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彭放,葛嘉
(國電大渡河瀑布溝水力發電總廠,四川 漢源 625304)
瀑布溝水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投運初期的專項治理
宋柯,彭放,葛嘉
(國電大渡河瀑布溝水力發電總廠,四川 漢源 625304)
2009年11月瀑布溝水電站500kV開關站順利投產運行,標志著瀑布溝水電站的計算機監控系統正式運轉。然而,在初期運行時,監控系統缺陷較多,給機組穩定運行造成了一定影響。經分析,電站監控系統運行初期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系統本身設計不可靠、監控系統與其他設備通訊不正常等。針對這一問題,電廠技術管理人員提出并實施了26項治理措施,優化、完善了監控系統程序、界面和通訊,有效地提高了監控系統運行可靠性。
瀑布溝,監控,可靠性
瀑布溝水電站設計裝機容量3 600 MW,安裝6臺混流式機組,水庫總庫容53.9億m3,調節庫容38.8億m3,多年平均發電量147.9億kW·h,具有不完全年調節能力,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電工程。電站按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設計,采用計算機監控系統進行運行管理。整個系統由上位機和現地LCU兩部分組成,并通過工業雙光纖網相連。所有設備均以雙機冗余熱備工作方式設計,在主用機發生故障時,備用機迅速接管其工作,可以不中斷任務且無擾動地成為主用機運行,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然而,與所有新投產電廠一樣,機組進入穩定運行期有一個過程,在此階段監控系統出現了諸多問題,影響了運行人員正常監盤和正確控制,運行可靠性較低。
由于瀑布溝水電站單機容量大,距離負荷中心近,采用集控中心統一調度,一旦監控系統誤報或漏報,拒動或誤動,將直接影響機組穩定運行,從而影響電力系統的穩定。因此其監控系統運行可靠性一直備受關注。
在運行初期,監控系統缺陷較多,主要表現在誤報、漏報信息,給運行人員正常工作帶來了許多困擾,同時,對瀑布溝水電站機組穩定運行造成了一定影響。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畫面不完善。機組、公用等設備投運時,監控上位機畫面不完善,已有的畫面存在大量動態點鏈接錯誤的問題,刷新太快,影響運行人員的監盤,不能及時發現影響機組安全運行的信息。
(2)數據庫屬性定義不清楚。數據庫中許多定義描述不符合運行人員習慣,部分測點屬性分類不合理,測點定義沒有按照電廠人員的定義要求描述進行編輯。數據庫中所有數據類型都只定義為RELAY型,所有數據都只有同樣的報警描述。例如:400 V母聯斷路器分閘,該點動作后上位機報“400 V母聯斷路器分閘”;該點復歸時上位機報“400 V母聯斷路器分閘 復歸”。上位機信息描述不清楚,不利于運行人員監盤。
(3)有功、無功調節繼電器無防粘連功能。在監控有功調節和無功調節回路上,無防粘連功能。當發生繼電器接點粘連時,容易產生超調,并且可能引發設備事故,造成電力系統運行不穩定。
(4)有功、無功調節模塊調節速度慢。根據四川電網的輔助服務管理和并網運行管理要求,原設計的有功調節模塊和無功調節模塊在進行有功、無功調節時,速度較慢,不能及時響應調節時間規定。
(1)與調速器串口通訊不通。瀑布溝水電站6號機組自投運以來,監控系統與調速器系統串口通訊不通。經過檢查發現,是由于敷設的通訊電纜為普通的電纜,抗干擾能力差,影響了正常的通訊。
(2)與多功能儀表通訊不通。監控系統現地LCU投運時,未完成監控系統與廠用電、公用電、照明電設備、直流系統、進水口多功能儀表之間的通訊調試工作,導致上位機畫面無法顯示10 kV、6 kV、400 V系統、直流系統的電壓、電流、頻率等重要數據,給運行人員監視帶來不便。
(3)與狀態監測通訊緩慢。監控與狀態監測通訊刷新太慢,且數據傳輸不完整。
(4)機組監控測溫點顯示不準確。瀑布溝水電站5號、6號機組投運以來,測溫回路干擾較為嚴重,感應電壓100伏以上,導致監控系統測溫模塊損壞。同時,機組軸承瓦的實際布置順序與設計院所給設計圖紙不一致,導致溫度保護組態程序存在錯誤,嚴重影響機組安全運行。
針對監控系統自投運以來出現的問題,瀑布溝水電站的維護和技術管理人員提出并實施了多項技改措施,優化、完善了監控系統程序、界面和通訊,有效地提高了監控系統運行可靠性。
(1)在“機組控制圖”中增加有功調節超時、無功調節超時報警指示,以方便運行人員查看此信息并及時復歸。
(2)正確鏈接機組“LCU狀態監視圖”中模塊狀態點。
(3)在廠用電、公用電和照明電操作監示圖中增加母線電壓、饋線電流顯示。
