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
“砍頭治病”的荒唐
■五岳散人
一般來說,截肢治病還是能讓人接受的,砍頭治病雖然比較徹底,但很少有人采用。蓋因采用后一種療法,病是沒了,人也沒了。但有時候判斷一個療法是截肢還是砍頭,確實有難度。比如說河北省安平縣最近展開了一場通過限電來實現節能減排的大會戰,將縣城所有企事業單位、公共設施全都包括在內,連普通老百姓也要每三天就面對一次長達22小時的停電,具體說來是每供電50小時停電22小時。
這是當地為了達到上級節能減排的要求而作的創舉,不僅醫院、飯店被包括在內,甚至連路口的紅綠燈都未能幸免。每周有兩天的時間停電,讓民眾回到“從前”,政府方面的用心不可謂不苦、效果不可謂不大。當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打攪也就罷了,但連醫院等都會隨時停電的話,萬一有人因此而死在手術臺上,不知道當地政府會如何向病人家屬交代。
與此同時,當地百姓為了讓自己與“從前”保持一定距離,多購置了用柴油、汽油驅動的小發電機。這邊限電、那邊就開始發電,而且是用效率更低的東西發電,造成的污染估計比斷電節能省下的要多。這個奇景與算計,大概不在當地領導的計劃當中。實際上,即使領導知道有人這么應對也大多不會在乎的,因為他操心的是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
按說節能減排、低碳生活是好事,但好事往往會被人干走了樣。倒不是說政令不能被貫徹,而是貫徹的方式實在頗具幽默感,往往是上面用數字要求,下面就直接按照數字找一個最簡單的方式解決。這種中國特色的數字管理比較像砍頭治病,只要腦袋一砍,什么病都沒了。這種解決方式在我們的生活里并不少見。比如對于解決交通擁堵、減少排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限行,逼得很多人為此買了第二輛車。這到底是讓大家低碳生活還是刺激汽車工業,估計就很難說了。

說到底,這些都與行政管理的水平有關。因為某些真正的解決之道不但費時費力,而且相當考驗領導的行政管理能力。如改善當地的產業結構、增加低能耗的產品、宣傳如何能夠在少用電的方式下生活,這些都需要相應的能力與執行力。而拉閘限電則是每個掌握著權力的人都能做的,就像砍頭可能不用學習,只要手狠就可以。
這樣的荒唐事看多了,覺得一些人的頭腦真是與眾不同。該地的領導們與前幾天被曝光的用油漆綠化荒山的官員一樣,都有著不同尋常的幽默感,只可惜,他們并沒有給大眾帶來娛樂,而是在一個不合適的位置上給大家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