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華山
(青島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9)
《轉換生成語法導論:從原則參數達最簡方案》評介
魯華山
(青島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9)
本文對Ouhal la的《轉換生成語法導論:從原則參數達最簡方案》(第二版)進行了介紹和評述,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為該書的簡介,第三部分對該書進行了評述,本文認為該書是一本實用價值極高的轉換生成語法入門書,對專家來說也不失為一本研究轉換生成語法的好書。
轉換生成語法 原則 參數
轉換生成語法給人的印象一向是概念抽象,操作復雜,術語繁多,再加上國內這方面的教材奇缺,國外的教材又生澀難懂,以致許多人對這一領域不愿涉足。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材選擇的問題,許多人想搞生成語法,一上來就讀喬姆斯基,結果碰得灰頭土臉,從此對轉換生成語法失去了信心。因此,教材的選擇對生成語法的初學者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先讀一本簡單易懂的生成語法入門書,然后再開始讀喬姆斯基,其效果就不一樣了。本文筆者向讀者推薦《轉換生成語法導論:從原則參數達最簡方案》(Ouhalla,1999)作生成語法入門用書。
該書第一版(Ouhalla,1994)就因其對生成語法的清晰介紹和可讀性而吸引了眾多的讀者,1999年該書再版,2001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該書,作為《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中比較搶眼的一部句法學教科書,在國內也引起了許多讀者的興趣。
該書首先用一章來介紹轉換生成語法的幾個主要理論概念:語言知識和語言使用的區別、人腦的語言系統以及普遍語法,為后面探討普遍語法的原則以及為語言系統提供形式化的描寫打下了基礎。然后,分了四部分講述。
第一部分包括四章,講述短語結構、詞庫和轉換,這些既是追述管約論之前的早期理論,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原則參數及最簡方案打下基礎,這一部分已經初步闡述了基本理念及一些轉換原則,如PS規則、次范疇、LIR以及轉換,重點討論了轉換,包括有關NP與wh-短語的詞匯范疇的轉換,以及涉及到Aux、V移位的終端范疇的轉換。
第二部分是該書的核心,闡述管約論的原則部分,管約論的理論成果最為豐富,研究也最為深刻。所以該書作者也是以管約論為中心。這部分分五章講述,涵蓋了幾乎所有的普遍語法原則,包括X-杠理論、θ-理論、格理論、約束理論、控制理論以及移位理論等。
第六章作者首先在同短語結構規則比較的基礎上探討了X-杠理論的優點,如要求每一個最大投射必須有中心語,而最大投射則為中心語的投射,這樣一來,有些短語結構規則很難排除的表征式,如*VP-->N,就能夠排除了。運用X-杠理論,作者描述了句子、超句得X-杠結構,區分了補語和附接成分;在“結構維系假說”的基礎上,作者區分了不同類型的移位,附接移位和替代移位。在§6.6作者還介紹了“VP-殼結構”以維持兩分支結構,保持形式表述上的一致性。
第七章探討了詞項的論元結構,即,給定一個詞項的論元數量決定了它的θ-角色的數量,在論元結構中,每一個論元都在該詞項的語義結構中對應著一個θ-角色。作者接著探討了θ-角色在各種情況下的分派,如涉及到多元wh-短語以及量詞的時候則需要從LF層面考察,這就需要通過QR的途徑。然后作者區分了內、外論元,又推出了“標準”。最后,§7.5一節中作者探討了多種論元結構和派生的詞匯規則,包括動詞性被動式,形容詞性被動式、非受格動詞、中動詞以及派生名詞。
第八章講述格理論,它是和θ-理論一章緊密聯系的,一個論元要想得到θ-角色,必須首先得到格。這一章中有一個在整個原則參數中舉足輕重的概念,那就是管轄。格的分派是通過管轄完成的。作者分門別類地論述各種格的分派問題,像主格、賓格、與格、屬格。對于例外格標記中格的分派問題,作者單獨進行了論述。本章最后一節(§8.5)專門探討了格與移動的問題,認為易懂的內在動力來自于格要求。作者在這一章還討論了“DP-假說”和“VP內主語假說”,前者解決了屬格分派的問題,后者則使得詞匯范疇的結構與論元結構有了更緊密地聯系。
