從播種到出苗,棚內溫度保持25℃~30℃;出苗后溫度控制在20℃左右,溫度過高時,可通過揭膜通風進行調節;移苗前1周煉苗,加強通風,降低溫度,增強幼苗的抗逆性。
三、小棚移栽大田選擇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塊,冬前耕深16~20厘米。春糯玉米一李所需的磷、鉀可全部作為底肥施入,氮肥以60%~70%為底肥,30%~40%為追肥。底肥的施用量為667平方米腐熟有機肥2000千克、碳銨40千克、磷酸二銨15千克、氯化鉀10千克。玉米對鋅肥敏感,可加硫酸鋅1千克。3月中旬,選冷尾暖頭的晴天,將玉米苗移栽到小拱棚內,小棚寬1.2~1.5米,高60~70厘米,雙行種植,穴距20~25厘米,667平方米4000~4500株。苗3葉1心至4葉1心移栽,起苗時應多帶土、少傷根,保持營養土塊不散。栽后澆定植水,定植后5~7天密閉小棚,提高溫度,促進緩苗:
四、精細管理
1 及時放風揭膜。苗成活后棚內溫度應在18℃~20℃,外界溫度轉暖時適當加大通風,直到全部揭去薄膜。栽后7~10天,可根據天氣和苗情追施1次提苗肥,667平方米施5千克尿素促進幼苗早發快長。生長期間要防止棚溫過高,一般控制在25℃~30℃,如遇高溫天氣,要及時進行背風向揭膜通風,據氣象預測最高氣溫23℃時,要警惕悶棚高溫傷害玉米。當夜間氣溫≥在10℃以上不關棚,有利于拉大溫差,使玉米生長健壯,當夜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及時揭腹。采用環棚多膜覆蓋的田塊,時間約在4月15~20日。
2 及時剝蘗。玉米是一株一穗的作物。根部發生的分蘗苗,不可能形成植株,只能無效地消耗養分,一旦發現要及時剝除。
3 看苗適施拔節長粗肥。這一時期是玉米形成壯個體大群體的關鍵時期,雖然前期施肥量較多,但有的地塊由于土壤肥力差,玉米生長表現葉色退淡,莖稈葉鞘呈現微紅,還可能出現部分弱小苗,應適時補施拔節長粗肥和中衡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左右。
4 重施穗肥。這次肥料是決定果穗大小,穗粒多少,實現高產的關鍵時期。穗肥使用應掌握在玉米拔節后,雌雄蕊小花分化(吐絲、抽雄之前),是追施穗肥的最佳時期,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左右為宜。同時,此期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如出現連續高溫干旱,必須及時抗旱補充水分,必要時進行溝灌快排。
5 剝除多余果穗。玉米吐絲后,往往在同一株上產生多個果穗,如不及時剝除,導致養分分散,大穗很難形成,剝除時只留上部一個果穗,才能果穗大,籽粒飽滿,剝穗時切勿損傷莖稈和葉片。
五、病蟲害防治
1 蟲害。玉米移栽后,會受到地老虎、金針蟲和蚜蟲的危害,必須及時用藥。地老虎用敵百蟲毒餌誘殺,蚜蟲用吡蟲啉防治。玉米生長后期,玉米螟和蚜蟲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鮮食玉米的商品價值。防治時,可選用殺蟲雙、吡蟲啉等對水噴霧,禁止使用有機磷農藥,推廣生物農藥防治。對玉米螟應在心葉期,用高效低毒農藥制成顆粒劑,投入王米喇叭口中防治。
2 病害。發生玉米大、小葉斑病,可用百菌清、代森銨、退菌特等藥劑配制溶液,在發病初期噴施、玉米黑粉病、絲黑穗病,藥劑拌種的防治效果較好,用15%的粉銹寧150~200克,加水1.5~2.5千克,拌種50千克,可防治黑粉病;用20%的萎銹靈1千克,加水4千克,拌種50千克,可防治絲黑穗病。
六、適時采收
當手掐玉米穗中部籽粒呈糊狀,但無漿水,外表花絲變黑褐色,即可采收。如成熟期氣溫偏高,灌漿速度加快,要勤加檢查,耍做到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以保證果穗的品質和食味,確保商品優質高產。
北京燕禾金農業科技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