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靜 郝秀艷
(1.哈藥集團中藥二廠; 2.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 黑龍江哈爾濱 150078)
杜仲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樹皮。主產于四川、陜西、湖北、河南、貴州、云南。產于四川大巴山山脈及貴州婁山山脈的川杜仲,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杜仲皮、葉含14種木脂素和木脂素苷(ligninoglycosides),與苷元連接的糖均為吡喃葡萄糖。其中松脂素雙糖苷(pinoresinol diglycoside)為杜仲降壓的有效成分。從杜仲皮、葉中分出10種環烯醚萜類(iridoids),除杜仲苷類外,其余成分苷元均以β-苷鏈聯接吡喃葡萄糖。杜仲苷類糖部分為異麥芽糖(isomaltose-葡萄糖-α-葡萄糖苷)。
干燥樹皮,為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一。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凈,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
老樹皮橫切面:韌皮部有斷續的石細胞層約5~6條,每層厚約3列細胞,石細胞壁極厚;射線寬2~3列細胞;有不規則形的橡膠質團塊散布,以近石細胞層處為多見。
粉末:深灰棕色。(1)石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類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2~80μm,長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勻,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含橡膠質團塊。(2)橡膠絲細長條狀,稍彎曲或扭曲成團,表面顯顆粒性。(3)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木化,紋孔細小,胞腔內常含橙紅色物,斷面觀略呈長方形,壁一邊薄,另一邊厚,孔溝明顯。另可見篩管分子、淀粉粒等。
杜仲水提物對犬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而且療效平穩,無毒、無副作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發現杜仲降壓的有效成分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杜仲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其有效成分與其所含的木脂素、苯丙素及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有關。
杜仲水煎液可使實驗動物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顯著降低,血糖和血漿皮質醇含量升高,促進肝糖元堆積,導致胸腺萎縮。實驗表明杜仲具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說明杜仲作為助陽補腎藥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國早在兩千年前的古籍中,就有杜仲樹皮煎湯飲服可增強肌肉的記載。近年來的研究證明,杜仲葉具有在微重力環境條件下抗人體肌肉和骨胳老化的功能,可作為空間保健品。
杜仲莖皮、根皮、綠葉和落葉中均含有綠原酸及桃葉珊瑚苷。綠原酸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并有類腎上腺素作用。桃葉珊瑚苷元及其多聚體對革蘭氏陰性、陽性菌都有抑制作用。
杜仲集經濟林和用材林的特點于一身,可分別作為藥用、膠用、材用及用作保健飲料、飼料等的原料。
杜仲是我國特有樹種,我國的杜仲資源在世界上占絕對優勢,為杜仲的開發利用提供了資源保障。但應該看到,我國杜仲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不少函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栽培生產上的管理粗放,加工生產的粗制濫造及深加工中的“游兵散勇”現象等,這些都不利于我國杜仲產業的健康發展。借鑒其他國家近年來發展藥材產業的經驗,我國杜仲產業的發展必須走規模化、產業化及規范化(GLP)的道路,才能生產出高科技含量的優質名牌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促進我國杜仲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1]李家實,閻玉凝.杜仲皮與葉化學成分初步分析[J].中藥通報,1986,11(8):4~5.
[2]張康健.杜仲葉與皮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較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6,11(2):42.
[3]張萍,許國,趙紅杰,等.杜仲葉降壓成分鑒別及其含量分析[J].山西農業生物學報,2000,19(3):191.
[4]張瑛朝,張延敏,郭代立,等.復方杜仲葉合劑對人體降壓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成藥,2001,23(6):418.
[5]薛程遠,曲范仙,劉輝,等.杜仲葉乙醇提取物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8,15(3):50.
[6]朱麗青.杜仲葉和杜仲皮的藥理實驗[J].中草藥,1986,17(12):15.
[7]黃武光,曾慶申,潘下興,等.杜仲葉沖劑主要藥效學及急性毒性研究[J].貴州醫藥,2000,24(6):325.
[8]張瑛朝.復方杜仲葉對人鼠血脂的調節作用實驗研究[J].中成藥,2000,22(4):291.
[9]胡世林.國外研究杜仲的某些進展與動向[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4,16(51):13).
[10]蘇印泉.日本的杜仲研究開發述評[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6,11(2):94.
[11]張瑛朝.復方杜仲葉提取液對大鼠血脂的調節作用實驗研究[J].中成藥,2000,22(4):291.
[12]高錦明,劉麗.杜仲葉生物活性成分的提純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8,13(1):83.
[13]張京芳,張康健,馬曉山.杜仲可樂的加工技術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9,14(4):76.
[14]湯詩杰,盛寧,陸長根.不同地理種源杜仲葉中綠原酸和總黃酮的含量[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1999,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