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秀
(四川美姑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四川涼山 616450)
隨機選擇2009年1~12月在我市婦幼保健院住院孕產婦180例,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29.5歲;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9.5周。其中頭位順產170例,臀位助產4例,胎頭吸引4例,因胎兒宮內窘迫或者頭盆不稱無法陰道分娩而改做剖宮產者2例。
本組180例產婦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特征:(1)緊張恐懼型:主由于產婦多為初產婦。對分娩的全過程缺乏足夠的認識,加上對宮縮引起的疼痛難以忍受,大都產生恐懼、焦慮心理。臨床主要表現:①分離性焦慮,分娩開始后,由于與親人短暫的分離。環境的陌生,對工作人員不熟悉,加上一些不切實際的傳說。如:“生孩子如同死一次”等。使之恐懼、緊張。②期待性焦慮,產婦急切想了解自己的分娩是否順當。生男還是生女,胎兒有無畸形等,由此引起擔心、急躁等心理[1]。(2)焦慮懷疑型:由于妊娠過程,產婦自理能力降低,以及孕期過多的得到家人及朋友的關心,依賴性增強,致使一些產婦不能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分娩所產生的陣痛,出現緊張、煩躁心理。(3)煩躁不安型:由于宮縮、宮口擴張,胎頭下降,陰道部的陣痛,產婦有意無意地會把注意力轉向自身,使機體對疼痛的感受性增高,耐受性下降,主觀感覺異常,有度日如年之感。同時由于劇烈陣痛。致使產婦怨恨,出現對親屬和醫務人員毫無理智的發泄或捶打自己的頭部。
第一產程又稱宮頸擴張期,從規律子宮收縮到宮口開全為第一產程,歷時較長且產婦體力消耗較大。為此心理護理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產前宣教工作,滿足心理需求,鼓勵產婦產前積極接受健康教育。通過圖片、資料、錄像、電視等多種形式,使產婦對妊娠、分娩的生理、解剖進行了解。對產婦實施一對一陪伴助產,運用現代護理理論,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和疏導,強調良好的情緒有利于產后恢復及減少疼痛。創造整潔安靜環境,穩定孕產婦情緒,向產婦介紹分娩是一個正常、自然、健康的過程。對待分娩的疼痛,陪伴人員要尊重產婦的主觀感覺,并進行積極的語言暗示,通過語言、眼神、態度及剛完成分娩的產婦現身說法,以穩定產婦情緒。注意及時調整產婦的床單使其干凈平整,及時更換產婦出汗濕透的衣服,保持室溫25℃左右,病房的環境盡可能的接近家庭化,可使用奶黃、豆綠、寶藍、粉紅等色彩[2]。
第二產程為胎兒娩出期,是指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為止。雖然這個產程時間不長,但對臨產婦來說是最關鍵的時刻,宮縮的頻率和強度達到高峰,臨產婦軀體的不適感更加明顯。不過此階段要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合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對疼痛敏感者,給予積極的正面的暗示。如宮雛越強烈,陣痛越明顯,宮口開全就越快。同時指導產婦在宮雛時做深呼吸。以放松肌肉和緩解精神,必要時給予適當的鎮靜劑或液體,使之保持體力,井減少消耗。對文化層次較低且依賴性強者,想方設法使她們對助產師產生信賴感。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做到勤觀細察。有問題及時解決。羊膜破裂、胎心快慢不均,或>160次/min或<120/min囑其左側臥位及時給氧,井報告醫生,使胎兒宮內窘迫得到及時糾正或為新生兒窒息的搶救作好準備等[3]。
第三產程是制胎盤娩出后的護理,要做好以下幾點:應根據產婦的心理動態,及時把握特點,從不同角度滿足產的心理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地給予解釋安慰,在分娩過程中、持續給予產婦精神上的鼓勵、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解除產婦擔心、焦慮、恐懼的心理困擾。使產婦不感到孤獨無助、有種安全感和滿足感、表揚產婦所取得的進展,鼓勵產婦進食、進水,保持足夠的營養和能量。給產婦以舒適的撫摸。如按順時針方向持續地輕揉產婦的下腹部或抓捏產婦髂部轉移痛,按摩阿氏穴減輕產婦腰骶的脹痛,分散其注意力。
婦女懷孕后,其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的甚至造成心理分娩障礙,不利于產后的恢復。同時過度的焦慮和憂郁也可導致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和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從而使得子宮收縮減少。同時,焦慮及憂郁也能影響產婦的痛覺,以至輕微疼痛時產生強烈的反應。嚴重疼痛反應可使子宮收縮和子宮頸口擴張的協調性失去平衡。以上因素,都可導致產程進展異常,增加難產率。本研究提示,通過對初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可提高產婦對于分娩知識的了解和分娩應對技能的掌握,增強其分娩自信心,充分發掘產婦的潛能,使產程得以順利進行,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顯著降低。
[1]金曉霞.產后出血45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17(7):509.
[2]高紅英.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在對分娩產婦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6):752.
[3]李淑彩,徐娟,閏利芬.初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4(1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