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昕,石 林
(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2.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筆者觀察了重組鏈激酶聯合硝酸甘油治療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心內科住院患者98例,其中男60例,女38例;年齡42~75歲,平均(57.7±7.8)歲;發病時間均在6 h以內;臨床癥狀主要為持續胸痛超過半小時,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緩解癥狀;心電圖表現為相鄰2個或更多導聯ST段抬高,肢體導聯超過0.1 mV,胸導聯超過0.2 mV,排除早期復極綜合征。
對于合并高血壓者,使用硝酸甘油1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連續5 d,控制血壓在100~90/80~60 mm Hg范圍內。對于合并心源性休克者,快速擴容后采用上述方案控制血壓。對所有患者均給予重組鏈激酶150萬U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于60 min內靜脈滴注完畢。
常規描記18導聯心電圖。記錄胸痛減輕及緩解時間;記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現時間并記錄心電圖;于溶栓開始后3 h內,每半小時記錄1次18導聯心電圖,以后3 d內每天記錄1次心電圖。發病8 h起至20 h,每2 h復查1次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后3 d內每日復查1次全套心肌酶譜;溶栓后3 d內每日復查1次尿常規、大便隱血及凝血酶原時間;觀察有無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出血及腦出血;記錄發病35 d內并發癥及轉歸,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梗死后心絞痛。
1)溶栓2 h內胸痛緩解;2)溶栓2 h內心電圖抬高最顯著的導聯ST段迅速下降且不低于50%;3)溶栓2 h內出現短暫的再灌注心律失常;4)肌酸激酶(CK)高峰前移至16 h,CK-MB高峰前移至14 h。以上4條標準中符合2條及以上者為血管再通,但僅有第1條和第3條者除外。
溶栓2 h內,所有患者胸痛緩解,其中完全緩解55例(56.12%);心電圖抬高最顯著的導聯ST段均迅速下降且不低于50%。血管再通率為89.80%;未再通者10例(10.20%),其中下壁梗死2例。符合療效判斷標準 2條者 32例(32.65%),符合 3條者 40例(40.82%),符合4條者13例(13.27%)。發生再灌注心律失常者43例(43.88%),其中緩慢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緩、交界性心律、房室傳導阻滯)25例,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8例。
本組中1例出現低血壓,收縮壓持續2 h低于90 mm Hg,硝酸甘油減量后不能回升,停用硝酸甘油且給予阿托品1 mg后回升至正常;8例出現1處或2處出血,其中5例為口腔黏膜及牙齦一過性滲血,3例鏡檢有紅細胞,均未處理,于第2~3天消失。
發生心律失常41例(41.84%),心源性休克3例(3.06%)。4周后檢查心動圖,無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數均大于50%,未發生死亡及原部位再梗死。
溶栓治療越早越好,多主張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后6 h內應用,最好不超過12 h。新形成的血栓內富含水分、結構松散、纖溶酶原含量高,鏈激酶易滲透到血栓內并激活纖溶酶原,使血栓溶解[1],從而使阻塞的血管在短時間內得以再通,缺血的心肌得到重新灌注,限制梗死范圍進一步擴大。
硝酸甘油能擴張冠狀動脈,緩解痙攣,改善心肌血氧供應,降低心肌氧耗量。在硝酸甘油作用下,非缺血區阻力比缺血區阻力大,迫使血液從輸送血管經側支血管而流向缺血區,增加了缺血區的血液供給,此亦稱擠壓作用。硝酸甘油可從兩方面加強鏈激酶的溶栓作用[2]:擴張冠狀動脈,緩解冠脈痙攣,增加動脈內徑,有利于鏈激酶滲入血栓內;通過激發血管內皮舒張因子,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血栓形成,防止再梗死的發生。
本組資料中,血管再通率為89.80%,且無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考慮與重組鏈激酶聯用硝酸甘油持續滴注,可很好控制血壓,使血管張力降低有關。
[1]鏈激酶加速溶栓試驗協作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鏈激酶加速溶栓療法的多中心臨床試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3):192-195.
[2]郝玉明.硝酸酯類藥物的合理應用[J].臨床薈萃,1995,1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