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偉華
一個低調管理者的管理之路:記齊齊哈爾水文局局長董立巖
□ 姜偉華
《領導科學》上說,領導者的責任在于對決策的制定。而管理者的任務在于對決策的執行、實施,使群體或組織維持穩定秩序,完成組織的任務和目標。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職能互相補充,密不可分。在實踐中,一個人可以既是管理者,又可以是領導者,如能區別把握,可產生良好的效果。
對于省水文局所屬的齊齊哈爾水文局局長董立巖來說,正處在領導者與管理者于一身的位置。他在水文行業工作35年,見證了齊齊哈爾水文局的變化與成長:從一個副科級單位,升格為副處級單位;從年事業費25萬元到500萬元。如今他們已成為國家人事部和水利部命名的全國水利系統先進單位;兩次被黑龍江省文明辦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職工思想積極進步,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水文事業蓬勃發展,工作業績不斷創新。董立巖是見證者更是創建者。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一個個偶然,而偶然又寓于必然之中。
1968年董立巖與當時的知識青年一樣,走上了上山下鄉之路。那時正是文革期間,城里不富裕,下鄉就更加艱苦。董立巖被安排在炊事班,每天5點就得起來上山拉燒柴、做飯。雖然生活艱苦,但比起下地勞動的知青他還算是幸運的,他很滿足。1973年,大學重新開始招生。但不是通過考試,而是直接從工人、農民和士兵中推薦產生,報名者必須當過3年以上的工人、農民或士兵。所以當時稱之為“工農兵大學生”。
董立巖所在的連隊有100多人,只有三個名額,一般情況下,被推薦上學的都是擔任領導職務或是勞動能手,董立巖當時既不是連長也不是排長,又不在勞動第一線,但他幸運地被高票推薦上學,學校就是當時還在拉林的黑龍江省水利專科學校,學的是陸地水文專業。這一次難得的上學的機會,改寫了董立巖的生活軌跡。
人們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對于鳳毛麟角的工農兵學員來說更是如此。畢業后,他被分到了現在的齊齊哈爾水文局,當時叫嫩江地區水文分站(1985年地市合一時更名為齊齊哈爾水文勘測大隊)。能上學,又被分配到事業單位,他與當時的知青已形成了天壤之別,董立巖心里非常知足。他虛心向老同志學習,重要的是他的謙虛,他的低調、他的與人為善給他帶來良好的人際關系。1990年,董立巖又經歷了人生第二次大的轉折。
1990年初,省水利廳黨組調整了省水文局領導班子,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各地區水文機構的領導班子,齊市水文勘測大隊也在其中。還是一般干部的董立巖被提拔齊齊哈爾水文勘測大隊副隊長,主持工作。當時齊齊哈爾水文勘測大隊困難重重,但新一屆班子緊緊依靠省水文局黨委和齊齊哈爾市水利局黨委,緊緊依靠廣大水文職工,局風逐漸好轉,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993年,齊齊哈爾水文局被命名為齊齊哈爾市龍沙區文明單位;1994年被命名為齊齊哈爾市龍沙區文明單位標兵;1995年被命名為齊齊哈爾市龍沙文明單位;1995年以來,取得了國家測繪局乙級測繪資質、水利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乙級資質和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乙級資質。完成了濕地蓄、滯洪水技術研究,獲得了松遼委科技進步獎;1996年12月經黑龍江省編委批準,齊齊哈爾水文勘測大隊更名為齊齊哈爾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機構也由正科級調整為副處級。1997年被命名為齊齊哈爾市文明單位標兵;2002年被評為全國水利先進集體;2009年被國家防汛辦和水利部水文局評為全國先進報汛站。
這些榮譽用幾句話就可以表述完了,但可想而之,這其中凝聚了董立巖以及班子成員多少不懈的努力及心血。
