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岳亮說,10年來,西部地區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重點區域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和諧社會建設成效顯著。
岳亮介紹,橫向比較,西部地區與全國特別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呈擴大趨勢。主要表現為:一是經濟增長速度的差距不斷擴大,二是經濟總量差距不斷拉大,三是人均生產總值差距明顯,四是人均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五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差距擴大。
岳亮認為,當前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資金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資金缺口大。據測算,未來10年西部地區資金需求總額約為21萬億元。另外,西部地區有限的社會資金還通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渠道不斷地流向東部,這也加劇了資金短缺的矛盾。二是投資渠道窄。目前,西部開發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金融機構貸款和國家投入,這兩部分占到了西部投資的70%,社會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投資渠道單一。三是投資期限短。近幾年,國家用于西部開發的國債投資平均期限約為5~6年,盡管國家也發行了一些長期建設國債,但所占比例不大。金融機構和其他社會投資為了規避風險,追求回報,總是力圖縮短投資期限,致使西部開發的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等長期性項目處在中短期資金運作之中,項目效益難以發揮。西部大開發的持續推進,更需要有長期、穩定、充足的資金供給。

岳亮副主任
岳亮建議:一是中央財政性資金應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根據西部發展的實際,繼續將長期建設國債、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資金向西部傾斜,保證西部重點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同時,可考慮發行西部開發專項國債。二是中央財政建立規范、有力的轉移支付制度。調整現行體制下的財政分成辦法,減少稅收返還,將財政補助納入一般性轉移支付體系,切實履行好中央財政的公共財政職能。三是建立西部大開發專項資金。如成立西部開發銀行、發行西部開發彩票、允許西部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建立西部證券交易所等,多渠道籌集西部開發專項資金。四是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西部大開發。從長遠發展看,社會資本尤其是國內民間資本將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的主導力量。應當建立完善的國家投融資政策體系,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西部大開發。
談及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問題時,岳亮說,當前應重點研究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目前征收的環境污染費、礦產資源使用費等標準太低,遠遠不能滿足恢復治理的需要,提高現有的地方性收費標準勢在必行。從長遠看,國家應開征生態環境補償稅,重點用于西部開發的生態修復。另一個是如何鞏固退耕還林還草的成果。目前,國家退耕還林補貼政策將陸續到期,如果不及時妥善解決退耕農戶在吃飯、燒柴、增收等方面的問題,就有可能出現新的毀林復墾。因此,應當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還草政策。
岳亮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加強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和后續產業發展,才能真正確保退耕還林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
10年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當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仍然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根據統計資料,占全國國土面積70%以上的西部,公路里程只占全國總量的30%,而且93%在二級標準以下。鐵路網密度小,復線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航空運輸發展不平衡,機場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和城市基礎設施與全國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特別是水利設施落后的問題尤為突出。
因此,國家應繼續加強西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盡快開工建設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并在有條件的地方多安排一些控制性水利樞紐和局部調水工程,以增加黃河及西北地區的可供水量,同時要重視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
岳亮對西部地區人才問題非常擔憂。他認為,西部地區首先是人才總量不足。目前,每萬人中擁有中專以上學歷及初級以上職稱的人員僅為92人,不到東部的1/10,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僅為全國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0%左右。同時,西部地區人才流失的現象也比較嚴重,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部地區人才流出是流入的兩倍以上,特別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軟肋。
西部大開發,人才是關鍵。解決好人才問題,從國家層面講,應組織實施好西部人才培養工程,建立西部人才培訓基地,制定和采取一些特殊政策,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國內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創業。從西部自身來講,應進一步強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用好現有人才,加快人才培養。同時,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創新用人機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實現人才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對西部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問題,岳亮建議通過三個途徑解決:一是以深化改革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構建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引導和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體育等領域,穩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研究制定支持社會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二是以項目帶動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三是以加大投入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國家應進一步增加對西部地區社會事業的投入,逐步建立起新型的社會事業發展財政支持體系,同時鼓勵、引導、調動企業和社會各方參與社會事業發展。

伴隨著西部大開發,陜北“米脂婆姨”家政服務成為農村勞務輸出一個響亮的品牌。 喬雄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