第九章包含兩個重要理論,約束理論和控制理論,格理論一章是根據DP的格特征以及格理論原則分析了它的分布,這一章則根據其指稱意義與約束理論原則來分析它的分布。這一章涉及到的顯性的DP有照應語、代詞、r-表達式,空范疇有DP-語跡、變量和PRO。本章的中心概念是約束,不同的DP有著不同的約束條件,它們分別表示為BCA、BCB、BCC,為定義這三個條件,整個§9.3都用來討論起“局部域”的定義,§9.4則討論了BCC的定義、跨越受阻和寄生空位。§9.5討論了PRO與控制,其中關鍵是PRO定理,即,PRO不能被管轄。PRO沒有GC,它的特點與動詞的控制特點有關,因此,它需要一個單獨的控制理論,而不能歸為照應語或者代詞。這一問題,作者探討的相當開放。
第十章探討的是一個“移動α”條件問題,則包括鄰接原則和空范疇原則。在空范疇原則中有涉及到“恰當管轄”、“先行語-管轄”、“θ-管轄”等概念。在§10.4則統一管轄與鄰接于語阻,§10.5則統一(先行語-)管轄與約束于Rizzi (1990)的“相關最小限度條件”,再就是統一于Aoun(1985; 1986)的“概化約束條件”。
這一部分的最大特點是,完全使用英語的語料闡述,例子百分之百來自于英語,這就給初學者減少了理解負擔。
但是以上理論都是用英語的語言現象來論證的,沒有使用其他語言資料。這似乎與原則的普遍性不符,因此,該書作者在第三部分多種語言來驗證這些原則,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參數。這一部分包括六章,第十一章包括中心詞-補語的語序、界限節點、wh-原地不動,第十二章講述空主語、空賓語,第十三章講解動詞位二、VSO、NSO,第十四章介紹了融合現象,第十五章介紹粘著。第十六章介紹了I-降落與V-提升。許多現象都是英語的語言中沒有的現象,從而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三類參數中心語參數或方向參數、鄰接參數、Wh-移位參數,以此來解釋各種語言現象的差異。
第四部分為簡約論,這一部分作者簡要介紹了其方法論,如最簡方案、復制理論、核查理論和光桿短語結構,在這一部分,“管約論”中的DS、SS兩個層面被刪除,到“簡約論”中只剩下PF、LF兩個層面。在句法操作方面,“簡約論”使用了早期的“概化轉換”。在第十七章,作者介紹了移動條件“最簡鏈條件”,第十八章“移動復制論”取代了“管約論”中的“移動”和“量詞成分提升”,第十九章作者介紹了“簡約論”的核心句法技術“核查論”,并闡述了經濟原則的理念,第二十章作者介紹了簡約論中十分重要的句法技術,“合并”。作者在這一部分還嘗試著解決管約論中出現的一些理論上的矛盾問題。
該書是一本零起點的轉換生成語法教材,適合于懂英語的各類語言學愛好者,對英語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來說,它是一本實用價值極高的轉換生成語法入門書。它不要求學生具備句法理論基礎,只要懂得英語,又看得懂一些淺顯的邏輯,就能跟著作者一步一步逐漸理解書中的轉換精神,掌握這種語言研究方法。對于專家來說,這本書也值得一讀,通過本書,他們能夠進一步把握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的發展歷史,不是那種表面的發展史,而是理論內在的發展史,即,在不斷修正現有理論,發現缺點,找出不足,在這一基礎上深化自身研究,慢慢發展出新的理論框架。通觀該書,我們認為它有以下幾個重要優點:
第一,該書語言淺顯易懂,闡述全面詳細,介紹詳略得當,既適合于入門,又有利于提高。通過本書,讀者能輕松邁進轉換生成語法的大門,又能全面接觸轉換生成語法理論。本書首先回顧早期階段的理論成果,清晰地演示短語結構和轉換,接下用大幅篇章介紹了原則參數理論和語言差異,少量篇幅簡要地介紹了最簡方案。在介紹和揭示語言學的術語方面做得相當好,如術語用粗體字標示,而且能在索引中找得到,而且每章后面都附有進階參閱,對有志于生成語法的學生極其有用。另外,書中還配有練習,能夠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
第二,該書框架清晰,理論分門別類,卻又前后聯系,易于系統把握。作者對理論的介紹拿捏得恰到好處,在介紹一種理論(如X-杠理論、θ-理論、格理論、約束理論、控制理論以及移動理論)時,只使用此前已經討論的理論和剛剛提出的理論,從而一種語言現象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講述,讓讀者一點點地體會,一點點地理解。而不像有的教科書,按照類別講述,這常常涉及到不同的理論,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這樣一來,讀者能夠很容易地建立起理論框架,系統掌握各種原則參數。也許正是它比其他教材更適合于做教科書的原因。如,雙賓語分別在§6.6、§7.3.2、§7.4.2.3、§8.3.3講述VP-殼結構、θ-角色的分派、與格轉換和格的分派。又如ECM動詞則分別在§7.4.2.2和§8.3.2分別講述其θ-角色的分派與格的分派。這樣,繁難的問題分開來,這就簡化了問題本身,同時,同類問題放到一起講解(如θ-角色的分派都在第七章,格分派都在第八章)也有助于我們加深理解這一理論原則。
