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建榮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后期伴有心、腦、腎并發癥的全身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疾病之一[1]。據估計,我國約有1億高血壓患者,每年發病者約300~400萬[2]。與血壓正常人群相比,平均壽命縮短15~20年,并且高血壓患者一經確診就需終生治療,控制其病情的發展[3]。因此在治療的同時,進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讓患者充分了解治療意義及降壓藥的相關知識,正確掌握用藥原則和方法,才能確保療效并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筆者從2006年5月~2008年4月對住院的124例高血壓病患者,在治療的同時,予以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將2006年5月~2008年4月收住院的124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62例,對照組62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入選標準: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4],且排除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接受系統的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方法 按照護理程序,由責任護士進行評估,護士長、主管醫師參與共同制訂護理計劃,通過一對一的口頭宣講,發放教育手冊、床邊演示、定期講課、隨時指導、病室小廣播宣教等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實施具體的健康教育,讓患者由認識-了解-掌握,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1.2.2 健康教育內容
1.2.2.1 高血壓危險因素的宣教 原發性高血壓雖不知道它的確切病因,但清楚知道它是綜合因素的作用結果,除了種族、遺傳、年齡、性別之外,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行為所致,如高脂高熱量、高鹽飲食、久坐、吸煙、中度以上飲酒、肥胖、長期精神緊張。如果控制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可使腦卒中發病率下降50%,死亡率下降約45%。世界衛生組織在總結了當前預防醫學的最新成果時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戒酒、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壓發病率減少55%[5],按照十六字真言去做,既是預防高血壓的最好方法,也可將血壓可控制在正常。
1.2.2.2 飲食調理 指導病人合理膳食,清淡為宜,限制鈉鹽攝入,每天攝入食鹽量以不超過6g,減少食物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總量,補充適量蛋白質,多吃蔬菜及水果,攝入足夠的鉀、鎂、鈣的食物(如豆制品、乳品、海帶、花生、黑木耳、瘦肉、核桃、魚等),少吃甜食和動物脂肪(如肝、腦、心),忌食腌制品、哈貝的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努力減少、緩解精神壓力,訓練自控能力,保持平和、樂觀的情緒,避免促使血壓升高的情緒因素。
1.2.2.6 血壓監測方法 血壓監測是指導和評價治療高血壓病效果的依據,也是防止血壓過高或過低導致不適的關鍵。因此,住院期間應根據血壓情況遵醫囑定時監測血壓。與此同時,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講解測血壓時必須掌握的四項原則(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指導其正確記錄血壓的方法,讓患者出院后定期定時測量血壓并記錄下來,按照復診要求,攜帶記錄來院進行復查診治。
1.3 觀察指標和統計學方法 生活質量評定表用SF-36生存質量表,觀察指標包括患者的角色功能、生活方式、情緒功能、用藥知識及總體生活質量5個方面。每個項目得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狀態越好,生活質量越高。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見表1。類、皮蛋及含鈉高的飲食,戒煙戒酒。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
組別 例數 角色功能 生活方式 情緒功能 用藥知識 總體生活質量實驗組 62 1.90±0.22 1.68±0.40 1.92±0.78 1.20±0.70 5.90±1.20對照組 62 1.70±0.62 0.82±0.70 1.20±0.70 0.90±0.58 4.10±1.08 t值 2.80 8.60 5.40 1.70 4.80 P值 <0.05 <0.01 <0.01 >0.05 <0.01
1.2.2.3 生活方式 運動是高血壓病的重要非藥物療法之一[6],同時,通過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進行運動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適宜的運動為輕、中度以鍛煉耐力為目標的有氧代謝運動,如快步走路,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運動項目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扭秧歌、跳健身舞、跳繩、爬山等。煉氣功可以通過意念的誘導和氣息的調整發揮自我調整作用,長期的氣功鍛煉可使血壓控制較好。運動時掌握好適宜的運動量:堅持三、五、七。三指3公里,30min以上,一次走完最好,兩三次走完也可以;五指每周運動五次左右,如能每天都運動就是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最為理想;七指運動量達到中等量運動,即運動中的心率達到(170-年齡)次/min。運動中的心率為運動結束即刻計數Imin的心率+該數的10%。運動后以感到輕松、食欲和睡眠良好為宜。
1.2.2.4 用藥知識 根據藥物的起效時間與血壓的規律,選擇每天的最佳服藥時間[7]。向患者講解堅持服藥的重要性,正確服用藥物是有效治療的重要保證;講解藥物的治療作用、作用時間、特殊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副作用,強調應長期按醫囑規律性服藥;不得擅自突然停藥或增減劑量,調換藥物,如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務人員進行調整;服藥期間應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尤其在大便及夜間起床時,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壓。
1.2.2.5 心理疏導 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憂郁、恐懼等負性情緒,可使大腦皮層抑制和興奮中樞紊亂,致皮層下血管收縮中樞產生以持續收縮沖動占優勢,導致全身細小動脈收縮痙攣,使循環阻力增加而產生高血壓[8]。負性情緒越多和持續時間越長,心理健康就越差,越易促成和加重高血壓。因此,有針對性
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加快,高血壓病作為一種心身疾病,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患者進行科學的身心教育,將健康教育的操作體系從一般知識的灌輸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一對一的個體化服務,有針對性地與患者溝通交流及實施系統化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患者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動,改善、維護和促進身體的健康,掌握相關知識,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實現自我約束,防止并發癥發生。從以上表中可看出,其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對高血壓病患者促進疾病的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康漢陽.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6:38-39.
[2]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9-244.
[3]成彩云.家庭隨訪對高血壓病人冶療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3:4-6.
[4]劉力生,龔蘭生.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施行本)[J].北京: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出版社,1999:16-17.
[5]孫新英.預防高血壓病的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2005,21(4):31.
[6]張學安,程維明.高血壓病防治200問[J].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9.
[7]同莉華.降壓藥物谷峰效應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與評價[J].現代護理,2006,12(9):798.
[8]王順銓,陳曉華,王威.情緒對高血壓病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3,18(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