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青
(江西省德興市人民醫院 江西德興 334200)
我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應用磁力聲控導航交鎖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16例,臨床結果較為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齡17~55歲。骨折部位:股骨近段4例,中、下段12例。骨折類型:橫斷骨折6例,斜型骨折5例。據AO的Muller分類:A2型9例,B2型5例,C2型2例。
根據等比X線片選擇長度、直徑合適的髓內釘。連續硬膜外麻醉或氣插全麻,仰臥位,患側臀部墊高。作股骨外側直切口,顯露骨折端,逆行鉆穿股骨近端皮質后復位骨折,并以三爪臨時固定,自近端皮膚切口順行擴髓,直至擴到比預選隨內釘周徑大1mm以上,將長短、粗細合適的髓內釘主釘插至骨折遠端,使釘尾不高于大粗隆頂端,安裝定位桿及導航器。遠端鎖釘處行皮膚小切口,將導航器探頭接近骨面,放入帶磁塊探針于髓內釘內并卡片固定,調整定位桿的微調螺絲使蜂鳴器發出連續不斷的蜂鳴聲,打通髓內釘遠端第1孔,用代釘器固定,卸下導航器,抽去探針,打通遠端的第2孔,分別鎖釘。再行近端鎖釘固定。沖洗切口,逐層縫合包扎。
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第3天開始活動傷肢,被動功能鍛煉。2周扶拐下地不負重行走,4~8周傷肢部分負重,8~12周后完全負重行走。
平均住院15d,隨訪9~15個月,術后1~2周膝髖關節功能鍛煉恢復正常,3~5個月骨折愈合,延期愈合2例,于近端去鎖后形成動力型固定,并適當增加負重,6~10個月骨性愈合,本組病例均無畸形愈合,無感染,未發現斷釘及松動現象,無坐骨神經及血管挫傷等并發癥。
交鎖髓內釘具有:(1)創傷小,失血少;(2)中心性固定,應力遮擋小,骨折愈合率高;(3)固定穩定,可早期活動,功能恢復快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股骨干骨折的治療,尤其是嚴重長節段粉碎性骨折和多節段骨折。克服了普通內固定對抗扭轉力較弱的不足,更符合生物力學的要求。
傳統交鎖髓內釘遠端鎖釘鎖孔失敗率較高,文獻報道為8%~29.1%[1],磁力聲控導航系統是利用磁場力轉化為機械力原理,帶動定位管內裝有的瞄準桿,使遠端鎖釘能準確進行。磁力聲控導航系統與傳統定位桿[2]的三維空間定位機制不同,摒除矢狀面定位裝置,通過導航器實施監控髓內釘的靶目標和空間位置。重點解決和避免鎖釘長軸額狀面的誤差。術中不會受主釘形變,髓內旋轉角度和患者體位的影響。一次鎖釘率幾乎100%。傳統交鎖髓內釘,其限位桿須在髕骨上緣切口,易損傷股四頭肌腱、髕上囊及其深面的脂肪墊。常造成膝關節腔積血及脂肪墊液化,繼而股四頭肌腱粘連,滑動消失,限制了膝關節活動[3]。磁力聲控導航交鎖髓內釘不須作限位桿切口,損傷小,恢復更佳。
我們認為對于穩定性骨折均宜采用動力型交鎖,不穩定型骨折均采用靜力型交鎖。本組病例有2例出現延期愈合現象,考慮為靜力型交鎖內固定對骨折端的應力遮擋作用所致,行遠端去鎖后并適當增加骨折肢體的負重,很快出現骨痂生長。手術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適應證的選擇要恰當,小粗隆以下至膝關節9cm以上骨折均可適用,而對距關節面6cm以內的骨折不主張使用;(2)復位骨折后順行擴髓充分,不贊成分段擴髓,切忌強行插釘和擊打釘尾[4];(3)術前體外檢驗磁力聲控導航準確性,減少器械本身的誤差,使用前鎖緊各連接關節,防止松動影響準確性;(4)導航器緊貼骨皮質,最大限度增加磁力的接受;(5)鉆第1孔時左手順著鉆套的方向,頂住鉆套使之貼緊骨皮質,在蜂鳴器不斷蜂鳴聲中鉆透骨皮質;(6)鉆頭要鋒利,手要穩,用力均勻,不使鉆頭在骨面上滑動。
對于多發骨折、肥胖體形及股骨管腔直徑偏小的患者應視為脂肪栓塞高危人群。貴在早發現、早處理,術中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感染的發生。磁力聲控導航髓內釘具有操作簡便,定位準確的優點,在無C型臂X線機設施的醫院仍能很好地開展手術,在股骨骨折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1]Durakpasa O,Haklaru,Tuygun H,et al.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adult femoral fractures[J]. 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02,36:316~321.
[2]陳濱,王綱,郭剛,等.無影像增強系統下髓內釘遠端鎖釘瞄準器輔助置入75例分析[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8(2):180~182.
[3]楊洪昌,陳仲,楊華剛,等.交鎖髓內釘遠端鎖定方法對股骨干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創傷雜志,2005,21(8):588~590.
[4]曾劍文,朱慶生,邊子虎,等.股骨頸重建型交鎖髓內釘治療復雜股骨骨折[J].武警醫學,200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