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潔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院,463000)
中醫傳統護理技能操作法是中醫護理獨特的手段和方法。我院康復科根據腰痛癥的臨床分型,采用中醫傳統護理技能方法提高腰痛癥的療效,在促進患者康復的同時,提高中醫專科護理水平,并促進了中醫護理技能的推廣運用,報道如下。
1.藥熨:將中藥飲片制成粗顆粒粉劑,加白酒或食醋,裝入白色棉布袋內,加熱后,敷于患部,適時來回移動或回旋運轉,利用溫熱之力,將藥性通過體表毛竅透入經絡、血脈,從而達到溫經散寒、活血祛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等治療作用。
2.中藥熏洗:將中藥煎湯,趁熱在患處熏洗,淋澆或用毛巾浸入中藥湯中,稍擰半干敷于患處,使藥物通過皮膚吸收達到治療效果。
3.火罐:借助熱力“驅逐空氣”,使罐具內形成負壓,吸附于穴位皮膚組織,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加強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溫散寒邪、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治療目的。
4.穴位注射:按治療需要選取穴位及藥物針劑后,將藥液注射于穴位中,通過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對穴位“針感刺激”的雙重作用而達到治療目的。
5.灸法:利用艾條燃燒的熱力和藥效,作用于穴位或痛點,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消瘀散結、防病保健之功效。可使用灸架或指導患者自行執拿艾條熏灸,每穴15~20min,以局部溫熱無灼痛為宜,至皮膚紅暈為度。
6.中藥保留灌腸:將中藥煎劑150~200ml過濾后(溫度35℃左右),以灌腸器自肛門灌入,保留在直腸至結腸段內,通過腸黏膜吸收達到鎮痛效果,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強化了“鄰近”部位給藥作用,并避免了服中藥的不良口感和減少了口服藥物對肝臟的首過作用。
1.根據病癥證型辨證運用中醫傳統技能方法。腰痛癥分為寒濕腰痛、濕熱腰痛、瘀血腰痛、腎虛腰痛。①寒濕型: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疼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加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治以散寒行濕,溫經通絡。辨證予以中藥藥熨、中藥熏洗、火罐、灸法治療。②濕熱型:腰部疼痛,重著而熱,暑濕陰雨天癥狀加重,活動后或可減輕,身體困重,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治以清熱利濕,舒筋止痛。辨證予以穴位注射、火罐療法。③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日輕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轉側困難,常見于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或有跌仆閃挫病史。治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辨證予以中藥熏洗、中藥藥熨、火罐、灸法治療。④腎虛型:腰部隱痛,酸軟無力,勞累更甚,臥則痛減。偏陽虛者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質淡,脈沉細無力。治以補腎壯陽,溫煦經脈。辨證予中藥藥熨、中藥熏洗,配合灸法治療,以補虛消瘀,保健強身。
2.根據病程選擇治療方法:在疾病的各階段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急性期疼痛明顯者,多選擇中藥藥熨、中藥保留灌腸。急性疼痛緩解后癥狀以麻木為主則可選擇用穴位注射、走罐等。恢復期則多選用保健補虛的灸法、中藥熏洗法。
1.熟練掌握并遵循各項治療操作規程:治療者操作要求熟練而準確,要熟悉神經運動點、神經根“阿是”穴、病變壓痛部位等。治療選擇神經支配部位,穴位注射前要認真執行查對制度,選穴準確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2.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癥狀和證型,使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時,要熟練掌握治療方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確保治療安全。
3.正確評估病情:做好情志護理,在進行治療前要正確評估患者病情、證型及具體病變部位。選擇相對應的最佳治療方案,并與患者做簡明扼要的治療前說明,使患者能很好配合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指出:“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加強情志護理對疾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當患者初次接受治療時,對治療情況不了解,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擔心和憂郁,應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進行不同的情志護理,使其了解治療過程,消除顧慮,主動配合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相關健康教育,主動幫助其分析發病的相關因素,有利于疾病的最佳治療和鞏固康復后的遠期療效。
4.治療中的療效觀察: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因其個體和病情差異,對治療的感覺和反應也各不相同。要認真觀察、耐心聽取患者感受,觀察治療效果和反應,便于及時調整治療方法。
5.治療后護理:進行各種治療后應注意觀察治療部位皮膚的情況,掌握治療溫度,避免燙傷。凡出現皮膚丘疹、發紅、瘙癢,為藥物過敏反應,應立即停用藥物,并囑患者避免進食魚腥發物。行中藥熏洗、藥熨、火罐、灸法治療后宜臥床休息,治療部位保暖并保持干燥,尤須注意避免汗出當風受寒,可適當飲溫開水補充水分。行穴位注射治療時應注意無菌操作,選擇適宜的體位,根據患者體質和癥候掌握刺激強度,防止暈針反應,中藥保留灌腸后應于臀下墊枕靜臥。使藥物在腸道內盡量長時間保留以達到最佳療效。
傳統中醫護理技能操作法與患者病情相結合運用,針對病癥證型進行辨證使用,遵循正確規范的操作并做好情志護理,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取得主動配合,可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同時又可替代藥物止痛,減少用藥的副作用,充分發揮中醫傳統治療方法的優勢,提高中醫專科護理水平,促進中醫護理技能的推廣運用。