(4)優化RELAY型數據,將上位機數據類型分為RELAY、BREAKER兩種類型。所有開關都定義為BREAKER型,例如測點(自用電1段)1號機組技術供水泵電源ZY403-1,當此點0→1產生上位機報警為“(自用電1段)1號機組技術供水泵電源ZY403-1合閘”;當此點1→0,產生上位機報警為“(自用電1段)1號機組技術供水泵電源ZY403-1分閘”,以有利于運行人員監盤。其它測點仍為RELAY型,例如測點發電機出口2YH斷線,當此點0→1,產生上位機報警為“發電機出口2YH斷線”;當此點1→0,產生上位機報警為“發電機出口2YH斷線 復歸”。
(5)修改數據庫中變位語音報警的測點有:YH斷線類、保護動作類、備自投動作類、冷卻水中斷類、啟動事故停機信號、啟動緊急事故停機信號、油槽油位過高類、PLC故障類、機組和500 kV開關及隔離開關變位類、調速器故障類等,有利于通過語音信號報告重要設備異常信息。
(6)完善控制點。此類是針對參與控制的開關量。只有定義為控制點,開關量才能參與控制。這類主要是機組輔控設備的啟停和故障復歸、監控系統內部的單點控制。
(7)完善接點常態。此類是針對開關量,根據測點類型,勾選測點常態(即測點正常狀態),當測點屬于正常狀態時,該測點在數據庫中為綠色;而當該測點不屬于正常狀態時,該測點在數據庫中為紅色。
(8)添加0→1和1→0產生事件:針對一般開關量、SOE量、開出量、系統信息量、設備控制對象。優化工作將以上所有測點都定義為“0→1產生事件”或者“1→0產生事件”,及以上測點由0變為1或者由1變為0時,上位機事件一覽表中會報該測點動作情況。
(9)清理漢字名。在查找圖紙資料及核對現場實際設備后,結合實際清理了數據庫中測點漢字名。例如機組自用電負荷開關都是只有負荷編號,例如測點“400 V饋線開關ZY102-1合閘”、“400 V饋線開關ZY102-2合閘”等,這樣非常不利于運行人員監盤。在通過查找圖紙及現場核對,同時結合檢修報告,將機組自用電負荷全部定義為實際負荷名稱。清理漢字名后,上面的兩個測點則改為“(自用電1段)接地裝置ZY404-8”、“(自用電1段)調速器油壓裝置1號油泵電源ZY405-3”等。除此之外,修改了很多定義不清的測點,例如“PLC故障報警”重新定義為“發電機輔助設備控制屏PLC”。此外還修改了很多中英混合的定義,例如“同期裝置OK”修改為“同期裝置正常”。
(10)在增有功、減有功、增無功、減無功控制回路各增加一個串聯的開出繼電器,PLC控制開出同時動作2個繼電器。從而避免監控系統調整有功、無功時,繼電器接點粘連見圖1。

圖1 二次控制回路
(11)修改有、無功調節模塊參數,主要是調整比例系數。將原單比例調節方式更改為雙比例調節方式,不同的負荷調整跨度采用不同的比例系數,并將無功閉環時間修改為60 s。
(1)從調速器電調柜至機組LCU本地PC1屏敷設一根雙絞網線;將網線一端引至調速器工控機專用串口通訊RS232轉485端口,更新調速器工控機和監控系統通訊程序,恢復調速器與監控系統通訊。
(2)檢查核對廠用電、公用電、照明電、地面副廠房直流系統多功能儀表之間通訊電纜是否正確。在檢查中發現,通訊電纜進線未接入端子。經處理,使通訊線路通暢后,對多功能儀表參數進行設置,編制好通訊數據邏輯名后,寫入上位機數據庫。
(1)在監控廠家配合下,對狀態監測系統通訊程序進行了升級,提高了通訊速率。
(2)電廠技術人員與廠家技術人員對瀑布溝水電站4號、5號、6號機組測溫回路干擾進行全面測試,發現測溫電纜屏蔽接地不規范等問題。通過在機組測溫模塊加裝齊納二極管削減尖峰電壓,規范機組測溫電纜屏蔽層在LCU測溫屏側接地單端接地,并將測溫端子排24V電源的負端由懸空改為直接接地。
(3)更換損壞的測溫模塊,對機組各部軸承檢查軸瓦實際布置情況,修改監控系統溫度保護組態程序,修改測溫回路圖紙和測點定義。
由于瀑布溝水電站采用“運維合一,大倒班”的電力生產管理模式,工作內容復合,人員配置精簡,因此監控系統在電站中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在投產初期因誤報漏報多報等各種情況,一度影響正常監盤和增加了大量的維護工作,對機組穩定運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經過一系列針對性的治理以后,監控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明顯提高。隨著瀑布溝水電站機組繼續投運,不斷完善監控畫面,合理優化監控程序,確保各類信息正確、完整、及時的傳送,將是瀑布溝水電站技術管理人員一項持久的工作。
TP273+.5
B
1672-5387(2010)06-0072-03
2010-10-08
宋 柯(1969-),男,高級工程師,從事水電廠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