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 東 王建武
(江蘇省國營淮海農場,江蘇 射陽 224354)
水稻是蘇北沿海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為摸清壤性潮鹽土在現有種植制度下的水稻基礎地力產量水平、土壤貢獻率等,提高肥料施用效益,研究氮、磷、鉀肥料及其組合效應,淮海農場在農科所實施了水稻“3414”肥料效應試驗。
試驗設在淮海農場農科所試驗田,地勢平坦。供試土壤為壤性潮鹽土,前茬為大麥,肥力中等,地力均勻。試驗前采集0~20cm耕層土樣,測定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等主要養分含量。
試驗設計氮、磷、鉀各4個水平,共14個處理(即3414),重復三次,試驗方案見表1。
徐稻3號,為中熟中粳稻。
試驗選用單一養分肥料,尿素含N量46%,過磷酸鈣含P2O514%,氯化鉀含K2O60%。肥料運籌:氮肥基蘗肥和穗肥比例為6∶4,其中,基肥∶蘗肥=7∶3,促花肥∶保花肥=7∶3,分別在倒4葉和倒2葉施用。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施用。
小區面積20m2,人工栽插,行株距25cm×13.3cm,2萬穴/667m2,基本苗6萬株/667m2。試驗區四周設保護行,小區間筑小埂40cm,外用塑料薄膜包裹。
基礎地力產量高低是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依據。缺素相對產量(土壤貢獻率)為缺素區稻谷產量占全肥區稻谷產量的百分比。缺素相對產量越高,肥料對產量的貢獻則越小,作物對施肥的依賴也就越小。試驗結果表明(見表1):水稻無肥基礎地力產量363.8kg/667m2,無氮產量386.5kg/667m2,無磷產量585.4kg/667m2,無鉀產量502.7kg/667m2;土壤對水稻產量貢獻率53.4%,其中:氮素56.7%,磷素85.9%,鉀素73.7%。反之,肥料對產量的貢獻率僅為46.6%,其中:氮素43.3%,磷素14.1%,鉀素26.3%。土壤貢獻率大于肥料,一方面說明土壤肥力水平提高,作物對肥料的需求減少;另一方面說明培肥地力、儲肥于地的重要性。另外,從缺素相對產量可以看出,淮海農場土壤缺氮顯著 ,磷素較為豐富,缺鉀中等。

表1 水稻“3414”試驗方案及產量結果
注:不施用有機肥。
2.2.1 三元回歸分析。根據表1各處理肥料用量和水稻產量結果,擬合產量(y)與氮(x1)、磷(x2)、鉀(x3)三元二次回歸方程式。
y=366.8798+16.2844x1-0.5985x12+13.9402x2-2.4285x22+23.4744x3-2.5222x32+0.5067x1x2+0.6558x1x3+0.8588x2x3(R2=0.9669)
(1)
2.2.2 最高產量和最佳經濟效益施肥量分析。根據方程式(1),用偏導數配置最高產量和最佳經濟效益施肥配方方程如下。
yx1=16.2844-1.1970x1+0.5067x2+0.6558x3
(2)
yx2=13.9402+0.5067x1-4.8570x2+0.8588x3
(3)
yx3=23.4744+0.6588x1+0.8588x2-5.0444x3
(4)
利用方程(2)、(3)、(4),以水稻生產使用的肥料和水稻銷售價格,氮4元/kg、磷5元/kg、鉀10元/kg、水稻2.3元/kg計算,水稻產量最高時施肥量:N21.05kg/667m2、P2O 56.57kg/667m2、K2O8.51kg/667m2,產量為683.9kg/667m2;最佳經濟效益時施肥量:N 20.08kg/667m2、P2O55.74kg/667m2、K2O 9.38kg/667m2,產量為668.3kg/667m2。
2.3.1 氮的肥料效應。以磷鉀等于最佳經濟效益施肥量代入方程式(1),得氮素肥料效應函數方程,并繪制氮素肥料效應圖如圖1。
y=391.4050+28.3655x1-0.6557x12
R2=0.9957

圖1 氮肥用量與水稻產量關系圖
從圖1可以看出,水稻產量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明顯的上拋物線,不施氮處理水稻產量起點較低(386.5kg/667m2),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產量迅速提高,但到達最大值后以呈緩慢下降趨勢,結果說明該土壤缺氮較為明顯。水稻產量最高時的施N量為21.63kg/667m2,最佳經濟效益時為20.30kg/667m2。因此,淮海農場水稻生產中N施用量應控制在20~22kg/667m2之間。
2.3.2 磷的肥料效應。 以氮鉀等于最佳經濟效益施肥量代入式(1),得磷素肥料效應函數方程,并繪制磷素肥料效應圖如圖2。
y=579.0450+24.2253x2-1.7440x22
R2=0.9101

圖2 磷肥用量與水稻產量關系
從圖2可以看出,水稻產量隨著磷肥用量的增加呈上拋物線,不施磷時水稻產量起點高(585.4kg/667m2),隨著磷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產量呈緩慢上升趨勢,但到達最高水平后產量下降速度較快,結果說明土壤磷素營養較為豐富。水稻產量最高時P2O5施用量為6.95kg/667m2,最佳經濟效益時為6.32kg/667m2。因此,淮海農場水稻生產中P2O5施用量應控制在6~7kg/667m2之間。
2.3.3 鉀的肥料效應。 以氮磷等于最佳經濟效益施肥量代入式(1),得鉀素肥料效應函數方程,并繪制磷素肥料效應圖如圖3。
y=497.2450+37.6433x3-2.1074x32
R2=0.9817

圖3 鉀肥用量與水稻產量關系圖
從圖3可以看出,水稻產量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呈上拋物線,不施鉀處理水稻產量起點較高(502.7kg/667m2),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產量上升速度較快,但到達最高水平后也呈緩慢下降趨勢。水稻產量最高時K2O施用量為8.93kg/667m2,最佳經濟效益時為7.90kg/667m2。因此,淮海農場水稻生產K2O施用量宜在8~9kg/667m2。
淮海農場壤性潮鹽土上水稻氮、磷、鉀的肥料效應模型為:
y=366.8798+16.2844x1+13.9402x2+23.4744x3-0.5985x12-2.4285x22-2.5222x32+0.5067x1x2+0.6558x1x3+0.8588x2x3
供試土壤上水稻最高產量施肥量為N21.05kg/667m2、P2O56.57kg/667m2、K2O 8.51kg/667m2,可獲得最高產量683.9kg/667m2;最佳經濟效益施肥量:N20.08kg/667m2、P2O55.74kg/667m2、K2O 9.38kg/667m2,可獲產量668.3kg/667m2。
推薦施肥區間為N20~22kg/667m2、P2O56~7kg/667m2、K2O 8~9kg/667m2,目標產量為668.3kg/667m2。
在供試土壤的水稻生產中,氮磷鉀肥的施用其增減產效應明顯,因此在肥料施用上要注意氮磷鉀的合理使用,防止品種搭配不合理及過量施用造成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