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奧幸

“詹姆斯·卡梅隆死哪去了?”
自從12年前《泰坦尼克號》上映,人們就期待著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能帶來下一部堪稱偉大的電影。2009年夏天,卡梅隆帶著他的《阿凡達》亮相圣地亞哥動漫展,6000多影迷將放映大廳擠得水泄不通。有人甚至把《阿凡達》的上映,比作是3D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乍看上去,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身形高大,頭發灰白,眼神尖銳,屬于那種極其難以對付的家伙。他的大嗓門也是業內有名的,誰要是在拍攝時表現得不好,不管是多大的腕兒,卡梅隆都會毫不留情地說上一頓。被他罵過的演員數不勝數,其中就包括現在貴為美國加州州長的阿諾德·施瓦辛格。
“像‘不行’、‘不可能’、‘辦不到’這樣的字眼,對卡梅隆來說,都是借口。這么多年的從業經歷、外界的質疑都是成就他今日電影帝國的基礎。”與卡梅隆有多年交情的演員比爾·帕克斯頓說。
卡梅隆是個不好惹的家伙,這點大家都知道,手下的工作人員、知名演員,甚至是電影投資方都嘗過他的厲害。“他咄咄逼人,即使在某件事情上與他站在同一立場,有時也會被他攻擊。就好像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一樣,明明是自己人,他卻向你開火。”電影《泰坦尼克號》制作方比爾·梅坎尼克一臉無奈。
才華橫溢的人多少有些狂妄,卡梅隆從來不善于夸獎別人,常常一句話說出來讓人摸不著頭腦,但狂妄的天才卻往往有人追隨,卡梅隆身邊有個固定的電影班底,他們一面景仰卡梅隆藝術上的偉大,一面也要忍受老板性情上的反復無常,還有毫不客氣的劈頭痛罵。
所以,卡梅隆是個不折不扣的硬漢,仿若他影片中的男主角:有著不平凡經歷的一介平民。
卡梅隆出生于加拿大,14歲那年,他觀看了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游》,這部經典科幻電影通過細膩的處理手法,將此類影片從B級片提升到大眾領域,這部電影同時也是卡梅隆的啟蒙片。被這部意味深長的電影所驚呆的少年卡梅隆,從此走上科幻電影的道路。
17歲的時候,因為父親工作調動,卡梅隆跟隨家人搬到南加利福尼亞的橘郡生活。在那里,卡梅隆為了完成自己的專科課程,課余時間給模具廠打工。“我父親是大學畢業。但我不想復制他的人生,不想做那種所謂體面的工作。”18歲的卡梅隆很快便從學校退學,當上了卡車司機,23歲時又和當地的一名女侍應生結了婚。
在這段叛逆時期,卡梅隆仍然志存高遠。“我成了一名藍領工人,但是在心里,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名藝術家。所以我從來沒停止過繪畫、寫作和特效電影的制作。”
在橘郡,卡梅隆遇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好友:威廉·威舍爾和蘭德爾·弗萊克斯。三人決定一起湊錢拍攝一部名叫《異種移植》的短片。這部影片也成為卡梅隆進入電影界的敲門磚,由于受到好萊塢制片人羅杰·卡曼的賞識,卡梅隆開始為卡曼工作室的影片《星空大戰》制作特技模型。
卡曼的工作室注重培養善于小成本制作的導演,但卡梅隆無疑是個意外:在卡曼工作室脫穎而出的他,卻逐步成為電影史上最能燒錢的導演。

卡梅隆擅長大手筆、大制作,動不動就刷新電影投資排行榜,這讓電影制片廠冒著巨大的風險與壓力。原本預算已是世界之最的片子,到了實際拍攝時他還要不斷超支。這位著名的超支導演可把老東家福克斯弄得夠嗆。因此卡梅隆有一個既讓人嫉妒又讓人羨慕的稱號:“燒錢機器”。
不過,卡梅隆在不斷刷新電影投資排行榜的同時,也在刷新著電影票房的排行榜。12年前號稱每一立方厘米都是用美金鋪成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史無前例地投資了2億美元,電影公司福克斯和派拉蒙面臨巨大的壓力。但當《泰坦尼克號》的全球票房達到驚人的18億美元后,所有人的質疑和擔憂全都一掃而光。
18億票房收入堪稱歷史票房之最,相當于排名第二的《指環王Ⅲ》票房與《變形金剛》全球票房總和。不僅如此,《泰坦尼克號》還收獲了11項奧斯卡金像獎,卡梅隆在那個屬于他的夜晚舉著奪目的小金人高呼:“我是世界之王!”
從此,卡梅隆有了他的第二個稱號:世界之王。
與其說在拍電影,不如說卡梅隆一直在造夢,他所造的每一個夢都影響了電影業的發展。詹姆斯·卡梅隆從不為了票房曲意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是不顧一切地想要制作出心目中理想的電影。
卡梅隆是血性男兒,骨子里面都是英雄主義的思想。“驕傲自豪地活著,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拍電影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所以卡梅隆要做到精益求精,不允許有半點閃失毀了他一世英名。
“在好萊塢,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嚴格的自我要求。在那個世界里,沒有多少人值得信任,與他人握手不如說是敷衍。他們想跟你簽電影合約,不過是因為你有用,是個成功的導演。我討厭好萊塢這種勢利的行為。我可不想因為做出了點成就,就被人捧得高高的。”
“你嚇不倒我,因為我在為詹姆斯·卡梅隆工作。”這句印在劇組工作人員T恤衫上半開玩笑的話,正是卡梅隆勇往直前精神的絕妙體現。
為了拍攝《阿凡達》,卡梅隆在南加州地區建了飛機棚,用來設計影片中需要的飛行器。機棚旁邊設有卡梅隆自己的辦公室,里面的墻上掛著《阿凡達》女主角的畫像:藍色的皮膚上斑駁著點點的熒光,貓一樣的淡黃色瞳孔。
“憑空創造出一個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瘋子能夠完成這樣的工作,我曾創建一個《星球大戰》的世界,卡梅隆現在做的可以算是在挑戰我們這些前輩的成果。”喬治·盧卡斯說。
卡梅隆也加入了《阿凡達》后期處理的過程中。對于《阿凡達》的3000個特技鏡頭,卡梅隆平均要看上20遍,以保證每個鏡頭都達到完美。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卡梅隆的精益求精有時也可以理解成要求苛刻。不過,當卡梅隆心里所想的效果出現在屏幕上,并傳神地展現出來的時候,這位大導演就會像個孩子一樣欣喜若狂。
“太他媽酷了!”卡梅隆會這樣開心地叫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