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馮嘉雪
程炳皓說自己“是那種典型的性格很內向的人”。創辦開心網之前,程炳皓曾在新浪任職,“每天就想著編程,跟人不太接觸,是個完美主義者”。在新浪的10年中,他先后擔任過無線技術副總經理、企業服務副總經理、研發中心主管等職位。
2007年,事業穩步上升的程炳皓卻做出了讓同事和朋友大跌眼鏡的決定:辭職!原來此前程炳皓曾在新浪負責搜索產品“愛問”的研發。為了做好這個項目,程炳皓廢寢忘食,以至于后來他的眼睛都要看不清屏幕上的字了。正當他全情投入,感覺自己已經做到極致時,新浪高層卻忽然決定,終止他負責的這個項目。
這樣的結果,讓程炳皓一方面感到很傷心,另一方面也體會到在一個大公司做創新的困難。痛苦之中的程炳皓反思:“過去我太注重結果……”。長期以來,程炳皓總是把幸福和人生都寄托在一個這樣或那樣的結果上,一旦目標無法實現,就很容易陷入痛苦之中。從那以后,他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創業則成為程炳皓的新選擇。
起初,程炳皓將創業方向鎖定在SNS上。2008年,中國的SNS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因此程炳皓身邊的朋友都不支持他做SNS。但此時,程炳皓受《陽光心態》一書的啟發:“我覺得人生開心就好,不管外界怎么樣,無論碰到什么事情,你開心不開心還是取決于自己。”
當時國內的SNS網站大多都將目標對準了學生人群,程炳皓則決定將自己的網站定位于白領人群。這樣一來,一方面能避免陷入“紅海”,另一方面白領本身就是個非常有挖掘潛力的市場。程炳皓發現,目前中國大中城市的白領精神壓力很大,需要多跟朋友們交流和溝通,緩解壓力,“做一種比較輕松的互動產品,滿足這個需求”——沿著這個思路,“開心網”誕生了。
然而,正當程炳皓想在互聯網上注冊“kaixin.com”時卻發現,這個域名已經被一個美國人所有。無奈之下,2008年3月,程炳皓在創辦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時,注冊了“kaixin001.com”域名。
盡管當時也有人建議應該買下“kaixin.com”這個域名,但程炳皓沒有聽從。據傳,“kaixin.com”這個域名后來被杭州9158.com的老板傅政軍以3.5萬美元的價格購得,而他后來也找過程炳皓,希望以這個域名入股,但遭到了程的拒絕。
“當時沒錢,買不起,沒辦法。”程炳皓事后回憶,當時他還沒有拿到風險投資,因此將“kaixin.com”拒之門外也是無奈之舉。除了資金掣肘,做技術出身程炳皓也并不太在意域名的那點差別,在他看來,將產品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但程炳皓沒有想到,他的一念之差,卻為開心網日后的發展帶來了難以擺脫的煩惱。
在2008年之前,程炳皓這個名字根本不會引起陳一舟的注意。作為中國“SNS行業的先行者之一”,陳一舟早年曾與清華校友楊寧、周云帆共同創建了中國最知名的校園同學錄“CHINAREN”。2000年,他們將“CHINAREN”出售給搜狐。
那次出售,使陳一舟積累到一筆數額不菲的原始資金,并完成了一個書生向商人的蛻變。此后,陳一舟成立了“千橡”公司,并通過收購開始在市場上大舉擴張,先是收購了“貓撲網”,之后又并購了SNS網站UUMe和IT寫作社區Donews等眾多網站。
2006年4月,千橡集團宣布同時推出“人人網”和“5Q校園網”。事實上,這兩家網站也是陳一舟此前通過收購得來的。經過重新整合,陳一舟將人人網重新定位為一家Web2.0城市門戶,提供分類信息服務,而“5Q校園網”則是一個針對在校學生的社區網站。

此時的千橡已獲得美國最著名投資公司GA、DCM、TVC等在內的4800萬美元風險投資,擁有眾多社區網站的陳一舟表示,未來千橡將走多品牌發展的道路,這與互聯網受眾的細分趨勢是一致的。
2006年10月,千橡互動集團收購了大學生互動空間“校內網”,同時開始將5Q校園網和校內網的資產進行整合。這兩家網站的結合,使千橡互動集團一舉壟斷了中國的校園互聯網市場。
但是,陳一舟的野心又怎會止于校園市場。2008年8月4日,陳一舟親自發布了千橡集團的新戰略:千橡旗下的校內網將被人人網所替代,成為面向上億網民的溝通娛樂平臺,而不僅僅定位于校園。
對于這樣的調整,陳一舟解釋,雖然中國的大學生基本都進入了校內網,但正是校園人群這一定位阻礙了它的進一步發展。而通過市場調研,他們發現白領、上班族對校內網同樣非常感興趣,但卻因為校內網的定位而對進入這個網站存在心理障礙。同時,一些大學生也在畢業之后選擇了離開校內網,轉而加入其他SNS網站。因此,千橡集團做出了上述戰略調整的決定。
調整之后的人人網與開心網的定位一致,陳一舟和程炳皓的暗戰也拉開了序幕。此時,老謀深算的陳一舟開始醞釀一個計劃,程炳皓卻渾然不覺。
2008年八九月間,陳一舟主動找到程炳皓,提出愿以1億元人民幣加相當數量的股票收購開心網。但彼時的開心網發展勢頭正勁,北極光也有意投資,程炳皓便拒絕了這一邀約。2008年9月,開心網順利獲得北極光創投約400萬美元的首輪投資。
