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利琴 裴紀文 范秀鳳
本課題旨在通過理論探討,并認真總結導師治療冠心病PCI術后再狹窄的經驗,主要探討在抗血小板、抗凝、擴管、調脂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七味三芎湯及靜點燈盞細辛注射液對PCI術后再狹窄的預防作用。
1.1 研究對象 2005~2008年西安市中醫醫院心內科住院的PCI術后患者,中醫辨證屬心血瘀阻者。
1.2 研究方法 納入受試對象63例,按先后順序采取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1],進行一般情況、冠心病、中醫證候及冠狀動脈造影、介入情況的記錄,其中治療組32例,對照組31例。對照組,常規按照2007年冠心病治療指南常規用藥,應用抗血小板、抗凝、擴管、調脂治療。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萬U,每12小時1次,連用1周;口服氯比格雷75m g,每日1次,連用6個月;腸溶阿斯匹林100mg,每日1次,連用6個月,根據病情及個體差異服用-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他汀類降脂藥,并長期維持。2組均根據病情適當加用硝酸脂類、鈣拮抗劑等。治療組,在對照組藥物基礎上加服七味三芎湯(每日一劑,早晚150m l口服),連續服用1月,及靜點燈盞細辛注射液(5%葡萄糖250m L根據病情加入燈盞細辛20~30m L)兩個療程,一個療程為10天,第一個療程為術后第一天開始靜點,第二個療程從術后1月開始靜點。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參加研究的患者治療觀察期間,停用其他中藥及中成藥制劑,每月l次門診復查。6個月后,行冠脈造影,以判斷支架內及其兩端再狹窄情況。PCI成功判定標準:依據美國心臟病學會/協會2001年修訂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的判定標準[2]。
1.3 統計學方法 冠脈病變狹窄程度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主要癥狀的比較采用非參數Mann-W hitney U檢驗;率的比較Fisher確切概率檢驗。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檢驗水準α=0.05,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冠脈病變狹窄程度 兩組病人行PCI術前冠脈狹窄程度與術后6個月再狹窄程度見表1,術前兩組無明顯差異,但術后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主要癥狀輕重程度的比較,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執行,結果見表2。
2.3 術后復發心絞痛情況 術后不同時期復發心絞痛的情況見表3。Fish er確切概率檢驗結果顯示,術后4~5月(P=0.005)及術后6月(P=0.002)兩組心絞痛發生率有顯著差異,治療組的心絞痛發生率小于對照組;提示七味三芎湯及燈盞細辛能顯著減少患者心絞痛的發作。
2.4 冠脈造影觀察 結果見表4。Fisher確切概率檢驗結果顯示,兩組總有效率有顯著差異(P=0.011),治療組較對照組再狹窄的發生顯著減少,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七味三芎湯及靜點燈盞細辛能顯著減少患者再狹窄的復發。
心絞痛癥狀是病人的臨床首發癥狀,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但心絞痛癥狀的出現不能確定為PCI術后RS的發生,也可能是新的冠脈病變。PCI術后再狹窄是臨床心血管醫生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本研究通過臨床跟蹤觀察,治療組2例復發心絞痛,對照組12例復發心絞痛,結合患者心電圖相關導聯ST-T缺血改變,可作為預測RS的重要參考。就兩組心絞痛復發情況比較,七味三芎湯可有效降低PCI術后心絞痛的復發率。兩組主要癥狀療效比較結果示:治療組胸悶、胸痛、氣短乏力、心悸、面色紫暗癥狀較對照組明顯減輕(P<0.05或P<0.01)。癥狀改善有顯著差異,說明加用中藥七味三芎湯及燈盞細辛注射液可有效改善PCI術后患者的癥狀。
目前診斷PCI術后RS最可靠的標準是重復冠狀動脈造影,截至2008年12月,共有63例患者獲得隨訪數據,依據造影結果和復發心絞痛情況進行再狹窄估計,治療組較對照組再狹窄的發生顯著減少,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中藥七味三芎湯及燈盞細辛注射液不僅能改善PCI患者的癥狀還可有效地預防術后再狹窄,對于現代醫學防治PCI術后再狹窄,中醫藥更能發揮優勢,根據中醫學理論,結合現代研究成果,中醫藥治療PCI術后再狹窄有著廣闊的前景。臨床治療的有效顯示了中醫藥治療冠心病的優勢,也體現了可與目前已知的有效西藥協同作用。
表1 兩組術前及術后病變狹窄程度±s,%)

表1 兩組術前及術后病變狹窄程度±s,%)
注:△P<0.05,術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比。
組別 例數 術前狹窄程度 術后狹窄程度對照組 31 90.86±6.69 15.02±11.12治療組 32 90.98±7.33 2.02±9.57△

表2 治療后主要癥狀發生程度的比較

表3 兩組術后復發心絞痛情況比較

表4 兩組再狹窄情況比較
[1]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的技術要求,2000:11-12.
[2]Smith S C J r,Dove J T,Jacobs A K,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executive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to Revise the 1993 Guidelines f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J].J Am Coll Cardiol,2001,37:2215-2238.
[3]鄭筱英.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