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西行,沿途所見所聞多有意趣,現采擷幾片花絮,散記于茲。
大 戈 壁
河西走廊,茫茫戈壁。過去體會“一望無際”一詞,常在三處,一是舉頭仰望,湛藍的天際,碧空如洗,深邃無限;二是臨海遠望,碧藍藍,白茫茫,一望無垠;三是草原放眼,遼闊無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今日初臨戈壁,又一次感受了“無際”的意境。置身大戈壁中,極目遠眺,茫無涯際??罩袩o鳥,地上無草,地下無水,路上人稀,放眼望去,非沙即石,或白或黃,或灰或黑,無休止地向遠處延伸,休想望到盡頭。此時我的腦海中一下子涌出兩句唐詩:“春風不度玉門關”和“西出陽關無故人”。面對著荒無人煙、草木不生的茫茫戈壁,人們自然會感受到它的蒼涼、荒蕪、冷漠、孤寂。但是,朋友,你是否可以切換一下思維,去感受一下它的另一面:難道你感受不到它的雄渾嗎?感受不到它的厚重嗎?感受不到它的深沉么?感受不到它那不屑點綴的自然本色么?
在這罕見綠色、罕見人跡、沉睡不醒的茫茫戈壁中,人們似乎忘卻了抑或是懷疑著生命的存在。但是,朋友,且慢,你看那是什么?在那干旱龜裂、沙塵起舞的荒灘上,一簇搖曳多姿的植物,傲然而立。它無視風沙的侵襲,傲視石礫的擠壓,卓而不群,頑強而歡樂地生長著,用它的堅韌,用它的挺拔,詮釋著生命的真諦。導游告訴我們,這種灌木叫做紅柳,是戈壁灘上唯一能夠生存但并不多見的植物。啊!戈壁紅柳,壯哉!
誰說戈壁灘荒涼無景觀?遠處那突然出現的美麗一景使我們不禁雀躍歡呼起來。你看那奇妙景致:白茫茫,亮晶晶,光燦燦,搖搖曳曳,閃閃爍爍,似水似霧,若躍若涌,曼妙多姿。目睹這撲朔迷離、若隱若現的景觀,大家既沉醉,又訝然。看到我們不解的樣子,導游笑曰:這景色夠美的吧,但我告訴大家,這是假的,叫做“海市蜃樓”。有的行人路途口渴,見到它以為水源在前,急急趕去,每每上當。聽了導游的話,大家唏噓無語。過去只聽說大海上會偶見海市蜃樓,沒想到大戈壁中也會見此奇景。其實,生活中的海市蜃樓還少么?那爭名于朝,那爭利于市,那種種不切實際的追求,焉知不是另類的海市蜃樓!
莫高窟
莫高窟,素以恢弘、博大、精美、悠久、神秘而著稱,今日一見,果不虛傳。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洞窟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坐西向東,規?;趾搿6纯呤冀ㄓ诠?66年,此后各朝代相繼續建,最盛時“計窟一千余龕”,保存至今的尚有492窟。
進入石窟中,我們仿佛來到一座宏大的佛教藝術展覽館,那些以大乘佛教各種經典為依據的彩塑和壁畫,琳瑯滿目,千姿百態。我們先來看看彩塑。塑像是莫高窟中的主體,它們是從十六國至清代一千多年間陸續塑造起來的。古代匠師們用木頭扎制成骨架,根據塑像的形象、姿態,用草泥塑裹,再用細泥加工,然后用色料描繪妝鑾而成。每個塑像工藝都十分精細,無論是高達30多米的巨像,還是10余厘米的小像,都塑得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你看這尊北魏時塑造的釋迦牟尼苦修像,身著袈裟,兩頰瘦削,鎖骨突出,透過薄薄袈裟,隱約可見根根肋骨,頭部微俯,眼瞼垂沉,雙唇緊閉,表現出了一副“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的修道者形象。各個朝代的塑像各有其特點,你再看那尊唐朝塑造的釋迦牟尼像,與北魏的那尊相比,可是大異其趣了。只見他鵝蛋臉形,頭發油黑,眉毛彎彎,細長的眼睛,方正的鼻子,挺直的軀體,威嚴而端莊,與其說是一尊佛,毋寧說更像一位雄才大略的中國帝王。最有意思的當屬唐代塑造的那些菩薩像,這些菩薩個個都如美麗的女性,身段纖巧,眉眼修長,兩頰豐腴,氣質嫻雅。但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在她們那美麗的嘴角下,卻又清晰可見幾綹蝌蚪形的小胡子,體現出了佛國菩薩“非男非女”的性質。
