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梅 柴立輝
1.黑龍江省安達市醫院,151400 2.黑龍江省安達市工業職工醫院
筆者2009年1~12月采用中藥治療慢性肥厚性胃炎,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36例慢性肥厚性胃炎患者均經X線鋇透檢查確診,年齡31~45歲,平均38歲;男性15例,女性21例;病程最長5年,最短1個月。
全部病例均采用中醫藥治療。方選:黨參20g,白術15g,茯苓15g,陳皮15g,甘草 10g。疼痛重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5g;呃逆者加旋覆花15g,沉香10g;泛酸者加烏賊骨 15g;伴食積者加雞內金20g,山楂15g,萊菔子 15g;便秘者加玄參15g,郁李仁15g,火麻仁15g。每日1劑,7劑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標準:治愈:胃脘部疼痛消失,無呃逆、泛酸等癥狀;顯效:胃脘部疼痛明顯減輕,無呃逆、泛酸等癥狀;好轉:胃脘部疼痛有所減輕,偶有呃逆、泛酸等癥狀;無效:諸癥無明顯變化。
治療結果:治愈21例,顯效9例,好轉4例,無效 2例,總有效率達94.4%。
慢性肥厚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臨床表現以胃脘部疼痛、呃逆、泛酸等為主癥,本病屬中醫學“胃痛”、“呃逆”、“嘈雜”等范疇。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為脾胃虧虛,升降失和;標實為氣機不暢,胃絡瘀阻,臟腑失調。方中黨參、白術、茯苓健脾和胃;陳皮、甘草理氣和中;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旋覆花、沉香順氣降逆;烏賊骨制酸止痛。諸藥合用,健脾和胃,升降調和,氣機通暢,臟腑協調,則諸癥全消。隨癥加減,體現了中醫因人制宜的個體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