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歌
小讀書,就從教科書上得知,中國革命的勝利全靠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及至長大,漸省世事,跑遍東方西方,看到各國窮人的窘困和憤懣之后,常思考中國共產黨的取勝除此三大法寶之外,還有一大法寶隱而未宣,或者叫做三大法寶之根基,無此則三大法寶也不立。這一法寶應該稱為“還富于民”,簡而言之,就是帶領人民走向富裕。
縱觀中國革命史,延安之前,這一法寶,表現為分田分地;延安時期,表現為減租減息;撤離延安,又回到分田分地。當年在延安的窯洞里,燭光之下,毛主席對涉世不深、恪守教條,因而懷疑中國革命性質的蘇聯記者說:看懂沒有,中國農民,給了他們土地,他們會拿木棒和石頭去砸國民黨的坦克大炮。這句話,其實已經揭示了中國革命取勝的真正法寶。
今天,華爾街又在高調唱衰中國。據報道,《股市榮枯及厄運報道》的發行人麥嘉華5月3日說:“無論怎樣,中國的經濟都將減速。甚至很可能在未來的9~12個月的時間內崩潰。”華爾街對沖基金管理人、投資大師吉姆·奇努思說,中國經濟正在通向地獄的跑步機上,“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有60%依靠的是建筑”。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也說,在中國,一個由債務為燃料吹起的泡沫,在10年內將會引發地區性經濟衰退。
其實,不待華爾街唱衰中國,稍微了解中國經濟形勢的人,也在為中國經濟的狀況擔憂——
早在金融危機之前,中國經濟已經漸現危機,南方諸多企業破產,江浙的開發區土地價格已跌至北方水平。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國外的需求急劇萎縮,出口激降,引領經濟發展30年的一大引擎突然減速,國內眾多產業呈現產能過剩。
為應對危機,中國開始猛轟引領30年經濟發展的另一大引擎,就是政府引導的公共投資,其間甚至冒出了為節省8分鐘路程而投資幾百億元修路的沖天豪氣。其結果,高鐵、高速公路擴張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混凝土垃圾,甚至出現了鄂爾多斯“鬼城”——費時5年、耗資50億、為100萬人居住而打造的豪華新城區,面積達32平方公里,入住人口卻僅有不到3萬。
同時,伯南克的“飛機撒錢”政策被引進了中國,那本來應該屬于美元帝國掌權者的專利,一開始可能就懷有讓泛濫的美元綁架世界經濟的深機謀算,但卻被我們的經濟學家奉為克服危機的不二法門。于是,天量放貸開始涌動中國。其結果,除了物資價格節節攀升之外,百姓的農食住行價格也節節攀升:房價躥升,燃料躥升,棉花翻番,化纖翻番,衣服自然也面臨翻番,同時,糧食價格也蠢蠢欲動,號稱“豬指數”的物價指數,在豬肉供給充足的情況下,也還是抑止不住向上的沖動。
尤其令人郁悶的是,我們的經濟政策面臨兩難:繼續財政金融擴張,則惡性通貨膨脹必然轟然降臨;轉而實行實施財政金融緊縮,經濟則可能二次探底,再度低迷。
更讓人感到不妙的是,世界經濟仍然危機四伏,主權債務危機國家已經開始排隊領救濟金,它們對世界的貢獻不再是需求,而只能是節衣縮食,降低流動性。同時,網絡泡沫之后,世界經濟增長點的缺失,也使得需求缺失成為常態。被寄予厚望的低碳經濟,很可能成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看得見,摸不著,甚至是富人看著美,窮漢無心看。而人民幣被迫升值的壓力,一直盤踞一旁,伺機發作……
凡此種種,不待華爾街唱衰,現實已令決策者如履薄冰。
其實,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境也不難,只要重拾中國革命的法寶即可。當然,不是教科書里介紹的三大法寶,而是后來逐漸失傳的真正法寶——還富于民,讓人民真正擁有財富。
真正擁有財富,而不是象征性地擁有財富。危機以來,中國的領導者也認識到傳統模式的失效,提出經濟轉型、擴大內需,于是,家電下鄉、汽車下鄉、醫療改革等惠民政策紛紛出臺,然而,這是象征性地擁有財富。小恩小惠根本無法真正拉動內需,結果我們仍然沒有擺脫困局,才讓華爾街今日敢于幸災樂禍。
依筆者所見,在眾多轉型的政策構建當中,一些學者提出的國有資產的國民分享方案,恰恰是讓人民真正擁有財富、真正救世的不二法門。把國有土地和國有股票,不分貴賤男女老幼均等分給國民,讓人民真正、永遠地擁有財富,并且財富還能催生財富,才能夠拉動內需,造就執政者朝思暮想的有效需求,才能夠實現經濟的轉型、發展模式的轉型,并且不再依賴外需,長久地可持續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黃金時期,就是讓治下人民真正擁有財富的時期。共產黨當時雖偏居一隅,但分田分地減租減息的政策卻令其被視作濟世懸壺,并為取得天下奠定了基礎。沿著那條路走下去,或許我們早就猶如近50年以來的日本那樣:財富沒有集中在少數人手里,也沒有集中在國家手里,而是分布在社會,為多數人所有,沒有太大的貧富差距,而是均富與和諧。我在日本生活了9年,如果不糾纏于理論的定義,可以說,我在那里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影子。
至于怎樣合情合理分配國有土地和股票,我想,那些手中沒有股票、沒搞房地產投機、不需從資產市場撈取鈔票或者解套的真正的經濟學家,自然會從他們的學識和世界的經驗中,找出最合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