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春夏之交,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一位身材不高,面色黧黑的少年背著書包,默默地穿過省實驗中學空蕩蕩的操場。和風撫過臉龐,少年的眼中閃現出一絲留戀的感傷。快到校門時,少年回頭看了看這座留下自己三年青春年華的學校,心中涌動著猶豫和惶惑。走出這扇大門,他就不再是一名學生了,他的前途命運都要靠自己去拼搏爭取了;而留下來,他還有一線繼續學習改變命運的希望。去還是留?這個哈姆雷特式的疑問已經在少年心中沉浮了半年時間,這一刻再次浮現。
少年挺了挺脊梁,毅然轉頭走出了校門。
二十年后,他在自己的詩集《簡單》中寫下了這樣一句:你可以失去一切,但決不能失去勇氣。二十年后,當他坐擁鳳城最大的超級市場,名下注冊了五家公司,擁有了千萬資產時,他依舊時常想起自己孑然一身走出校門的瞬間,他依舊不敢肯定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錯,他惟一能夠確定的是,人生之路無論怎么選擇,堅持到底才會成功。
這個輟學少年就是李世俊。
青銅時代:磨礪是放出光亮的惟一途徑
李世俊的學習成績并不差,除了英語。他是班長,擅長書法和寫作,是校報主編,作文曾在省里獲過獎。按理說他應該是在學業上大有前途的學生。可他的偏科相當離譜,正如錢鐘書先生數學考零蛋一樣,李世俊對英語簡直是一竅不通。他根本就不想學。英語這樣的主科不行,只意味一個現實:升學無望。于是,他只有離開了學校。
李世俊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糧庫搓麻花,第二份工作是在輕風機械廠做車工。看著自己幻想舞文弄墨的雙手整日油污,他不甘心,憋著勁出人頭地。這一天,省機械研究院的領導要來廠里視察,廠領導要求搞幾塊板報和寫幾條橫額裝點一下門面,可誰也不會弄。李世俊毛遂自薦攬下這份工作,連夜就把板報和橫額都搞了出來。省機械研究院的領導視察剛結束,李世俊就進了廠工會,成了一名工會干事。
此后幾年,李世俊一直做工會、團支部、辦公室這些雜七雜八的工作。這些工作雖然不累,也能夠發揮李世俊的才能,但九十年代初期,絕大多數國企效益不好。李世俊每月一百多塊錢的薪水還不夠養家饣胡口,后來李世俊又調到了電鍍廠上班,窘境依舊沒有改善。
現實的窘迫沒有使李世俊放棄自己高雅的愛好,業余時間,李世俊依舊苦練書法和寫作,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九十年代初,他的書法作品接連在人才杯、興華杯等全國大賽和94國際書法家精品展中獲獎。報刊上也時見李世俊所寫的詩歌、散文。但這些成績都不足以改善他的生活。萬般無奈之下,李世俊在業余時間走上街頭做起了小買賣。冬天,李世俊在街頭現場為人家書寫對子。那時的冬天格外寒冷,每過一會兒,他都得在硯臺上呵上幾口氣,要不墨就會凍上,一天下來,手指凍得都伸不直。夏天,李世俊晚上在夜市擺攤,販賣涼鞋和草帽,一次次乘夜車跑沈陽進貨,一次次在街頭與人嚼嘴磨牙,一次次在熟人嘲諷的眼光中昂首微笑。那是一段磨練李世俊意志的歲月。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說,最讓李世俊感到困惑的是,這樣的艱辛努力周而復始,未來仿佛沒有希望。每到絕望時,他都要展開宣紙,苦練一陣書法,從用筆、結字、布局的鉆研中體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堅毅、方正、從容和激情,一點點磨礪著自己的品性。
白銀時代: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1995年,李世俊毅然辭去公職,靠借來的三萬五千塊錢和自己在書法美術方面的一點小名氣,干起了天人裝飾部,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萬事開頭難。公司成立之初,臨時租了一個四十平米的小店面,由于剛接觸裝飾行業,大家不認,生意十分蕭條。可就在李世俊店面的旁邊,一家搞鋁合金裝修的店鋪卻買賣興隆,看得李世俊十分眼熱。所以沒事的時候,李世俊就站在一邊看人家的熱鬧,漸漸從熱鬧里悟出一點門道。機會終于來了。有一天,一個老太太想做個鋁合金門窗,卻走錯了門,進了李世俊的店里。這要是擱別人身上,也許算不上什么機會,李世俊卻看到了自己殺入鋁合金裝修行業的希望。他立即熱情地攬下這單小生意,隨后把活兒轉包給了鄰居,從中賺取了一點提成。錢倒不多,李世俊的如意算盤是通過給別人聯系活兒,他可以學習鋁合金裝修。他東家看,西家學,偷偷購進設備,準備自己開工。很快,李世俊這個“對縫”生意就受到了業內排擠,好在李世俊對此早有準備:你不讓我聯系活兒,我就自己干!