然而,老道的陳一舟怎會就此罷休。2008年9月23日,在第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陳一舟拋出這樣一席話:“我認為,開心網的最大特色是發明了兩個白領們很喜歡玩的網游,這類公司未來會很多,因為它的壁壘不高,很易模仿。”
2008年10月,陳一舟以約20萬美元的價格從傅政軍手中購得“kaixin.com”。隨后,千橡“開心網”正式亮相于網絡,并用上了kaixin.com這個“正宗”的域名。
橫空出世后,千橡“開心網”不僅在網頁設計、服務功能等方面對原版“開心網”進行了復制,還將“買賣奴隸”、“爭車位”等開心網人氣游戲放在了自己的網站上。但有“開心網”的珠玉在前,千橡版“開心網”能吸引到的用戶十分有限。深諳互聯網營銷之道的陳一舟又想出了新的“妙招兒”。
進入2009年,很多網民發現,他們的郵箱開始五次三番地收到“開心網”的郵件,其主題不外乎是催促他們參與“開心網”的游戲或照顧電子寵物,當他們按照鏈接進入頁面時發現,自己登陸的是“kaixin.com”,而非此前熟悉的“kaixin001.com”。如果用戶連續幾天不登陸“kaixin.com”,就會收到一封警告郵件,主題頗有挑釁意味:“你已經x天不來開心了,你是不是怕了?”
陳一舟的“高明”之處就在于這種垃圾郵件的營銷模式能一舉兩得:如果能順利吸引網民成為他們的新用戶自是好事,即使不能,千橡也不會有什么損失——那些網民會將罪過加諸于“kaixin001.com”,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并沒有搞清楚兩個“開心網”的關系。
“開心網”的這種做法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反感,也讓程炳皓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有對手參與市場競爭,他覺得并不可怕,但對方采取的這種步步緊逼甚至是“抹黑”的方式,讓程炳皓認識到他們不能再坐視不理了。
其實,在發現千橡“開心網”的模仿舉動之初,程炳皓也曾試圖與陳一舟進行交流,但已破釜沉舟的陳一舟顯然已不會再與他心平氣和的溝通了。無奈之下,程炳皓決定訴諸法律。2008年5月20日,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向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涉嫌不正當競爭為由,將千橡互動集團告上法庭。

法庭上,北京開心人公司的代理律師李云德提出,原告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開心網”成為知名網站,原告以自己的注冊商標命名自己的網站,并以自己的注冊商標的拼音為網絡域名進行合法使用,是原告所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權利。被告不僅網站名稱與原告相同,且在網絡域名的主要部分、網站的服務功能、服務對象和內容上都完全相同。被告的行為,使大量不知情的網絡用戶因分不清真假“開心網”而去注冊和使用被告的“開心網”,導致原告注冊用戶上升趨勢明顯減緩,大量潛在用戶流失,原告的合法權益遭受巨大損失。因此,北京開心人公司提出千橡公司應停止使用“開心網”及與“開心網”近似的名稱作為網站名稱、賠償經濟損失1000萬元、公開賠禮道歉等5項訴訟請求。
但是,對于原告的理由,千橡的代理律師顯然早有準備,他們提出,首先“開心”網站在名稱使用上不構成侵權。理由是原告核定使用的服務項目是“計算機出租”,屬于42類,而被告則是面向公眾提供網上的交流娛樂空間,包括在線游戲服務等,屬于41類。由于二者的服務不類似,因此不構成商標侵權。其次,由于被告受讓取得域名的時間早于原告受讓取得商標的時間,原告對“開心”不享有合法有效的在先權益,因此被告對域名“Kaixin”的使用不構成侵權。
此外,千橡的代理律師認為,被告沒有實施詆毀原告商譽的行為。因為商譽詆毀的構成要件是經營者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而被告從未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對于“仿冒主頁”的行為,千橡的律師認為,網上交流娛樂空間與在線游戲服務結合的網站模式并非原告所獨創,首頁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是由該類網站的服務性質和功能決定的,屬于通用設計,因此千橡也不存在“仿冒主頁”的行為。
更讓李云德料想不到的是,對方律師還拋出了另一個驚人的理由,即“被告主體不適格”。原來在開庭之前,“kaixin.com”的運營主體已經由千橡互聯變更為北京千橡網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法庭上,雙方律師分別舉證,并陳述各自的理由,2個多小時的法庭辯論后,審判長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否同意在法庭主持下調解解決,原告代理律師表示同意,而被告代理律師由于之前沒有與千橡公司進行溝通,因此無法回答。最后,法官表示合議庭隨后將進行合議,宣判結果另行通知。