第三,作者嫻熟運用歸納推理。作者一改喬姆斯基的假設—論證的演繹法,而改用了歸納推理。其歸納推理過程如下:
通過歸納推理,作者努力地使讀者體會到,轉換生成語法不是主觀臆想的,而是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歸納驗證而得到的,“轉換生成語法不是給我們提供一個我們可以拿回家去用、去描寫漢語或英語的語法,而是要請大家參與理論建設,根據新的語言事實,一步步,一點點去修改在舊的語言事實上建立起來的條件、原則和理論,追求理論解釋和理論描寫上的充分性。”(寧春巖,2001)語言是復雜的,認識過程需要經過假設、論證、得出結論、發現新的語料并進行修正。如此反復,我們才能夠逐漸接近真理。

第四,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該書追溯了四十年來的幾次較大的理論轉折。從早期階段到原則參數,從原則參數又到最簡方案,向我們展示了轉換生成語法不斷修正前期理論,不斷地發展,提高,完善。如第六章中,作者首先談了早期的短語結構規則有其冗贅性,它不過是復制次范疇的信息,這一復制過程顯然沒有必要。作者因此引導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短語結構規則需要被刪除,但對PS rules的刪除也就意味著要由一種新的機制來代替它,很自然地,X-杠理論被引入了。同時,對短語結構規則的刪除也就意味著詞匯插入規則的刪除,代替它的是投射原則也得到了介紹。再如第十七章中,作者先談了DS、SS兩個層面的存在引發的一些問題,引導讀者得出結論,這兩個層面需要刪除,然后再引入之一來PF、LF兩個層面的最簡方案。作者這樣娓娓道來,一種新的理論框架逐漸進入我們的理解,一點也不令人感到突兀。同時也給我們一個轉換生成語法的歷史發展框架。
另外,本書在某些有爭論的領域也處理得極好。作者在有爭議的問題上一把給讀者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觀點,這樣一來,就給了讀者一個全方位的視角,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問題,最重要的是,這能引發讀者思考,激發讀者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如,中動詞的派生所存在的兩種可能以及主格分派的問題,作者都給出了兩種觀點,讓讀者自己選擇,從而參與理論建設。
最后,該書盡管比較完美,但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遺憾。首先是書中許多概念的表述和Chomsky不一致,本書的概念表述一般不沿襲喬姆斯基的原始表述,總是另辟蹊徑,常常和喬姆斯基的表述很不一致,如作者在§10.3.3對θ-管轄的定義表述,在§10.4.1對語阻的定義表述都和喬姆斯基的原始定義有所出入;有時甚至術語也有所區別,如作者使用了語言知識一詞。這也許是希望人獨立思維、喜歡標新立異的原因,但總是覺得不是那么必要,更何況,Ouhalla的定義并不見得比Chomsky的好。而且,Ouhalla對有些定義(如語阻)闡述得還是不夠透徹。另外,書中印刷錯誤較多,這或許也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1]Chomsky,Noam.(1981).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Foris Publ ications.
[2]Chomsky,Noam.(1995).The Minimal ist Program.The MIT Press, Cambridge,MA.
[3]Ouhal la,Jamal(1999).Introducing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rom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o Minimalism.Edward Arnold.
[4]寧春巖.轉換生成語法導論:從原則參數達最簡方案:導讀[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魯華山(1976-),男,山東煙臺,青島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第二語言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