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6月29日,在陜西省政府關于“關天規劃”實施一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您表示楊凌設市程序已經啟動。目前設市工作進展如何?下一步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梁宏賢:目前,楊凌示范區已成立了設市工作推進機構,啟動了設市程序,初步形成了2010年設市工作年度計劃和楊凌設市可行性分析報告草案,并與省上有關部門就設市工作進行了初步溝通。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全面啟動設市工作。將邀請相關部門到楊凌進行設市實地調研,按照“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歷史傳承”的原則和“深入調研、科學規劃、凸顯特色、積極推進”的工作思路,依據新設市的功能定位,完成新設市行政區域范圍初步方案的編制、論證和修改工作。與此同時,完成新設市行政區域范圍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資料收集工作,力爭在2010年底前完成設市文件資料整編工作,編制完成楊凌次核心城市發展戰略總體策劃和次核心城市規劃編制工作, 并上報設市資料,計劃三年內完成設市工作。
記者:設市對于楊凌未來發展,具有什么意義?
梁宏賢:楊凌是在一個北方小鎮的基礎上開發建設起來的,楊凌示范區的建設帶動了楊凌的城市化進程。目前楊凌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城市功能基本完備,初步形成了科教發達、產業興旺、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農科城雛形。楊凌城區由1997年的4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16平方公里。但是,隨著產業化、城市化步伐加快,體制和發展空間問題日益顯現,已經影響到楊凌農業示范區的發展。楊凌農業示范區的行政區域狹小,沒有腹地,難以合理有效布局城市建設和發展產業。
為了加快楊凌發展,應該加快推進楊凌設市的進程,這樣可以擴大楊凌的發展空間,使楊凌更好地獲得外部支持,爭取更多的發展資源,提高楊凌對人才、資金、技術的吸引力和聚集度,從而提高楊凌作為國家農業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自主創新能力、輻射推廣能力,使楊凌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國家“關天規劃”決定“以楊凌為依托建設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把楊凌建設成為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 2010年1月,國務院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繼續辦好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若干政策的批復》。對此,應該如何解讀其核心思想?
梁宏賢:從1997年國家批準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開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示范區按照國家交給的任務,較好地完成了初始創業,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科教體制改革、推廣示范、服務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現代農業十年前還沒有考慮到現在的高度,十年間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的形勢下,中國農業將如何發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已經到了發展現代農業的階段。因此,十年前是農業科技成果示范,現在是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在此方面為國家做出探索,楊凌設市就我們次核心城市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來說,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動力。
記者:發展現代農業,對楊凌來說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梁宏賢:發展現代農業,土地從哪里來?資金從哪里來?這是全國各地都在考慮的問題。現在農民是分散的,這種體制下,國家雖然投入農業的資金很多,但是效果卻不佳,集約化、規模化的服務設施就無從談起。因此,沒有土地的流轉,現代農業就沒有出路。楊凌示范區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推行合并改向、企業租賃、反租倒包、自愿互換、入股合作等5種土地流轉模式,有效地整合了楊凌現有的8萬多畝耕地,為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和規模化鋪平了道路。
為解決發展資金問題,2009年楊凌轉變農業投資方式,捆綁國家投入農業的8000多萬元資金,集中用于大棚設施、信息化、通水、通路,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基本耕地不能用作他用。楊凌就要為解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進行體制和機制的探索。
發展現代農業不能圍繞農業說農業,圍繞農村說農村,農產品、畜產品現在不是種不了也不是養不了,而是賣不出去了,農業的產業化問題是在二、三產業中將農民排斥出去了,要打破一二三產業的界限,這樣農業產業化才有出路,這就需要形成從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楊凌本香集團的發展就是一個典型。

在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創新園內,記者看到了多種無土栽培技術的集中展示
發展現代農業沒有科技成果不行,科技成果還必須是最新的。比如,我們曾以秦冠蘋果引以為傲,但現在是紅富士一統天下,秦冠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了;陜西種植的小麥品種好多也是外來的,因此,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真正解放思想,將全國全世界的科技成果都聚集到楊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示范推廣,因此,對楊凌來說,我們要以集聚促創新。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農產品才有市場競爭力,我們就是要通過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提高產品的含金量,讓我們的農產品能坐得起飛機。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建立起“產業鏈”推廣模式。傳統的大學推廣模式有兩方面的不足:一是大學教授只能推廣自己的技術,有局限性;二是產業示范卻不管產業,只管種植,離市場很遠。產業鏈推廣是社會化服務,是最有效的手段,“產業鏈”推廣模式對企業來說,擴大了生產規模,對農民來說,得到了農業新技術,賣出去了農產品。這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推廣,是企業在為利益推廣,為壯大自己在推廣。由單純的科技推廣到產業化推廣,由單純的大學推廣到企業化推廣,這樣農業現代化才能實現。依靠農業產業化做大產業,圍繞示范做產業。
記者: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國家對楊凌的期待不僅僅是承擔關中—天水經濟區現代農業這么簡單?
梁宏賢:是的。對楊凌來說,第一是一個輻射的核心、示范的高地,還要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揮好示范輻射帶頭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這個區域內積聚更多的成果,形成更多的模式,總結更多的經驗,把這些東西在帶動關中—天水經濟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輻射到全國干旱半干旱地區去。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內,楊凌這個農業科技核心示范作用如果發揮好了,對于經濟區的整個干旱半干旱地區發揮更重大的作用,都有很大的意義。我們決定將2010年11月1日至5日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農高會)主題定位為“科技創新、示范推廣、現代農業”,將在“高層次”、“大規模”、“全方位”、“國際化”“重實效”等方面做特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