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賽 王加軍 趙國成 胥成剛 李 成 成 玉 徐曉青 支海峰
(江蘇省建湖縣農業委員會土肥站;江蘇 建湖 224700)
在國家農業部財政補貼資金的支持下,建湖縣2007年以來在全縣全面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3年來,共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1.33萬hm2,覆蓋行政村數201個,涉及農戶30萬戶。施用配方肥總量5萬t左右,施肥面積11.33萬hm2。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水稻平均單產達9.55t/hm2,全縣測土配方施肥小麥平均單產達6.75t/hm2,小麥比習慣施肥增產225kg/hm2,增幅達6.1%,水稻比習慣施肥增產413kg/hm2,增幅達8.4%,。每公頃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96.9元,節本增收650.35元,3年來,全縣測土配方施肥增產稻麥糧食7228.54t, 3年實現節本增效7368.47萬元,超額完成了農業部下達的各項任務,成效顯著。
通過實踐探索,建湖縣土肥站創立了以“六十字法”、 “五結合”、“四服務”、 “三個抓大小”為主要內容的“6543”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指導體系,全面解讀了農業部提出的五大環節和十一項重點工作,為建湖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了操作指南。
“六十字法”是指“測土到田、配方到廠、供肥到點、指導到戶”的16字推廣模式;“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8字施肥原則;“以磷定基、微在其中、控氮補鉀”的12字施肥技術路線;“專家配方、省級核準、統一品牌、一縣三企、委托加工、網點供應”的24字配方配制營銷機制。
“五結合”是指測土配方施肥與新型農民培訓和科技進村入戶工程相結合,與國家優質糧工程,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高標準糧田建設項目,沃土工程等農業重大項目實施相結合。
“四服務”是指測土配方施肥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于發展循環經濟、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服務于“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發展;服務于“三農”發展。
“三個抓大小”。一是抓大促小,包括抓大稻、麥、油菜等作物促進其他作物發展,抓大農業強鎮促進其他鄉鎮的發展,抓大型配方加工企業促進中小型配方肥加工企業的發展;二是抓大配小,包括抓大量元素肥料配中微量元素肥料,抓大配方小調整;三是抓大帶小,通過開展助農興農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戶掛牌服務活動,抓種糧大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的發展。
建湖縣通過采取“五動”措施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到位。一是高位推動。建湖縣委、縣政府把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和部署。由分管副縣長簽發測土配方施肥,《致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使廣大農戶進一步明白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目標任務,重要意義;縣政府分管農業副縣長親自帶領項目領導小組成員,采集土壤樣品,有力推動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全縣范圍的全面開展。二是大戶拉動。按照抓大促小、抓大配小、抓大帶小3個“抓大小”的要求,堅持以種糧大戶為工作重點和突破口,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戶掛牌服務,積極扶持集中連片。3hm2以上的種糧大戶,拉動一般農戶。三是干部帶動。按照“打基礎、抓長遠、重突破”的工作原則,結合“三培兩帶”工程,充分發揮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鼓勵、支持鄉村干部帶頭對自己的責任田進行“健康檢查”,建立樣板田,帶領群眾干,干給群眾看,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引領農戶參與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四是示范牽動。
重點以國道、省道沿線重點鄉鎮為龍頭,以基礎條件好,干群熱情高的村為示范點,突出示范牽動,注重連片實施,實施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五是服務促動。以完善服務體系為重點,狠抓隊伍建設,及時補充了4名土肥技術骨干充實到縣土肥站,抽調鄉鎮15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小分隊。進一步健全“縣、鄉、村、組”四級農技推廣網絡,以優化農技服務為核心,不斷改進服務方式,規范服務行為,努力做到“服務密度熱情,服務技能熟練高效,服務設施完善周到,服務質量群眾滿意”樹立“優質服務、文明服務”的行業新風。
建湖縣建立了觸摸式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系統,讓全縣農民自己通過觸摸屏直接開展自家田塊的施肥建議卡,直接指導施肥,此舉得到了全縣農戶的好評。
建湖縣采用電臺、報紙等媒體宣傳測土配方施肥。為了使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傳送到千家萬戶,縣土肥站根據建湖縣特點,制作了《建湖縣奏響測土配方施肥歌》光盤400盒分送各級鎮村組巡回播放,并在縣城希望廣場舉辦了“水鄉情韻”文化廣場活動——“希望的田野”文藝晚會,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主辦、縣農業委員會承辦,縣文聯、縣文化館協辦,縣土肥站職工自編自演了男女對唱《水稻施肥歌》,方言小品《秘訣》,使抽象的測土配方施肥理論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