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仕友

日前,胡春華接替儲波,出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內蒙古,這是一個全速前進的省份。在胡春華赴任前,內蒙古有過全國其他地區從未有過的輝煌:在過去7年,GDP增速連續保持全國第一,地方財力快速擴張,是個名副其實的經濟“黑馬”。
新書記如何謀劃其治下的內蒙古?昔日的“黑馬”將以何種速度馳騁?內蒙古經歷又會給其個人從政生涯留下一筆什么樣的財富?
(一)
上任不久,胡春華便收到內蒙古自治區測繪事業局送來的5幅地圖,這些類別不同的地圖內容豐富,不僅有自治區行政區劃、地勢地貌,還有資源分布和交通旅游狀況。
僅一周之后,這些地圖上由一連串數字介紹的地區和企業,就迎來了胡春華這位新書記。這位新掌舵人的第一次調研開始了。
200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的第二天,胡春華就來到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包頭市青山區等4個區,實地考察兩市工業經濟、城市建設、社會事業、民生工程和黨的建設情況。
基層調研,拉開了胡春華執掌內蒙古的序幕。
來內蒙古前,胡春華的身份是河北省省長。2008年3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春華“空降”到河北,出任河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一個月后,被任命為副省長、代理省長,2009年1月當選河北省省長。
在省長位上不到一年,胡春華便調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
根據公開報道,胡春華有過地方、中央任職的資歷。在任團中央第一書記之前,胡春華在西藏工作達20年之久。
1963年出生的胡春華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83年,胡春華大學畢業后放棄留中央部委工作的機會,而是到了條件艱苦的西藏,當時的《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登了他的事跡,那年他剛滿20歲。
胡春華從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組織部干部開始干起。1987年,年僅24歲的胡春華擔任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副書記,此后擔任過地區行署副專員、地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后位至西藏自治區第三號人物——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
在任免大會上,中組部領導特別肯定了他在西藏工作20年的經歷。在兩次進藏工作之間,胡春華曾于1997年底回京擔任了三年半的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
2006年11月,胡春華再次回京,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正部級官員。
2008年4月,胡春華出任河北省代省長,旋即面臨三鹿毒奶粉事件,胡春華也經歷了自己從政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
危機爆發不久后,胡春華即主持召開調度會,要求徹查三鹿集團。在此次會議上,有與會者回憶,胡春華語氣凝重地表示,“一定要給人民群眾一個明確的結論。”
“胡春華沉穩,看問題很深刻,而且具有開放精神,很有魄力。”河北當地一位學者說。這和中央對他的評價相當:熟悉黨務和經濟工作,思路清晰,有開拓創新精神,領導駕馭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比較強……為人謙虛謹慎,處事沉穩低調,堅持原則,公道正派。
(二)
內蒙古和河北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資源消耗型產業、同樣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只不過,在內蒙古還得面臨牧區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等問題。
胡春華的前任儲波,在內蒙古工作了8年3個月18天,留下了一個經濟快速增長、財力迅速擴張的內蒙古,是內蒙古經濟發展的“黃金七年”。
在內蒙古,有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的一位出租車司機感慨,以前的鄂爾多斯破爛不堪,路也不好走,現如今它成為內蒙古最富的地區,“有很多有錢人”。
2009年,鄂爾多斯的人均GDP超過了香港。對此,內蒙古大學的校長連輯自豪地說,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是中國,中國增速最快的是內蒙古,內蒙古增速最快的是鄂爾多斯。
然而支撐這些輝煌數字的全是資源型產業。煤炭、電力、乳業、化工、鋼鐵等重點產業也都離不開資源消耗。目前,“能源大省”內蒙古煤炭產量全國第一。
然而,很多人疑問,能源消耗能讓經濟高增長多久?在“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如何拿捏自己的發展速度,是否還是延續高增長?如何正視一些深層次的矛盾。更為突出的是,內蒙古東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的現象嚴重。
對于上任不到一個月的胡春華來說,他能給內蒙古帶來什么,在內蒙古的主政經歷又會給他帶來什么,備受關注。
現年46歲的胡春華,是全國內地31個省區市中最年輕的黨委一把手之一。
首次出現“60后”的政治新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以往不同的是,他們的成長正值國家改革開放之際,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獨特的年齡優勢。
據悉,目前初任省委書記平均年齡為57歲,在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中,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依然是主體。近年來,中央對于干部選拔更加注重年齡、知識結構、履歷等,一批“60后”的官員逐漸走上省部級崗位。
有人做過專門統計,目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9位常委中擔任過省委書記的有8位,25位政治局委員中,擔任過和正在擔任省委書記的有18人。
政治立場堅定,能夠掌控大局,有過中央、地方工作歷練的官員,越來越多地被委以重任。
觀察人士認為,在未來10年到20年里,一批“60后”官員將左右中國的政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