拿下第一筆訂單,李世俊完全一手操辦各個工作程序,下料、量尺寸、畫圖,他知道自己是新手,不可有一點馬虎大意,人家做個鋁合金門窗,簡單量把幾下就開工,而李世俊光圖紙就畫了十多張。功夫不負有心人,當看到顧客滿意的神態時,一顆忐忑的心才落回肚子。
不到幾年工夫,李世俊就賺下了自己開創事業的第一桶金。隨著鋁合金裝修市場的飽和,他又把眼光瞄向了其它買賣。2000年,李世俊經過考察投資建設了一家玻璃廠。乳化玻璃當時需求量很大,丹東地區缺少生產廠家,主要靠外地供貨。然而,智者千慮也難以預料市場的風云變幻。乳化玻璃市場的競爭迅速趨向白熱化。當地原有的廠家極力排擠李世俊這位新人的崛起,不惜成本壓低價格,同時,外地的乳化玻璃也源源不斷地涌進鳳城市場,李世俊的廠子剛剛啟動就舉步維艱。不到半年工夫,廠子就辦不下去了。賠了點錢是小事,李世俊的創業信心卻遭受了重創。一段時期內,李世俊不去找什么新的買賣,即便碰到什么機會,他也不急于把握。李世俊覺得自己應該沉一沉。每天,他不是出去打麻將,就是呆在家里寫字看帖。在別人眼里,李世俊似乎消沉了。其實他在醞釀著更大的創業構想。
一天,一位父親的老朋友碰到了李世俊,閑聊中,他說,世俊啊,你在裝修行業搞了這么久,總要為別人建設的房屋裝修配套,為什么不試試自己搞地產開發呢?雖然是閑聊中的一句話,卻和李世俊一直以來的想法不謀而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行業分析考察,李世俊鄭重決定:進軍地產業!
世紀之初的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國企改革的陣痛期,正艱難地駛入快車道。李世俊敏銳地預感到,一個經濟發展的高漲期即將到來,而地產業絕對是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2001年,李世俊成立了祥宇房屋開發公司。當時的鳳城市地產行業,已經有多家本地實力派在瓜分,外埠大鱷也接連涌入。李世俊一無出眾的實力,二無過硬的關系,只能算地產開發中的小角色。而且,李世俊的地產開發剛起步就交了一筆數目可觀的“學費”。在第一塊地皮的開發角逐中,李世俊硬著頭皮東挪西借了五百萬元資金,本來信心滿滿地想大干一場,結果功敗垂成。開發權花落旁家。李世俊前期投入的七十萬元就此打了水漂。
這一次打擊幾乎是致命的。李世俊一連幾周都睡不好。落寞時,他一個人驅車來到鳳凰山,在山澗邊望著流水發呆。澗水不斷激打在山石上,發出激越的聲響。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樣的詞句盤旋在李世俊的心頭,他慢慢地開朗起來。一次失敗又算得了什么呢,錢沒有了可以再賺,信心沒有了就再無翻身之日了。第二天,李世俊重新斗志昂揚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黃金時代:德是得的基石,得是德的產物
在地產業殘酷的爭奪戰中,李世俊吸取第一次失敗的教訓,不再與大公司正面抗衡,而是游移在各大公司競爭的空隙中,穩扎穩打地開發小地塊,漸漸樹立自己的品牌。每一處開發建設,他都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寧可少賺錢,也要做成客戶滿意的精品工程。幾年下來,李世俊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資本實力,而且在業內有了良好的口碑。