董立巖在水文局長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榮譽也收獲了20年。如果是在國家機關,不知要換過幾個崗位。而水文工作的固定性和重復性決定了人的局限性。1973年的上學,決定了他一生的職業。董立巖認為:水文工作,是規范性很強的工作,是既不能提前,也不能超額。它不像其他工作那樣容易出成績,廣大水文人是苦在當代而功在千秋的默默無聞的英雄。農民是以‘年’的長度來計算成果的。水文工作是以“多年”來計算成果的。所以干水文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只要你耐得住寂寞,個人要求不高,在水文行業工作還是不錯的。在他的話語中你能感覺到他是一個滿足現狀、知足常樂的人。并在知足之中不斷得到收獲。雖然他把人生的目標放得很低,然而我們從齊齊哈爾水文局所獲得的諸多榮譽中,還是看到了他的能力,他的處世哲學和道家的人生智慧。
1998年,嫩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齊齊哈爾市地處嫩江中下游,有著30萬人口和工業重鎮富拉爾基,以及國家經濟命脈的大慶油田。因而獲取抗洪決策重要依據的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齊齊哈爾水文人的肩上。這場洪水對于齊齊哈爾水文工作者來說,是刻骨銘心的。超常規的大洪水使齊齊哈爾水文局所管轄的13個水文站中有9個水文站遭受了有水文記載以來的第一次大洪水。
在家門口的齊齊哈爾水文局院內,水深已達1.7米;碾子山水文站也一片汪洋,設施全部沖毀,為了測流,他們只能退守到公路橋頭,支個馬架子,一小時一報水情。他們靠吃餅干度日,堅守了17天,沒有丟下一個數據。
江橋站測報設施也全部沖毀。江橋水文站是嫩江在黑龍江省的把口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上游吉林和哈爾濱抗洪決策的制定。洪水連續猛漲,水面足有9公里寬,參照物都被淹沒了。洪水咆哮著從鐵路橋泄下,使平齊鐵路被沖得扭成了了麻花狀。搶測江橋站流量的艱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齊齊哈爾水文人克服了重重困難,用水文快艇搶測洪峰,并搶測到江橋段每秒26 400立方米的最大流量。
音河水庫的庫容又是一大焦點。當時,大壩已出現32處管涌,甘南縣城鎮居民已經疏散,洪水一旦超過庫容極限就會采取炸壩方案。當時炸藥已經埋在副壩上,是否炸壩就取決于水文測算的數據。音河水庫不論炸壩還是垮壩,都將使近兩億的庫容傾泄而下,受到最大威脅的就是齊齊哈爾市,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就在此時,水文站已測出洪水的入庫流量已經開始小于泄洪流量,這就是說,大壩可以緩炸或者不炸。省市派駐音河水庫的領導對他們所測的數據提出了疑問:數據準確嗎?可靠嗎?水文人在關鍵的時刻表現出堅定的和不庸質疑的科學態度,大壩保住了,國家減少了巨大經濟損失。
在抗洪中,董立巖既是一個指揮者,又是一個參與者,他一面指揮著他的戰友們搶測洪峰,一面與省市領導及水利專家保持聯系,及時報告齊齊哈爾地區的洪水情況。因為嫩江的洪水不但影響著當地安危,還影響著哈爾濱市的抗洪決策。洪水從同盟水文站到江橋水文站再到哈爾濱市是10天的時間,他們測流的準確性,還關系到哈爾濱抗洪方案的確定。作為溝通上級與職工的橋梁和紐帶,董立巖40天都沒回過家。
難忘的40多個日日夜夜,他經歷了在茫茫黑夜里尋覓被洪水沖走的沖鋒舟;大壩的多處管涌;疏散住平房的居民;與水情科同志夜以繼日分析汛情;乘著沖鋒舟穿梭在各個水文站……今天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在困境面前董立巖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危急時刻,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臨危而不亂。如果沒有好的心里素質,很難做到。在這次抗洪中,他們以低于70年代標準的水文測報設施,戰勝了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做到了在大洪水面前“頂得住、測得到、報得準、報得及時。”水文人以他們特有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以及高超的業務能力,經受住了歷史性的考驗,奪取了抗洪的全面勝利。他們也因此獲得了諸多殊榮:齊齊哈爾水文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抗洪先進集體;1人被水利部人事部評為抗洪模范;1人被全總評為先進職工;1人被水利部評為模范工人;11人受到齊齊哈爾市政府的表彰。富拉爾基、碾子山水文站晉升為全國文明水文站,還有3個水文站晉升為縣、區文明單位標兵。除了上級的表彰,董立巖也召開了本局的表彰大會,并為可愛的職工們大宴三天。對此,只有經歷過那場驚心動魄的人,才能體會得到他那時的心情。
