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榕 方戈亮
(沈陽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遼寧 沈陽110034)
【題目】(2009年遼寧、廣西高考理綜卷第24題)冰壺比賽是在水平冰面上進行的體育項目,比賽場地如圖1所示.比賽時,運動員從起滑架處推著冰壺出發,在投擲線AB處放手讓冰壺以一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壺的停止位置盡量靠近圓心O.為使冰壺滑行得更遠,運動員可以用毛刷擦冰壺運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減小.設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0.008 ,用毛刷擦冰面后動摩擦因數減小至μ2=0.004.在某次比賽中,運動員使冰壺C在投擲線中點處以2 m/s的速度沿虛線滑出.為使冰壺C能夠沿虛線恰好到達圓心O點,運動員用毛刷擦冰面的長度應為多少?(g取10 m/s2)

圖1
由題意可設冰壺在投擲線處的速度為v=2
m/s,v0=0 ,μ1=0.008 ,μ2=0.004 ,g=10 m/s2.同時設冰壺在未被毛刷擦過的冰面上滑過的距離為s1,冰壺在被毛刷擦過的冰面上滑過的距離為s2,投擲線到圓心O的距離為s=30 m,如圖2所示.

圖2
方案1根據動能定理
解法1.1:如圖2,由A到O全程應用動能定理,有
由題意有
s1+s2=s
聯立以上二式,解得s2=10 m
即冰壺首先在未被擦過的冰面滑行20 m距離,然后再在用毛刷擦過的冰面滑行10 m恰好到達O點停止.
解法1.2:如圖2,由A到O分段應用動能定理,有
AB段
BO段
s1+s2=s
聯立以上三式,解得s2=10 m
解法1.3:如圖2,由A到O分段應用動能定理,但是與上面不同的是,也可以假設冰壺首先以vA=2 m/s的初速度在被毛刷擦過的冰面上滑行s1,然后再在未被毛刷擦過的冰面上滑行s2,則有
AB段
BO段
s1+s2=s
聯立以上三式,解得s2=10 m
即冰壺首先在被毛刷擦過的冰面滑行10 m距離,然后再在未被毛刷擦過的冰面滑行20 m恰好到達O點停止.
方案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解法2.1:如圖2,由A到O冰壺經歷兩段勻減速直線運動,有
AB段
f1=μ1mg=ma1
vB2-vA2=-2a1s1
BO段
f2=μ2mg=ma2
0-vB2=-2a2s2
s1+s2=s
聯立以上五式,解得s2=10 m
解法2.2:如圖2,由A到O冰壺經歷兩段勻減速直線運動,有
AB段
f1=μ1mg=ma1
vB=vA-a1t1
BO段
f2=μ2mg=ma2
vB=a2t2
s1+s2=s
聯立以上七式,解得s2=10 m
解法2.3:冰壺由A到O的兩段勻減速直線運動過程,也可以等效為由O到A的兩段勻加速運動過程,則有
OB段
f2=μ2mg=ma2
vB=a2t2
BA段
f1=μ1mg=ma1
vA=vB+a1t1
s1+s2=s
聯立以上七式,解得s2=10 m
方案3根據動量定理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解法3.1:如圖2,由A到O,有
μ1mgt1+μ2mgt2=mvA
AB段
a1=μ1g
BO段
a2=μ2g
μ2mgt2=mvB
s1+s2=s
聯立以上七式,解得s2=10 m
解法3.2:根據動量定理和平均速度公式,有
AO段
μ1mgt1+μ2mgt2=mvA
BO段
μ2mgt2=mvB
聯立以上四式,解得s2=10 m
解法3.3:分兩段應用動量定理和平均速度公式
AB段
BO段
聯立以上二式,解得s2=10 m
方案4根據功的概念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解法4.1:在冰壺的兩段運動過程中,兩個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可以等效為某一個力F=ma在整個路程s上所做的功,即
μ1mgs1+μ2mgs2=mas
并且有
-vA2=-2as
s1+s2=s
聯立以上三式,解得s2=10 m
解法4.2:如果不用毛刷擦冰面,冰壺以速度vA=2 m/s出發,將滑行l后停止.而l滿足
并且有
0=vA-a1t
a1=μ1g
聯立以上三式,解得l=25 m
可見,如果不用毛刷擦冰面,冰壺以vA=2 m/s速度出發將只能滑行l=25 m,距終點還有30 m-25 m=5 m .所以,冰壺要到達O點,必須用毛刷擦一段冰面s2,則摩擦力f2=μ2mg在s2路程上所做的功應該等于摩擦力f1=μ1mg在5 m路程上所做的功,即
μ2mgs2=μ1mg·(s-l)
由此解得s2=10 m
即需要冰壺在毛刷擦過的冰面上滑行s2=10 m后停止在O點.
方案5平均速度方法
AB段
vA=vB+a1t1=vB+μ1gt1
BO段
vB=a2t2=μ2gt2
s1+s2=s
聯立以上五式,解得s2=10 m
方案6幾何方法——利用v-t圖像方法
如圖3所示,可得

圖3
vB=vA-a1t1=vA-μ1gt1
vB=a2t2=μ2gt2
聯立以上三式,解得s2=10 m
方案7比例分配法
α+β=1
又設等效摩擦因數
μ3=αμ1+βμ2
則有
聯立以上四式,解得s2=10 m
解法7.2:由方法案4的結果可知,如果不用毛刷擦冰面,冰壺以vA=2 m/s速度出發將只能滑行l=25 m,如圖4所示,所以必須在C點前B處開始用毛刷擦冰面,擦能保證冰壺最終到達O點停止.若設同是從B點以vB為初速度出發,分別在摩擦因數為μ1和μ2的兩種冰面上滑行的距離為x1和x2,則有

圖4
所以可得
代入l數值,解得s2=10 m
小結以上七個方案15種解法中,方案1、4、7較為簡單.試題的信息及考查結果啟示我們,在平時的物理教學和備考復習中,應該強化物理概念的意義建構,突出物理過程、物理情境的分析,正確建立物理模型及相關物理方程,應是廣大物理教師努力的重點.加強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能力,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鑒于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創設一些物理問題,引發學生深層思維實際物理情境,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建模,要細化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思維方法的教育;要重視應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基本運算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