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蕾
(蘇州市地方海事局,江蘇蘇州 215007)
隨著人們購買游艇或租用游艇的能力增強,私人游艇悄然興起,一些出口游艇制造商紛紛轉為內銷,加之國家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使我國游艇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同時,也要正視游艇潛在的質量安全隱患,作為質量控制的第一關——游艇檢驗就顯得至關重要。
國外游艇發展始于二戰后,美國、英國和意大利均為游艇制造業起步較早的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購買力的提高,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游艇工業已發展成為更加完善的制造、銷售、修理、服務、金融、保險等綜合配套的工業體系,并且游艇俱樂部、游艇碼頭應運而生。目前國外游艇已經是經受市場考驗的成熟產品,具有技術先進、性能高、安全可靠、線條流暢、精致美觀、配置豪華、乘坐舒適、駕駛靈活簡單等優點。
國內的游艇起步于 20世紀 70年代,前期發展速度緩慢。到了 20世紀 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旅游業的發展,國外游艇廠商開始與國內的游艇制造廠合作生產游艇,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廣州、深圳、福建、廈門、珠海、上海等地。與歐洲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游艇業還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主要依賴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驗,整艇或者整機進口,通過來料加工、引進專家、與外商合資以及外商獨資辦企業。
我國擁有超過18萬多km的海岸線,大小島嶼6 500多個,大小湖泊 24 800多個,總面積達 8.3萬多km2,具有廣闊的開發水上樂園的前景。近兩年來,隨著游艇經濟的再度升溫,游艇發展得到廣泛關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金融風暴沖擊全球的經濟形勢下,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刺激,旅游、客運還有公務接待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無疑為開拓國內游艇市場提供了大好時機。
(2)國家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對于玻璃鋼游艇這一船舶分支產業而言,無疑拓寬了一大片水域。
(3)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上海世界貿易博覽會的即將召開,推動了游艇基礎設施和游艇俱樂部的建設。
(4)國家有關部門對游艇行業的管理政策也正在悄然解凍。交通部《關于游艇管理的規定》的出臺,意味著中國的江河湖海將全面向私人開放;國家海事局對通過正規游艇駕校培訓合格的學員頒發游艇私人駕照,使私人駕船有了水上通行證;國家海事局出臺的《游艇法定檢驗暫行規定》、《游艇建造規范》,也為游艇業健康發展奠定了技術規范;國防科工委出臺的包括游艇在內的船舶建造許可證制度的有關規定,使游艇的制造將嚴格按國家的規范標準進行。
以蘇州為例,蘇州市船舶檢驗局從 20世紀 90年代后期開始開展游艇檢驗工作的,主要是國外進口游艇的檢驗業務,其工作重點是設立在蘇州市太湖邊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美國賓士域公司下屬的水星公司。鑒于當時國內尚無游艇方面的檢驗規則和規范,游艇檢驗主要參照美國海岸警衛隊船艇安全部(U.S.CoastGuard Boating Safety Division)和美國船艇制造商協會(NationalMarin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簡稱NMMA)的規則和規定,以及國內小船規范,對游艇的管理、使用和維修等均作了一定限制。由于蘇州是一個消費和旅游城市,加之得天獨厚的水域環境,國內外游艇制造商紛紛看好這個“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商機”,近兩年來,踴躍出像星馬、星瑞、星諾、德宏等數 10家游艇制造和銷售企業。對于游艇的管理,蘇州本著立足于實際情況,在現行海事法律、法規框架下,借鑒國外游艇發達地區的管理經驗,除必須嚴格遵守航行規則外,適當簡化游艇的登記、檢驗手續,努力構建一個寬松的、有利于游艇健康發展的環境。
