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敏,楊肇壽
(廣東省徐聞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廣東徐聞 524100)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128例療效觀察
謝 敏,楊肇壽
(廣東省徐聞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廣東徐聞 524100)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8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48例單純給予西藥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分別為68.8%和95.0%,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規范的西醫治療配合中藥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其臨床療效優于單純西醫治療組。
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病;中西醫結合治療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炎癥性疾病,主要部位是直腸、乙狀結腸,也可擴展到降結腸、橫結腸甚至全結腸。病變一般限于大腸黏膜與黏膜下層。臨床表現以腹瀉、腹痛、黏液血便為主,而且容易復發。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有完整記錄資料的128例患者,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01年修改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78例,女50例;年齡22~70歲,平均37.5歲;病程3個月~20年,平均(6.5±5.1)年;在接受本法治療前停用其他任何治療藥物10 d。隨機將128例患者分為治療組(80例)和對照組(48例),治療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22~68歲,平均37.2歲;病程3個月~20年,平均(6.3±4.9)年。對照組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齡22~70歲,平均37.7歲;病程3個月~19年,平均(6.7±5.3)年。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程、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和結腸鏡下炎癥程度及范圍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先做糞便常規檢查,排除其他感染性結腸炎后接受結腸鏡檢查,直接觀察大腸黏膜變化,排除腫瘤和其他特異性炎癥,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訂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1]。
對照組:給予西藥柳氮磺胺呲啶,用藥方法每次1 g,4次/d口服;用藥4周后改為每次1 g,2次/d口服,再連用4周。
治療組:除西藥與對照組一樣外,另用補脾益腸丸6 g,每天3次口服,連續用藥8周。
告知患者治療期間注意充分休息,盡量減少精神負擔和體力負擔,忌食生冷、油膩、辛辣之食物,忌酒煙。
治療8周后復查腸鏡,統計療效。1年后復查,統計復發率。療效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訂的標準進行[1],①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結腸鏡檢查黏膜大致正常;②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檢查黏膜輕度炎癥或假息肉形成;③無效:臨床癥狀及腸鏡檢查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χ2檢驗。
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見表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6.63,P<0.01),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療效優于單純西醫治療組。治療1年后隨訪復查了98例,兩組復發率相比,有顯著性差異(χ2=7.84,P<0.01),對照組復發率高。

表1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比較(例)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為結腸非特異性炎癥,其病因目前尚未清楚,西醫認為與免疫系統功能異常和炎癥遞質增多有關。臨床表現有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病情輕重不一,以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為特點。由于潰瘍性結腸炎病程長、纏綿難愈,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往往長期郁悶不舒、情緒低落,這會給治療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本病單純西醫內科治療較難治愈,目前西醫治療主要采用水楊酸鹽類藥物及糖皮質激素等進行消炎、止血及止瀉治療,其中柳氮磺胺吡啶被認為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首選藥物,但單純應用療效不理想、易復發。為探索一條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治療途徑,筆者在西醫治療方案中配合中藥,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表明,單純用西藥治療有效率僅為68.8%,而西藥配合中藥治療,有效率達95.0%,顯著高于單純用西藥的。本研究治療組有效率與其他學者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有效率相比,高于有關報道的88.9%[2],與吳蘭珠[3]報道的98. 0%相近,也有報道西藥柳氮磺胺吡啶配合中藥湯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效率達90.6%[4]。
本研究在遠期療效方面,對照組復發率為56.7%,而治療組僅為11.2%,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好、不易復發。本治療組的復發率比文獻報道的43.8%稍低[5]。潰瘍性結腸炎中醫上屬“久瀉”、“久痢”范疇,多因脾胃虛弱,脾失健運,濕濁內生,蘊結大腸而致。其病位在腸,病機為本虛標實,脾虛為本,濕熱瘀積為標。補脾益腸丸主要由木香、黃芪、當歸、黨參、白芍等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止痛攝血、生肌消腫等功效,用其治療脾虛泄瀉,使脾復健運,氣血能生,統血有權;與西藥柳氮磺胺吡啶聯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標本兼治,療效顯著,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手段。大多數中醫專家認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應該辨證施治[6]。如果消化內科醫師能夠用西藥的同時利用中醫知識準確辨證施治,會進一步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率。治療方案還應包括充分休息,控制飲食,給予易消化、少刺激、低渣、營養豐富的平衡膳食,癥狀嚴重者加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效果會更好。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建議[J].中華內科雜志,2001,40(2):138-141.
[2]張勇.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45例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8,2:61.
[3]吳蘭珠.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02,13(6):321.
[4]賴光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8(2):107-108.
[5]李明峰.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50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22(1):50-51.
[6]鄭凱.中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進展[J].甘肅中醫,2008,21(2): 55-56.
R574.62
A
1673-7210(2010)01(c)-040-02
謝敏(1972-),女,廣東省徐聞縣人,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大專,2005年畢業于湖北咸寧學院,現就職于廣東省徐聞第二人民醫院。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