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記者 孫曉青 武進報道
先驅者武進
文|《小康》記者 孫曉青 武進報道
在探索城鄉一體化的道路上,武進的決策者發現,在既沒有現成的模式可遵循,也沒有認可方式可執行的情況下,他們只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一番蛻變 從臟亂的城中村變成怡人的風景區,這只是武進城市變化的一個側面。
以武為進,武進。這個城市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著一種咄咄逼人的銳氣。
這種銳氣在現實中體現為:在沒有現成模式可遵循,也沒有認可的方式可執行的現實境況下,武進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城鄉一體化新路。
徐天照一家去年從原來兩間大瓦房搬進了如今120平方米的三層樓房里,雖然原來的大瓦房也不差,但他還是覺得,“如今水電煤氣、屋里有廁所的日子,生活是更方便了?!崩闲旖衲?8歲了,原來在村里愿意到地里種田,忙農活,一下子搬進了樓房,讓他很不適應。而像這種“沒有地種,不習慣”成了很多老村民普遍存在的想法。
老徐現住南河社區,這個社區的前身是六個行政村,如今是6708個拆遷安置村民的新家。
“很多村民們一開始并不適應,有些村民還在小區內的公共綠化帶里意圖種菜。此外就是生活衛生習慣還不適應,住進現代化社區,衛生物業都有專人管理,以前在農村時隨便慣了,不適應被人管。”南河社區主任李同慶介紹。
為了讓農民們更加適應和享受城市生活,社區成立了一個占地3500平方米的南河社區活動中心,包含了社區居民學校、臺球室、乒乓室、棋牌室、圖書室、文體娛樂室等。
“村民們一開始是不喜歡的,也沒人來玩,我們就上門走訪。同時也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搞晚會、戲曲演出等等,逐漸吸引大家參與。”李同慶說。
徐天照和很多老朋友如今每天都習慣去棋牌室下下棋,老伴則喜歡去廣場跳跳老年健身舞。在活動中心里,棋牌室和乒乓室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廣場的健身舞活動也頗受到好評。李同慶說,居民們逐漸開始享受城里人的生活,“他們發現,這樣每天開開心心下盤棋、打打球、跳跳舞,日子過得挺幸福。”
一手抓起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武進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金剛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能讓村民原有的生活習慣和現代城市生活融合,便民大廳的建立就是最典型的一個創新?!霸瓉碓诖遄永锒剂晳T了辦宴席,請客吃飯,一旦搬進社區,如果去飯店會很貴,可是不去又沒有地方來沿襲這個傳統,于是我們就專門建了一個便民大廳,提供一個場所給他們辦酒席?!苯饎傉f。如今,在南河社區,只要你想辦酒席提前一周到社區管理部門申請預約,只要交納100元水電煤氣等費用,就可以使用便民大廳。
一個月前,南河社區居民莫鵬還是一個待業青年,他在人力資源市場登記、參加培訓,并獲得計算機操作資格證書,一個月后,他在一家電子公司找到工作。
對于失地農民來說,除了需要完善保障,就業是擺在面前最重要的問題。在最初的籌劃中,武進的決策者也充分考慮到這一問題,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成了頭等大事。
武進區勞動就業管理處主任張正浩告訴《小康》記者,在武進人力資源市場,農民和城鎮居民享受的是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就業服務、就業失業登記、就業援助、創業扶持、職業培訓、失業保險和就業信息,完全實行一站式服務。
據了解,像莫鵬這樣脫離傳統農業、走出家門轉移就業的農民,目前在武進區就有34.8萬人,本地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和被征地農民就業率達90%以上。
撤村轉居優化了村級結構,如今的武進有398個村等待進行或撤或并的優化工程。金剛十分感慨,在最初實施村民集中居住的時候還擔心老百姓的認可度,如今他經常接到一些村民的電話,詢問什么時候撤村轉居到自己的村里。“現在一般到一個村子20多天進行簽約,簽約率能達到95%,這些都源于老百姓認可政策,讓他們真正能夠得到實惠?!苯饎傉f。
富民強村,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于是,今年年初,武進首家富民物業合作社——西湖富民物業合作社在經發區成立。
金剛介紹,富民物業股份合作社以自愿為前提,農民把未建多余的拆遷安置房折算參股,投向標準廠房、商業用房等有效資產的建設。按照合作社章程,每年的股權分紅由政府“托底”,從而最大限度保障股東利益。
以一套120平方米安置房入股計算,前3年保底分紅為每年8640元,4到6年為每年10800元,7到9年為每年12960元。年滿5年后,股東可再次選擇要房子還是繼續入股?!拔骱幻裎飿I合作社是以趙墅、霍莊、夏蕭、厚莊四個整村成建制拆遷的農民為主體,目前四個村已經有近400戶村民入社,入股房子420多套,合計股金近8000萬元?!苯饎傉f。
來自趙墅村的張彤年初也加入了富民合作社,她告訴記者,以前的趙墅村比較偏僻、散亂,如今住進了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安置小區,和城里人一樣開始拿起了退休金。而加入富民合作社,以手頭多余的安置房入股,既不需要裝修,也不需要管理,比自己出租房屋既節約了成本,又增加了收益。
目前,除武進西湖富民物業股份合作社將進行擴面外,金壇、溧陽等地也將探索和成立富民合作社,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城鄉一體化,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民。”金剛介紹,在武進,所有的村都進行了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將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每個農民頭上,讓他們享有明細的集體資產股,并按股分配。目前已有1680家企業與288個村結對共建1058個項目,協議資助資金2.59億元,已到賬資助資金1.35億元。在一系列的“富民工程”下,武進人均純收入達12350元,同比增長10%,連續七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作為“蘇南模式”主要發源地之一,80年代武進就開啟了農村工業化向城鎮化的進程。而在當下不斷加快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城市帶動農村。
從2006年開始,武進就明確提出了打造“全國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的總體目標,并明確到2012年,城鄉一體化取得重大進展,比全國提前8年,率先基本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共同繁榮”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全區城市化水平達到65%。2020年,城鄉一體化的形態全面形成,全區城市化水平達到80%左右,發展水平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
在探索下,武進城鄉一體化成績顯著。全區現有2個全國重點鎮、8個省級示范小城鎮,所有鎮均創建成省級衛生鎮和全國環境優美鎮。新農村建設有效推進,全區400多個行政村基本實現自來水、天然氣、公交車等10個“村村有”。全區GDP年均增長22.3%,人均GDP年均增長22%。
武進的目標是比全國提前8年完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沈瑞卿認為,武進不是和其他人比數量,比的是質量?!拔覀儾缓腿思胰ケ葐未蚬谲?,我們爭取要當全能冠軍,就是在協調、統籌、和諧這些問題上做好文章。按照武進的發展,我們有基礎和信心完成這一目標?!鄙蛉鹎湔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