蘇州進口游艇檢驗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5年以前),蘇州市船舶檢驗局按照《沿海小船檢驗規范》(2001年)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對游艇進行初次檢驗發證。
第二階段(2005~2008年),《沿海小船入級和建造規范》(2005年)頒布之后。由于該規范明確不適用非營業性游艇,蘇州船舶檢驗局對游艇按照如下的標準要求執行船舶檢驗發證:船舶結構強度按照《沿海小船入級和建造規范》(2005年)的要求;動力裝置要求按照《沿海小船檢驗規范》(2001年)的要求,可以采用汽油燃料的發動機;穩性要求按照國家海事局的技術規則。
第三階段(2009年之后),國家海事局出臺了游艇技術檢驗規范。游艇的檢驗基本依據為《游艇法定檢驗暫行規定》和《游艇建造規范》。進口游艇除了依據以上兩個要求外,還要參考ISO標準和歐盟安全指令。
對于新設計建造的游艇來說,具有一定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完工后,向檢驗部門提出審圖申請,并按照規范所規定的所需送審的圖紙及文件資料,送交檢驗部門的審圖機構;對于進口游艇來說,需要有一定資質的設計單位根據現船、國外圖紙以及國內的現行規范要求,補充設計圖紙,并按照程序提交審圖機構。審圖機構對設計單位遞交的圖紙進行審核批準,出具審圖意見書并蓋章確認,經批準通過的圖紙才能作為游艇建造、生產、檢驗的依據。
游艇檢驗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建造開始一直到完工,都是在驗船師的監控下完成的。國內建造的游艇執行的是初次檢驗,主要程序為:建造能力評估→原材料檢驗→模具檢驗→工藝認可→艇體和機電檢驗→密性、傾斜和航行試驗。進口游艇執行的初次檢驗,蘇州船舶檢驗局要求提供原產國主管機關簽發的游艇檢驗證書或認可組織簽發的游艇合格證書,在檢驗程序上給予簡化,主要是該艇相對國內法規和標準的符合性以及艇體和設備的完整性、有效性的檢驗。國內批量生產的游艇,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蘇州船舶檢驗局還是借鑒了產品型式認可的檢驗模式,首制艇嚴格按照相關法規和技術要求,執行新建船舶的初次檢驗,續制艇雖然也執行初次檢驗,但在檢驗程序上適當簡化,這些都是在對游艇制造廠進行了嚴格的生產能力和生產狀況評估后,量力而行。與普通船舶一樣,游艇也需要船名。在生產之前,需確定好本艇的船名及船籍港,一般船名要到該艇所在地的海事局申請。游艇辦理好船檢證書后,還需辦理所有權證書等工作。
游艇不同于營運船舶,除了遵守國際避碰規則外,還應遵守其他國際海事公約,但《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等大多對它不適用。游艇屬于非公約船,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安全和防污染要求,其檢驗管理由各國國內法規定。有些國家和地區對游艇管理比較嚴格,如歐盟和英國。在歐盟,2003年出臺了 2003/44/ EC指令,要求無論是本地制造還是進口歐盟的游艇,長度在 2.5~24m之間的,其設計和建造必須符合指令要求,經檢驗符合指令標準的貼 CE標志。在英國,其《大型游艇法》出臺后,要求新大型游艇從設計階段就將如何符合該法考慮在內;對于已建成的游艇,通過改造也要符合該法要求。有些國家對游艇管理比較寬松,如加拿大、新西蘭。在加拿大,游艇作為小船的一種,主要由《小船法規》規定,其他法規如《碰撞法》及《運輸法》中也有涉及。《小船法規》中有條款,要求游艇配備救生、安全設備、航行設備等。對這些設備的檢驗不是強制的,游艇主可自愿申請檢驗,經檢驗合格的貼標。該標不具有法律效力,僅能證明在檢查時,船舶的安全設備符合相關要求。新西蘭則不對游艇進行檢驗。
不難看出,游艇檢驗的寬嚴是各國對本國游艇業管理方針的體現,游艇檢驗的項目和程度應與本國國情相適應,也取決于各國游艇管理的方針。然而,對于進口我國的游艇,由于其有關技術圖紙、資料、工藝等根據國外對游艇的相關管理要求和知識產權保護要求均不隨艇提供,只提供原產國主管機關簽發的檢驗證書或認可組織(例如美國船艇制造商協會NMMA,挪威船級社DNV,國際船艇認證研究院IMCI)簽發的合格證書,加之我國沒有權威機構對國外檢驗(認可)組織及頒發的證書進行認可性評估,使得游艇相關技術規范中的部分條款無法完全執行,許多國內的檢驗機構望而卻步,造成了一艘在國外早已批量生產多年的游艇,無法通過國內的檢驗。這就出現了“標準認知”的問題。
目前,我國游艇業尚在起步階段,無論是游艇制造還是使用都不夠成熟,現階段對游艇檢驗管理不宜過于寬松,以免影響游艇自身及公共安全;同時,也不能過于嚴苛,以免影響游艇業的健康發展。雖然國家海事局出臺了政策規定,但是在操作性方面仍比較困難。
(1)游艇的檢驗涉及的規范、規則和國內外標準繁多,要求較高。按照傳統的一艇一檢的方式,驗船人員工作繁重。這樣一來,影響了驗船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低下,檢驗質量不高,嚴重制約了游艇的發展。
