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松
25年前,邁克爾·杰克遜聯合30多位歌手共唱《We are the world》,為非洲饑民籌款3000萬美元。25年后的今天,面對震后余生的海地災民,同樣的旋律再次響起,全球70多位歌星以《They are the world》再次呼吁社會各界獻出一份愛。25年間,這首譯名為“四海一家”的公益歌曲變了歌者,沒變的是他們作為明星對這個社會的一份回報與責任。令人略感遺憾的是,在一次次為“大愛”放歌的歷程中,中國明星的聲音始終羸弱。是我們歌藝不精還是愛心不夠?或許都不是。
災難面前,環球共悲傷。周迅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京舉辦的援助海地情況說明會上潸然淚下,她沒有公布為海地捐款的數額,但誰都明白,周迅這份動情之舉所引發的關注效應將遠超她的現金捐贈。眼淚喚起愛心,感謝這份明星效應,但中國明星是否應該以更加務實和擅長的方式,融入到這場為災民解困的世界性慈善活動中。
中國明星距離世界舞臺的中央并不遙遠。歐洲電影節從不缺少中國電影人,好萊塢給“中國打星”開出的身價是千萬美元,曲高和寡的格萊美紅地毯上不是也出現了張靚穎的“靚影”嗎?中國明星并不缺少世界性的認可,缺少的是主動站出來引領世界的自信與情懷。
面對海地災情,中國明星并非不作為。成龍、譚晶共唱《接你回家》,李連杰繼續以“壹基金”獻愛心,馮小剛把拍《唐山大地震》的錢捐出170萬……這些明星的個人善舉值得稱道,也起到了作為中國娛樂界先鋒人物在慈善事業上的表率作用,但單打獨斗未免勢單力孤,中國明星聚不攏齊助海地的合力,就難以在民眾中引發共鳴。中國娛樂界并不缺少愛心,而是少了獻愛心的聲勢。
慈善不是一場秀,但不能缺“秀”的手法,也少不了背負“作秀”罵名的能耐,對走向世界的中國明星來說,這份才藝與心境都不能少。▲
環球時報201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