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廣兵 陳建東 穆向明
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分段剝脫術多年來一直是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理想術式。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剝脫術需多處切口,創傷相對較大,遺留疤痕較重,許多病人不愿接受。因此,近年來,有人提出許多新的手術方法,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加膝關節以下大隱靜脈及分支曲張血管不開口經皮分段縫扎術就是其中之一。現收集我院自1999年以來68例82肢體行傳統手術和56例64肢體行分段縫扎手術的大隱靜脈曲張病人,統計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復發率,并加以比較。
1.1 一般資料
我院1999年以來共收治大隱靜脈曲張病人124例,其中男7l例,女53例,年齡42~73歲。68例病人82肢體行傳統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分段剝脫術,56例病人64肢體行高位結扎加膝下經皮不開口縫扎術。所有病人術前均行患肢超聲檢查、深靜脈通暢試驗、大隱靜脈與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試驗,所有病人經檢周。
1.2.2 高位結扎加膝下經皮不開口縫扎術
(1)術前用記號筆描記下肢曲張靜脈及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靜脈;(2)膝以上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剝脫的手術方法同傳統手術;(3)膝下大隱靜脈、分支曲張血管及術前標記好的交通支采用7號不吸收絲線經皮穿過血管深層縫扎曲張血管,并一一結扎牢固,各縫扎點之間間距約3cm。(4)術畢用彈力繃帶包扎患肢2周。手術后,前2天鼓勵病人臥床進行下肢運動,睡眠時抬高患肢。2天后鼓勵病人適當下床活動。不開口縫扎手術的膝下縫扎線于手術后12~14天拆除。
1.3 統計學處理

表1 兩種方法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肢靜脈曲張復發率比較
所有病人通過術中統計與術后隨訪,結果見表1。查均為深靜脈通暢,其中,47例病人提示大隱靜脈與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1.2 手術方法
1.2.1 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分段剝脫術
(1)術前用記號筆描記下肢曲張靜脈及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靜脈;(2)常規結扎大隱靜脈注入股靜脈前的5條屬支(部分有變異),高位結扎并切斷大隱靜脈主干;(3)自大隱靜脈主干向遠心端插入剝脫器至膝上,切口、剝脫主干大隱靜脈;(4)膝下大隱靜脈及分支曲張血管分段切口、剝脫;(5)功能不全交通支靜脈需結扎;(6)切口一一縫合后包扎,術畢用彈力繃帶包扎患肢2
大隱靜脈曲張傳統術式為20世紀初Babcock提出高位結扎加剝脫大隱靜脈的方法[1],但該術式存在著創傷大、術中出血多、手術時間長、術后感染等并發癥多、下肢瘢痕多等缺點。本文介紹的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膝關節以下大隱靜脈及分支經皮分段縫扎術,適用于大隱靜脈與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合并小腿潰瘍的各種大隱靜脈曲張。該方法借鑒了大隱靜脈曲張微創手術方法,其治療原理為通過間斷性縫扎使曲張的靜脈閉塞、纖維化,本術式簡單易行,并發癥少,效果可靠,復發率低,能克服傳統術式的缺點[2-3]。手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術前需用記號筆明確描記曲張的靜脈及交通靜脈,手術進行前可用驅血帶與止血帶。(2)盡量剝除大隱靜脈主干的長度,曲張嚴重的靜脈予以經皮分段縫扎,注意結扎交通支靜脈,如合并小隱靜脈曲張也同時予以經皮分段縫扎。(3)縫扎時注意掌握間距,以3cm為宜。(4)小腿下端縫扎的位置要足夠低,通常要縫至內踝水平的大隱靜脈。(5)手術結束時用彈力繃帶包扎患肢,術后小腿縫扎線不宜拆除過早,一般2周為宜。由于采用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膝關節以下大隱靜脈及分支經皮分段縫扎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具有微創、美觀、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優點,所以,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曾慶黎,周凱,勞學軍,等.下肢淺靜脈曲張點式剝脫術[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1998,7(8):315-316.
[2]朱定軍.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的改進[J].江蘇醫藥,2006,32(12):1178.
[3]韓偉,劉錦新,湯力,等.腔內激光聯合手術治療下肢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報告[J].微創醫學,2006,l(5):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