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華 馮會芹 廖大標 王 升 葉仁宏
(江蘇省新洋農場農業中心, 江蘇 射陽 224314)
武育粳 3號(原名8169-22)是以武進縣稻麥育種場為主、江蘇省農科院糧作所協作選育而成的遲熟中粳稻品種,1992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種審字第156號。 新洋農場從1991年引進并大面積示范種植,當年實收單產608kg/667m2,1992至2009年都是新洋農場大面積種植品種,其表現為優質、高產、穩產、綜合抗性較好等特點。近年來因飛虱病毒傳播的條紋葉枯病普遍發生,由于該品種不抗條紋葉枯病,給其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該品種在新洋農場的發展前景受到了普遍關注,現就其表現及種植前景、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發表我們的觀點,供大面積生產參考。
新洋農場從1991年引進種植 ,每年種植面積均在0.3萬hm2左右,年平均產量在600~650kg,其它品種對其高產穩產性忘塵莫及。
武育粳3號米粒橢圓型,大米無色透明,基本無腹白和心白,出糙率在80%左右,蛋白質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外觀和食口均優于其它常規粳稻品種。現在能超過它的食口品質的大面積種植品種極少。
武育粳3號耐肥抗倒,高抗白葉枯病,稻瘟病發生輕,輕感紋枯病及尖枯病,高感條紋葉枯病。
一個水稻品種一般大面積種植6~8年,不是因為種性退化,就是因為替代品種的出現而被生產所淘汰,而武育粳3號已大面積種植20余年之久,這說明了這個品種有很大的優勢所在。由于其對近年來發生的水稻條紋葉枯病缺乏抗性,導致其產量有所下降,面積有所縮減,但是能找一個產量、米質均能替代該品種的新品種并不容易,武育粳3號在新洋農場繼續大面積地種植,其原因如下:①武育粳3號的種性沒有退化,首先是其植株的各類性狀沒發現退化跡象,在株系的提純復壯過程中,仍保持品種初期的純合性,這使得其豐產性一直很穩定;另外其仍然保持著對白葉枯病及稻瘟病的抗性。而條紋葉枯病是由于飛虱傳播的病毒性病害,并非品種退化所導致;②武育粳3號的最大優勢是大米食味口感極佳,品質好,米飯油亮、光滑、柔軟、富有彈性,消費者尤為喜愛。正宗的武育粳3號大米,其市場價格比普通大米每公斤高0.4~0.8元,其稻谷收購價比普通稻谷每公斤高0.2~0.25元;③武育粳3號的另一優勢是其口感品質不易受環境條件變化而改變,相對穩定,比如:后期氮肥的多少、灌漿期間的溫度高低,光照的寡與多等都與品種的口感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武育粳3號大米市場較大而穩定。多年來,每到秋收季節,許多糧食加工企業紛紛云集新洋農場搶購稻谷,有的甚至依靠武育粳3號大米為他們企業創品牌,新洋農場利用了武育粳3號的米質優勢,做大做強稻米文章。這對新洋農場職工增收、農場增效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武育粳3號的米質優勢,并把其轉化為產業優勢,我們要揚長避短,通過栽培和植保兩條途徑來控制條紋葉枯病的發生,充分挖掘其高產潛力,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 搞好武育粳3號的提純復壯工作。該品種已種植20多年,容易造成人為混雜,新洋農場農科所科技人員做好其株系圃工作,嚴把種子質量關,這使得新洋農場武育粳3號種源純正,種子質量高,從而保證了該品種的產量優勢。
2) 嚴格控制條紋葉枯病的發生。栽培上采取旱育拋秧、機插,秧田防蟲網覆蓋,若氣候條件允許可推遲播期或直播,以錯開飛虱大發生期。植保上狠抓麥田、秧田及大田前期的防治,藥劑采用長效與短效相結合的方法。這些對條紋葉枯病的防治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 生產上要抓好常規栽培。適期播種,稀播育壯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必須在壯秧期上促大田早發,面肥要足,蘗肥要早,前期用肥量占70%~75%,在后期施好穗肥,增加粒重是提高產量潛力的有效措施;綜合防治、減輕病蟲危害:主要抓好播前藥劑浸種、秧田和栽后化除;中后期抓好以防治三化螟、紋枯病、稻飛虱等為主的病蟲綜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