(2)新法規主要沿用了小船的檢驗規范,相對國際標準還比較粗糙,與國際接軌不緊密。例如:規范沒有對游艇所特有的一些如三明治結構等作出規定,對于游艇舷側普遍采用的三明治結構形式,沒有合適的計算方法;規范沒有對用于營運的游艇與私家游艇的游艇進行區分;對于舷內汽油機的游艇機艙布置要求不明確,油箱、電瓶、電動機等重要設備集中一個艙室,危險區域的劃分以及防護措施沒有明文規定;艇體結構性能計算以及扶強材的要求應根據游艇的材質和建造工藝進一步規范標準。
(3)游艇作為高端消費品,其發動機、發電機等主要設備依賴進口,均持有國外安全證明,國家主管機構未開展對其證明的認可性評估,對其產品是否符合我國相關法規和標準要求無法確定,給游艇檢驗設置了障礙。國內游艇上的發動機大都是小功率發動機,相當數量未經過工廠/型式認可和產品檢驗,給驗船人員在執行整艇檢驗時設置了障礙,其他相關的游艇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也都如此。
近年來,由于汽油機具有轉速高、質量小、噪音低、提速快、價格比柴油機低等優點,加之國家政策上的放寬,國內不少船艇制造商紛紛看好舷內汽油機在游艇上的廣泛應用。但汽油具有高危險性,在使用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將會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對于該類游艇的制造,目前國內還存在技術力量薄弱、建造質量低下等問題。比如機艙通風系統、油路管道以及防火消防系統等在國外已是成熟技術,但是國內在這方面考慮還不是很周全,這些足以埋下安全隱患。
生產廠家不能因循守舊,必須在生產技術上不斷提高。游艇生產首先要重視造型設計,要學習游艇生產先進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消化吸收后,結合我國文化傳統,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帶有東方風情的高檔次游艇;其次是要重視建造工藝,要不斷改進、完善工藝,在建造中要精工細作,力求完美;再次就是在發動機、發電機等重要設備本土化上下功夫,以使產品性能更好、更完美、更安全,不能單純在降低產品價格上動腦筋,同時加強艇用產品的檢驗,促其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鑒于游艇的技術規范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舷內汽油機的相關規定上不夠明確,因此需要比照國外標準,并根據中國國情,在現行海事法律、法規框架下,同時借鑒國外游艇業發達地區的經驗,不斷完善游艇相關規范和標準,并出臺有關游艇的檢驗規程。對于進口游艇或設備,建議我國主管機構結合現行的海事法律、法規和船檢規范,盡快對國外游艇檢驗和認證組織以及頒發的證書進行認可性評估,為國外游艇的檢驗認證結論等效使用于國內游艇檢驗,提供直接引用的依據;或建議我國主管機構指定我國船檢機構的駐外分支機構盡快開展對進口我國的整艇和游艇發動機、發電機組等船用產品的檢驗發證或者申請授權機構認證。
組建行業性的游艇協會的目的:一是促進技術、管理及材料、設備等方面的交流與溝通;二是由行業組織出面與國際游艇市場建立貿易關系和外銷渠道,為生產廠家提供出口方便;三是協調銷售政策,建立行業規定,保障生產廠商利益,避免惡性競爭;四是協助國家有關部門實行生產質量管理與監督,并向政府機關主管部門就發展游艇生產提出建設性意見。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游艇設計院所和研究所,現有的游艇設計大都由有關船舶設計院所應用戶的要求而設計。由于設計、科研單位缺乏對世界游艇設計和建造情況的詳細了解和專門的研究,游艇水平難于提高。因此,應該建立專業設計、研究機構,專門從事游艇方面技術情報的搜集,經常參與世界各地游艇展覽活動,掌握游艇發展的技術動態和各國對游艇的需求情況。此外,針對游艇生產的需要,還應對游艇配用機器、設備、原材料、生產工藝等進行研討,建立先進設備、材料的引進渠道,研究國產化的相應措施,結合我國國情研制出效率高、成本低、適用性好的新設備,為我國游艇生產服務。
目前有不少企業不重視工人的技術素質的提高,有的未經培訓就上崗,這在玻璃鋼作業工人方面尤為突出。實際工作中,應建立統一的培訓考核制度,通過考核,發給上崗證后才能參加作業;并要培養職工的敬業精神,對從事的工作兢兢業業,嚴肅認真,精益求精,一絲不茍。
雖然我國在游艇生產上處于落后狀態,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還不夠完善,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但可以汲取他人的先進經驗,利用自身的優勢,樹立信心和決心,齊心合力,力爭在這個朝陽產業上開拓廣闊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