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證券
煤炭供給處于大規模釋放前的平靜期
國泰君安證券
供給無近憂,下半年到2011年平穩增長
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期間仍是煤炭供給激增前的平靜期,煤炭產能增量主要來自內蒙古、陜西、甘肅、寧夏等地區在建產能的自然投放。發改委2008年以來審批的煤炭項目(不含山西技改),當前在建的煤礦規模約為5億噸,其中內蒙古在建的項目約有2億噸,占在建規模的40%。分別計劃于2010年、2011年投產的項目約為1.35億噸、1.27億噸(不含原計劃2009年投產,實際投產時間推遲的產能)。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數據僅指產能投放,由于存在 2009年底投產以及計劃2009年投產、實際在2010年投產的項目,實際的產量增量可能大于上述估算。
總之,由于十一五規劃的大型煤炭項目基本已經投產,2010——2011年煤炭的供給將維持平穩增長、增速呈略微放緩狀態。
1.疆煤大規模開發正在進行
隨著內地煤炭資源逐步減少和枯竭,疆煤開發的時機已經逐漸成熟,大型煤炭集團“圈煤運動”塵埃甫定,開發已經熱火朝天。
粗略統計了目前哈密、準東等地處于開工或準開工狀態的規模在300萬t以上的煤礦,產能規劃約有2.8億t,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礦井基本上只是大型煤炭集團產能規劃的第一期,預計2013年哈密、準東地區等疆煤東輸基地的煤炭產能將超過3億t。(如表1所示)

表1 新疆大型煤炭集團產能規劃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表2 鐵路貫通后疆煤的價格之旅
2.2013年鐵路貫通后疆煤有價格競爭力
在未來疆煤東運的主要基地哈密以及準東地區,目前列入規劃一主兩翼三條鐵路線,其中主線蘭新復線已于2009年11月開工,預計2013年投入運行,屆時疆煤東運的通道將打通。
哈密及準東地區煤炭埋藏較淺,可以露天開采的礦井較多,主產發熱量在6000大卡以上的低硫低硫低磷動力煤;開采成本方面,露天礦為60元/t左右,井工礦100元/t以內。考慮到坑口到集運站運費、各類稅費以及部分利潤后,以疆煤200元/t的出省省價格作為基數計算,疆煤的價格競爭力依然非常明顯。(見表2)
事實上,疆煤無需直接運抵港口沖擊下水煤市場,可以經過率先運抵中西部其他產煤省,如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山西等市場,擠出當地的煤炭供給到沿海。屆時,山西煤運南通道(柳林—日照)、內蒙古煤炭新的出海通道(準格爾—曹妃甸)均已建成,運力的瓶頸基本將得到解除。
2009年,山西小煤礦大規模的關停使煤炭價格底部提前在高位實現,煤炭行業提前享受了景氣的回升,但也需要在后期付出一點代價。
1.重組整合小煤礦是山西產能最后一次大幅擴張
山西煤炭廳公布的各礦井整合前后產能批復規劃,整合后的新礦井能力經機械化改造后將達到6.8億t,較整合前提升幅度為50%,加上目前未參與整合的5億t產能,山西整合后全部產能將達12億t。此外,對比2009年上半年和2009年下半年及目前的山西煤炭產量數據,國泰君安分析師推算山西參與整合的4.6億t左右的產能中目前在產的約有50%上下,意味這整合完成后實際的產能增量將達到4.5億t左右。
本輪小煤礦在技改后,多數可采年限可達20年左右,則山西煤炭產能在完成本次產能躍進之后,可維持20年左右的峰值。(見表3)

表3 山西小煤礦整合前后產能變化
2.焦煤整合后新增產能5200萬t以上
焦煤儲量集中,稀缺程度較高,近年以來產量增速一直徘徊在5%上下,但這一模式可能在整合完畢后同樣出現一次供給的激增,產能擴張幅度在40%~50%之前。臨汾、呂梁地區原有小煤礦規模相對南部晉城、長治地區更小,2007年以來的幾次大型礦難后,煤礦停產較多,未來實際的煤炭產量增幅同樣可能大于上述靜態統計的40—50%。(如表4所示)

表4 呂梁、臨汾、太原等焦煤主產區整合前后產能變化
3.技改已經陸續開始,大幅釋放時間預計為2011年底
經歷了一年半左右的關停、談判、作價、核準,近期山西已經開始陸續審批技改開工。從第一批獲批的煤礦技改時間來看,平均的建設期為20個月,把風產的時間約為2011年底。
投資者普遍持有的觀點認為即使產能有較大的釋放,但會有相關因素產能釋放。第一:政府會調控產量,從而控制價格;第二:企業集中度提高,能夠自發控制產量及價格。
不少投資者寄希望于政府調控產量、價格。從歷史來看,政府一度參與大煤礦的合同定價,在產量不足時亦鼓勵其多生產,但很少也無力限制大礦的生產。相反,小煤礦一直是政府調控供需余缺的有力工具,這一點從全國煤炭產量與小煤礦產量的契合程度也可看出。小煤礦大量消失后,政府對產量的控制力不是加強了而是削弱了。
另有投資者寄希望于企業自發的限產。即使山西煤礦整合后,市場依然比較分散,山西7大集團整合的煤炭產能只為總體的35%左右,其余分布在地方及民營企業手中,市場遠不能達到只有2到3個大企業的競爭格局,每個煤炭企業仍然是“Price taker”而非“Pricemaker”。
而且,與此前小煤礦供應小鋼廠、小電廠,大煤炭集團直供大鋼廠、大型電廠的目標市場差異不同,供應全部集中于大煤礦之后,目標市場的原始分割被打破,市場趨同后價格競爭變得更有必要。
在過剩狀態下,限產是必須的,但是只是在價格引導下的被動限產而非主動限產。
1672-5050(2010)06-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