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寶通副主任
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表示,西部大開發10年來最大的亮點應該說主要有三個:第一個亮點就是西部的生態建設,這個效果非常明顯,這得益于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實施的山川秀美工程,經過10多年來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具體措施,西部的生態建設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陜北地區的變化就太大了,到處是綠色,簡直讓人有些不敢相信。
另一個亮點就是西部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初步的完善,這一點陜西更是走在了西部的前列,尤其是在交通上,陜西可謂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還形成了一個壯觀景象,公路和鐵路得到快速的發展,民航機場的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張寶通說,目前陜西已經建成和在建的項目非常多,鐵路形成了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八輻射線路,公路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九輻射線路,這么密集的交通網是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具備的,因此,國家將西安定為全國高速公路的樞紐中心。
第三個亮點就是《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的順利審批。隨著這一規劃的審批,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此前審批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及即將審批的成渝經濟區一起構成了帶動西部地區發展的三大戰略高地,可以說這是西部大開發下一個10年的發展指南。但客觀的說這三大戰略高地和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區域卻并不在一個層次上,得到的機遇遠不如這些地區。對此,張寶通建議,西部地區應盡快構建包含成渝經濟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在內的西三角經濟區。
張寶通說,經過多年的開發,目前西部地區構建西三角經濟區的條件已經具備,以往阻隔川陜渝三地的秦巴山區已經突破,交通障礙已經不是問題。西安到成都的高速鐵路正在修建,西安到重慶的高速鐵路也在醞釀。
因此,將西部地區最發達的西安、重慶、成都整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區,經過整合的西三角經濟區則勢必會成為西部大開發的龍頭,這個經濟區既可以帶動西部地區,也可以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區之后的國內第四增長極。
不僅如此,西三角經濟區的構建對于陜北的跨越尤其是陜南的突破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因為陜南地區恰好處于西三角經濟區的核心位置,如果西三角經濟區的設想能夠實現,那有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兩個經濟區的輻射和帶動,陜南的突破發展絕對是不成問題的。
談及未來10年西部大開發設想,張寶通表示,未來10年,對于陜西來說,關鍵是要把關中—天水經濟區戰略從規劃變為現實,加快西咸一體化的進程,全面實現西咸一體化,最終將西安建成國際化大都市則是陜西下一個10年必須要做的事情,
目前,西安雖然是西北地區的龍頭,但其規模和整體實力遠不及同在西部地區的重慶和成都,因此也在客觀上影響西安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西安必須做大西安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另外,就是要盡快把關中城市群建設起來,如楊凌應盡快撤區建市,盡快形成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聚集帶,地處渭北的銅川要依托渭北能源產業帶迅速發展起來,力爭成為渭北的中心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次是寶雞要明確地位,根據當前的現實,寶雞理所當然是為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副中心。因此,寶雞要力爭成為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與此同時,地處關中東部的三大門戶也要建設起來,積極向東開放,加強東西部合作,接受東部產業轉移,承載先進制造業。因此,正好處于三大門戶的華陰、韓城、商洛三個城市的建設就顯得至關重要。關中還應積極延伸到黃陵,力爭黃陵獨立設市。
陜西正在建設的以榆林為中心的陜北能源基地恰好處于鄂爾多斯盆地的腹地,因此,榆林要努力成為陜西的第二大城市。事實上,陜西要建成西部強省僅靠西安也是不夠的。因此,陜西必須和發達省份一樣形成雙極經濟結構,從目前的現實來看,榆林應承擔起這個重任,成為陜西的另一極,讓陜北盡快實現跨越。
和其他專家不同的是,張寶通認為,只有開發才能更好的治理環境,而沒有發展就不會有好的環境。他認為,對于西部地區來說,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才是硬道理。所以,在未來的10年內,陜北能源基地還應進一步加快建設,加大開發力度。在提及剛剛出爐的西咸新區規劃,張寶通說,西安和咸陽只有實現行政一體化才能真正實現一體化。因此,西咸新區的建立并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會在客觀上推遲西咸一體化的進程。
針對陜南地區無法大規模發展工業的現實,張寶通提出更為大膽的設想:陜西應在此創建國家級綠色產業基地。
這一宏偉的設想對于目前財政捉襟見肘的陜西來說,似乎顯得有些不大現實,但張寶通卻提出更為具體的思路。他表示,陜南作為國家南水北調的主要水源地有它的積極意義,陜西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條件積極向國家申請政策支持,促成陜南成為國家級的綠色產業基地,在具體思路上則可以借鑒楊凌的省部共建模式,根據楊凌的成功經驗,相信這一思路是可行的,關鍵的是陜西要積極行動起來。
張寶通認為在未來的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陜西的發展仍應堅持將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能源化工產業這三大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力爭做強做大。并且積極推動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特色的第三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陜西應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尤其是在即將制訂的“十二五”規劃中要把富民思路貫穿到整個發展戰略中,強調以人為本,更多的講富民,把富民強省作為西部大開發下一個10年的主要戰略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