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與同濟大學2010年科研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于2010年1月19日在北京舉行。鐵道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陸東福,副總工程師張曙光,科技司司長季學勝、副司長周黎,經規院副院長徐尚奎,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周家倫、校長裴鋼、副校長蔣昌俊等出席儀式。鐵道部總規劃師鄭健主持簽字儀式。
陸東福在致辭中說,加快實現中國鐵路規劃的宏偉目標,需要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持。同濟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設的重點高校,在我國的土木工程、建筑設計、交通車輛等學科領域中具有優勢地位。2000年與鐵道大學合并以來,同濟大學加強了鐵路領域的學科建設,為鐵路建設和運營管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參與了高速、重載的鐵道部科研項目,為中國鐵路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陸東福表示:鐵道部希望與同濟大學建立更緊密的科研合作關系,同濟大學今后能為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設不斷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支撐;同時,鐵道部也將發揮鐵路優勢,為同濟大學的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平臺。
裴鋼在講話中指出,同濟大學與鐵道部簽署科研合作協議,為同濟大學依托學科優勢更好服務社會,實現相關學科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服務社會也是大學的重要功能之一。近年來,同濟大學充分發揮大學知識溢出效應,形成了“環同濟知識經濟產業圈”,為學校的產學研合作樹立了典范、積累了經驗;注重開展與社會力量的合作,在國內的“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系統”建設、軌道車輛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并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高速、重載的鐵道科研項目。裴鋼表示,同濟大學將與鐵道部一道以合作協議簽署為新的契機,不斷加強雙方的聯系與合作,為加快實現中國鐵路現代化,為雙方的互利共贏而共同努力。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大規模鐵路建設、鐵路技術裝備現代化的需求,以土木工程、建筑設計、機車車輛等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為重點,開展科研項目合作。鐵道部提出需求,安排專項科研經費;同濟大學充分發揮科研人才優勢,開展重點課題研究和科技攻關。
鐵道部科技司司長季學勝與同濟大學副校長蔣昌俊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上簽字。鐵道部相關部門領導,同濟大學校辦、科技處、土木學院、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等有關單位和部門負責人等出席了簽字儀式。

簽字儀式后,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會見周家倫、裴鋼一行,就雙方進一步合作進行了友好交談。
(摘自2010年1月20日《同濟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