2004年,鳳城市老電影院的那塊地皮成為開發商眼中的肥肉,因為地處市中心黃金地段,升值指日可待,各家開發商都對此志在必得。今非昔比的李世俊參加了這場角逐,他一出手,就給出了五百八十萬的高價。區區十畝地,給五百八十萬,這個空前的高價讓其他開發商都目瞪口呆。按理在鳳城這樣的縣級城市,當時這塊地也就值三百萬。李世俊這一“冤大頭”式的出手,讓其他地產商都掩口而退。一時間,李世俊成了業內笑話。
李世俊奪下這塊地皮當然不是為一時逞強好勝,他自有盤算。鳳城市當時并沒有大型超級市場,而這塊地皮是建設大型超市的絕佳選擇。拍下這塊地皮的同時,李世俊就積極接洽全國各大超市連鎖店,最終與一家著名連鎖超市簽下合作協議,李世俊負責商場的基礎建設,對方每年以三百四十萬的價格租賃,開一家連鎖超市。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李世俊斥巨資開始建設超市大樓。沒想到大樓即將封頂之時,對方突然變卦,表示每年的租金只給二百四十萬,李世俊自然不能答應。雙方經過反復討價還價,合作還是宣告破裂。
此時的李世俊不再是當初親手給人裝鋁合金門窗的小店主了,也不再是損失七十萬就惶恐沮喪的地產新人,既然合作不成,李世俊干脆決定自己做超市。說干就干,李世俊馬不停蹄地考察了省內外多家大超市,高薪籠絡超市管理人才,裝修、采購、聯系廠家,李世俊事事親力親為,在沈陽喜來登大酒店請來各大廠家的代理,召開招商會,又把各廠家用車拉到了鳳城,讓他們親自察看超市的建設,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李世俊的百利家大型超市終于開業。幾年來,百利家超市先后獲得了“遼寧省質量服務信譽AAA企業”、“遼寧省文明優質服務競賽參賽單位”、“2009年省級戶戶講道德店店無假貨示范戶”等榮譽稱號。
終于,李世俊這個名字成了鳳城婦孺皆知的成功的代名詞。然而李世俊深知,金錢的積累并不代表人格和修養的高尚。從商多年,李世俊始終沒有放棄學習,2003年,便主動到中央黨校學習深造。這個曾經的輟學生在成為一名成功商人的同時,還成長為一名儒雅的書法家和詩人。“德是得的基石,得是德的產物”,這是他去遼東學院向大學生演講時所說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奮斗的心得,鞭策自己的座右銘。這些年來,李世俊一直熱心公益事業,每有扶貧幫困的捐助活動,每次碰到需要幫助的人和事,他都慷慨解囊。他不僅自己這樣做,而且在企業內也倡導奉獻社會、服務公眾的文化,這種高尚的情操也使他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他接連被選為遼寧省非公有制經濟理事會理事、丹東市政協委員。而在文化成就方面,他還是世界硬筆書法家協會高級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丹東作協會員和丹東攝影家協會會員,并任鳳城市作協副主席。
李世俊說,世界人上有三種人,一種是把握機遇的,一種是錯過機遇的,另一種是創造機遇的。李世俊無疑是最后一種。這一次,他又把眼光投向更大的商機:做一家鳳城最大的酒店和一處具有東北特色的園林。這是一個集娛樂、餐飲、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項目,預計占地一百畝、投資超過四億元。建成后,會成為丹東乃至遼寧地區又一處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我們期待著,這個善于創造機遇的儒商,為我們創造更大的奇跡,更美的景觀。
〔責任編輯 宋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