為了弘揚偉大的98抗洪精神,董立巖還主持編寫了《嫩江98抗洪測報水文人》、《嫩江98洪水調查》、《嫩江98暴雨洪水分析》三部專著,受到上級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
洪水過后,國家對水文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洪水雖然給水文人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水文大發展的機遇。正是這場史無前例的洪水改變了齊齊哈爾水文局的歷史。
齊齊哈爾水文局領導班子,抓住了發展的機遇。他們首先爭取到了全國水情示范區第一批試點項目,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文站,測驗環境、測驗條件、測驗能力都有了巨大改變和提高。水文站和所有報汛站都實現了水位雨量信息自動采集、自動傳輸自動存儲,自動采集雨量站增加到70個,覆蓋了齊齊哈爾行政區域內各個角落。傳輸信道以GSM短信為主,以PSTN信道為輔。接收機可以在10分鐘內收齊、處理水情信息后,20分鐘內轉至國家防總,并通過圖形、報表、打印,以短信或郵件的形式提供給各級防汛部門。目前,局域網覆蓋各科室,水情信息實現了全自動處理,網絡化辦公,無紙化服務。各種先進的測報設備齊全:動力測船,測流儀器,大小河貓,GPS定位測距系統,這些先進儀器設備,在最為復雜的環境下,快速地科學準確的收集相關的水文信息。一改過去水情報汛方式,如郵局拍發電報;用超短波電臺;語音卡、移動電話等。
水環境分中心監測工作發展較快,監測范圍由地表水的“一江八河”12個河段發展到“兩江十一河”22個河段,10個縣區的67眼地下水監測井;監測項目由20幾個發展到40多個;化驗室面積由200平方米增加到400平方米,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水利系統唯一一家計量認證單位。承擔著齊齊哈爾、大慶、大興安嶺市區的取水許可、農村防病改水、入河排污口水質化驗任務,及中部、北部引嫩水環境監測工作。
齊齊哈爾水文局有9個水文站的站房是重建。新建水文站寬敞明亮,設計美觀,院子里種了果樹,鋪上草坪,抬頭就見嫩江,讓人心曠神怡。自記井平臺也都達到更高的標準。全局新建水文工作艇3艘,碼頭1處,修復工作艇1艘,并且都配置了半自動測流儀器。配備了GPS定位儀1臺、全站儀3臺、河貓2臺、ADV測流儀1臺;30-75馬力測艇10艘;電動測流纜道1處,水文測驗設施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設計標準。
在外人看來,上面提到的數字既不算多,設備也沒什么特別的,但對于水文人來說,他們面對過80年代前后設備完好率不足30%、電動纜道超期服役、報汛的電臺70%屬于淘汰系列、電話不足12%、站房大多建于70年代,常年無修的工作狀態。再看如今的工作條件和儀器設備,這該是怎樣的改變啊!這些先進的儀器設備在為寧安縣沙蘭鎮、伊春市、泰來縣暴雨洪水調查時都發揮了作用。在防洪減災中,水文工作體現了其科學性和不可替代性。
煥然一新的齊齊哈爾水文局迎來了各級領導的光臨。2001年后,省長宋法棠、副省長申立國、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鄂競平、敬正書,齊齊哈爾市長楊信、水利廳全體黨組成員都先后來到水文局檢查“示范區”建設工作;水利部水文局、松遼委水文局等各級領導也先后來指導工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加快了水文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董立巖是一個不爭名奪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然而越是不計較,越是能夠得到。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即將退休的他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他感謝與他相伴過的幾任領導,是他們的信任、幫助和支持,使他順利地走過工作歷程;他感謝水文局的全體職工們,是他們的齊心協力、通力合作,使水文局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并能長足地發展。內心充滿感激的人,常常會傳遞這種情感。