再看壁畫。莫高窟的壁畫藝術舉世聞名,其內容都是佛教經典的圖解。雖然屬于佛教文化藝術,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社會場景和世俗民情,堪稱“墻壁上的圖書館”。在莫高窟現存的洞窟中,約有壁畫總面積四萬五千平方米,若以兩米的幅寬把壁畫連接起來,其長度可達二十五公里,可謂一條世所罕見的藝術長廊。在這些壁畫中,佛像畫居多,比較典型的是第251窟中的壁畫,只見一尊阿彌陀佛像盤坐蓮花臺上,頭懸華蓋,兩側有腳踩蓮花的觀世音和大勢至作脅侍菩薩,構成了由一佛二菩薩組成的“西方三圣”的格局。在眾多壁畫中,要屬158窟中的最有情趣,只見窟中塑有一長十六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佛身側臥,姿態自然,似睡非睡,恬靜安祥。在四周的壁畫上,畫滿了各種前來哀悼的人物。這些哀悼者神態各異,那些修行功德圓滿、果位很高的弟子,深悟涅槃真意,因而神態自然,心境平靜;而果位不高,尚未脫離塵俗情思的弟子,則以為涅槃即是死亡,因而在那里嚎啕大哭,擊頭捶胸,痛不欲生,表現出情真意切的世俗柔情。
說到敦煌壁畫,不能不提敦煌飛天。飛天是敦煌壁畫中一種優美多姿的藝術造型,是莫高窟藝術的標志和象征。它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表現出一種飄逸舒展、綽約多姿的飛動之美。這種佛教藝術中能夠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天人,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求自由、希望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但這種愿望美則美矣,只是歷朝歷代都未能實現,倒是今人楊利偉——我們的航天英雄,完成了古人這一夢想。而更巧合的是,我國的衛星發射中心——酒泉,就距敦煌不遠。倘若神佛有靈,當“神舟五號”騰空而起之時,他們一定會為它擊掌高歌或合掌祈禱吧。
大凡有價值的稀世珍寶,都難逃被人覬覦、遭人劫掠的厄運,莫高窟亦然。二十世紀初,帝俄勃奧魯切夫探險隊、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美國人華爾納等文化強盜,先后潛來莫高窟,盜走大批經卷、繡品、絹畫、彩塑和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使莫高窟這一世界藝術寶庫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和洗劫。特別是1922年,白俄陸軍少校阿連闊夫,率領五百余名士兵竄到莫高窟,他們將洞窟和寺院中的門窗、牌匾等劈碎當柴燒,并在洞窟內架鍋生火做飯。莫高窟壁畫大片大片被煙熏火燎得無法辨認。更有甚者,他們為了盜寶,將大量塑像斷手鑿目,挖心掏腹,肆意破壞。這場歷時二十多年,參與者涉及歐、美、亞三洲的文化大劫掠、文明大摧殘,所造成的巨大損失是無法彌補的,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文明與文化史上悲慘而屈辱的一頁。進入那些劫后余生的洞窟,看到那些殘垣斷壁和被破壞的佛像,令人不勝悲憤與惋惜。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凡人情結吧,你看那些被斬手剁足、剜目剖腹的各位佛祖,倒無甚痛苦之狀,其安詳之態依舊,端莊之容不改,叫人不得不佩服佛的大度與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