第一次庭審結束后,李云德表示,“kaixin.com”的經營者是在法院受理這一訴訟之后才發生變更的,且千橡互聯與千橡網景是關聯公司,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左手倒右手”的行為。“更關鍵的是,無論千橡怎樣拖延、回避,都根本無法改變其自2008年10月以來,利用經營www.kaixin.com開展不正當競爭、嚴重侵害開心人公司合法權益的事實。”
千橡副總裁許朝軍則在第一次庭審后表示:“kaixin.com是我們的合法域名,我們也是合法經營,我們要鼓勵大家來創新,真正把注意力放在產品和用戶體驗上。我們也是希望法律能夠公正,這種事件越發生,我們感覺越要把精力發展做產品上,而不是在名字、域名上。”
2010年6月30日,“真假開心網”案再次在北京市二中院開庭。當日,被追加的第二被告北京千橡網景公司辯稱自己是在合法的域名基礎上善意經營開心網,不構成侵權。被告還申請法庭委托鑒定機構對開心網“kaixin001.com”是否知名以及公眾能否區分兩個“開心網”等進行問卷調查,但遭到法官的駁回。
這次庭審的最后,雙方都表示愿意接受調解。原告代理律師再度提出調解方案:千橡停止使用開心網網站名稱、kaixin.com域名轉給開心網,賠償金額方面可以商量。被告律師則表示無法當庭答復。
法院表示,他們會繼續進行調解方案的溝通,并擇日宣判。
在真假開心網這場較量中,從一開始,程炳皓就處于下風。首先,技術出身的他顯然對于商業運作之道并不熟悉。即使在將千橡公司推上法庭后,程炳皓也對媒體表示:“我到現在都不覺得域名和網站名字有什么關系。就像現在你去注冊一個xinlang.com的域名沒問題,但是如果你也叫新浪,頁面設置和新浪做得一模一樣,恐怕不行。所以我起訴完全不是針對域名,我只希望讓用戶清楚,開心網只有一個。”
沉溺于技術的程炳皓一直致力于產品研發,他堅信,“開心網”的產品是吸引用戶的一個原因。但程炳皓真的做到了對用戶的足夠重視嗎?事實上,他從一開始就忽視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和特點。對于中文用戶來說,全拼網址是最好記的。無論是百度、淘寶還是阿里巴巴,都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而千橡“開心網”之所以有機可乘,就源于其中文名稱與網址的無縫銜接。因此有網友評價,“想當初程炳皓連這一點都看不透,真是白入了互聯網這一行!”
如果沒有千橡“開心網”的競爭,程炳皓至今都不會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因此有網友表示,應該為千橡“開心網”的競爭拍手叫好。持這種觀點的網友還送給程炳皓一句話:“江山易打不易守,注意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奶酪!”
本案拖沓至今,仍未能有明確結果,一方面源于中國在相關法律方面的缺失,法律界人士分析,《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所定義的假冒,其核心一點就是造成混淆和誤認。否則,就不存在誰利用誰商譽的問題,屬于正當的競爭。而對于“山寨”網站的認定,法律并沒有可依據的條文,至于具體的分辨方法,法官也要重新學起。
另一方面,對于所謂的商標權歸屬問題,從網站的開辦時間上看,原告是2008年3月,被告是2008年 10月,但原告是在2008年12月才取得“開心”的文字商標。也就是說,商標歸屬于原告的時間是晚于這兩個網站成立時間的,尤其是晚于被告。此外,對于原告所謂的域名問題,被告的域名注冊本來就在原告之前,在先注冊的域名已經擁有了合法權利,原告以注冊在后的域名權主張在注冊在先的域名停止使用,這種主張也是不會被認可的。
如此看來,即使等到再次宣判,程炳皓恐怕也難以獲得讓他滿意的結果。但就算雙方真的愿意坐下來接受調解,精明的陳一舟又是否會輕易接受程炳皓開出的條件呢?
對于本案,即使是IT業內人士也表示,“更愿把這場紛爭看作一個公關事件”。因為“借助這場官司,陳一舟給他的‘開心網’做了一個更大范圍的宣傳,而程炳皓則試圖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訴訟的代價很大,但這兩家最后都會有所得。”
其實,無論是哪個“開心網”都是某種程度上的翻版產品,只不過程炳皓模仿的是英文原版的“facebook”,而陳一舟模仿的是中文版的“開心網”。
“過于迷信國外,單純的模仿,就很容易侵犯他人合法的權利。”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李順德的評價可以說是對雙方乃至更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敲響了一記警鐘,“這起訴訟最大的意義就在于提醒我們要注重創新,堅定地走自己的路,這樣主張權利的時候才能更有底氣。”
中國新時代 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