作為一把手,董立巖自律性較強、生活儉樸。他從不講排場擺闊氣,多年堅持自帶中午飯,也不扔掉半瓶水,一瓶水沒喝完他會帶走,接著喝。他少有威嚴,更像一個兄長,工作中他較少使用權力,更多的是用情。由于水文工作的性質是人員少,一個站只有一兩個人或幾個人,而且分散、工作艱苦。所以董立巖采取用情管理,以情感人的工作方法。
'98洪水后,為了鼓勵水文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示范區建設中,董立巖組成水文站長考察團,帶他們到外地參觀學習。這對水文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有很多同志都是第一次走出齊齊哈爾,走出黑龍江,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來到北京。當親眼目睹天安門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他們激動不已,深感祖國的偉大,同時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不僅如此,近年來,董立巖每年都要為職工搞些福利。2010年2月他就要退休了,但他在退休前還照例為職工分最后一次大米,讓職工感動的不僅是100斤的大米,而是他心中裝著職工的那份情。
省水文局給齊齊哈爾水文局分來兩名大學畢業生,其中一名是家在貴州農村的女學生,她家里非常困難,在上學期間,她只回過一次家,為了省錢,身體瘦小的她竟是經過三夜四天坐硬座回去的。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董立巖把她安排在條件最好的富拉爾基水文站,還給她倒出二樓一間辦公室讓她住,這樣既安全,又節省了房租,工作上還安排一名女職工帶她。董立巖還批準女學生春節坐臥鋪回家探親。他的關心,令23歲的女大學畢業生非常感動。領導的關心和同事的幫助讓她有一種家的感覺,甚至比家里還好。
齊市水文局局機關的辦公地,是與市環保局共用一幢小樓,一家一半,聽到此地要動遷的消息,董立巖提前向上級遞交了在江邊處建新辦公樓的申請報告。現在申請已被批準,明年就可以動工了。不過那時他已經退休,不能親自完成改善職工辦工條件的大事了。但他對水文局的未來非常關注,他說:明年建了新樓,再來一個新領導,齊齊哈爾水文局又將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為主要領導的董立巖,在管理中與眾不同的是,他常常追求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對水文行業來說,正是一種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理念。從這里我們可以找到,為什么董立巖總會遇到生命中偶然的答案了。
作為一名基層的領導者,他深知,權力雖然不大,但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所以不能辜負上級領導的信任,他不能辜負大家的內心期待,要在其位謀其政。既要使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又要實現水文事業的快速科學發展的目標。
他說,水利的現代化從防汛抓起,防汛的現代化從水文抓起。水文工作的常規化已滿足不了水文工作的現代化了。水文工作是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一大業務支柱,隨著經濟的發展,水文不僅要服務水利,而且還要面向社會。比如生態水文,墑情水文,對地下水的分析等。黑龍江十年九旱,水庫的水供不上怎么辦?水文應找好自己的位置,擴大研究領域,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在生態環境建設上,他們提出在扎龍建設生態水文站,根據扎龍的進水、出水情況,分析出今后濕地如何保護。
目前他們正在做著這項利國利民的工作。遺憾的是,董立巖已面臨退休。希望他在自己熱愛的水文事業上繼續發光發熱。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